明星台股基金 創「停購」首例

台股基金停購首例,規模最大的復華數位經濟基金本周起停止新資金進場,不受理新的單筆、轉申購與定期定期申購,但原有定期定額仍可持續扣款。
復華數位經濟基金6月底規模達87.7億元,超越群益馬拉松基金的80.8億元,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台股基金。這檔基金去年全年大漲51%,為台股基金績效第一名,輕鬆打敗大盤15%的漲幅,今年來又漲了兩成多,打敗指數平盤表現,績效也是名列前茅。
由於復華數位經濟基金表現出色,基金規模快速成長,從一年前的37億暴增到87億元,扣除基金淨值上漲的因素外,很多都是來自資金持續進場。以今年6月來說,淨流入金額就高達6.9億元。
基金規模增長太快,是不再接受新資金的原因。復華投信上周發文給各通路告知,復華數位經濟基金將從明(23)日起停止受理所有新申購(含轉申購),包括單筆申購(含轉申購)及定期定額,也包含投資型保單在內。原有的定期定額投資人則不受影響。
台股基金「拒收」新資金進場,堪稱國內首例。以國外經驗來說,通常是在基金經理人認為規模太大、操作不夠靈活時,就會對新資金關上大門,只接受原有的定期定額投資人繼續扣款。例如安本標準旗下多檔新興市場基金,已多年不再吸收新資金。
不過,台股基金過去也出現過規模超過百億元的盛況,但都沒有拒收新資金。據了解,這與復華數位經濟基金經理人周奇賢的操作風格有關。他在看好中長期趨勢買進個股後,通常會長時間持有,不喜歡追逐短期流行,因此基金周轉率很低。一旦資金大量流入,勢必打亂原先布局,影響績效。
復華投信的公文說明還提到,重新開放受理申購交易的時間將另外通知。復華數位經濟基金在4月中下旬也曾短暫停止部分新資金進場,不到十天又重新開放。
明星台股基金 創「停購」首例
重壓被動元件 7月甩得不夠快 績效會慘不忍睹
上禮拜五跌了近3% 看來還沒賣完(或者根本就沒賣)
4支平均跌9% 基金持股超過3成
2.7%剛好接近3%
6月29日持有國巨換算約700張 賣掉不難卻沒賣
基金周轉率確實低 或許真看好到2019



2018-07-22 9:0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明星台股基金
今年最熱門台股基金 每月定期定額超過1.1億元
台股指數站上萬點超過一年,定期定額及單筆投資台股基金的熱度也增溫。資金大量流入基金,有助於擴大基金規模,但也可能造成現金過多,經理人被迫進場追高,壓低基金績效。
台股有熱門主流族群,台股基金也是。就像被動元件與矽晶圓族群是今年的熱門族群一樣,去年以來台股的熱門基金首推復華數位經濟基金,不但績效漲翻天,單筆與定期定額扣款資金也大量流入,將基金規模推升到台股基金第一名。
復華數位經濟基金定期定額人氣也是大爆發,金額從5月的7,900多萬元,激增到6月的1.1億元,每人每月扣款金額也從1.05萬元提升到1.39萬元,顯示投資人對這檔基金的信心。
定期定額人氣第二名則是統一大滿貫基金,在6月的定期定額金金額達9,095萬元,高於5月的9,057萬元,每人扣款金額維持在約6,500元,但每月扣款人數有1.3萬人,為台股基金第一。
台股大盤指數已到10,900點,明星基金停止新資金申購,可能代表對於大盤心態更加謹慎,更可能是愛惜羽毛,希望繼續為投資人創造穩健績效,是否能打破以往「冠軍基金次年落馬」的魔咒,有待時間考驗。
今年以來,台股加權指數在平盤上下遊走,台股基金平均漲幅超過一成。在規模前十大的台股基金中,復華數位經濟、群益馬拉松、統一大滿貫、保德信金滿意、復華中小精選、安聯台灣科技、瀚亞外銷基金都優於大盤與同類基金平均。
市場人士指出,年年追逐冠軍基金不一定能提高勝率。只要基金中長期績效都能維持在前段班,就可以列入考慮。如果基金績效落後大盤或同業平均,就要將基金放入觀察名單「留校察看」,如果超過一、兩年還是沒有起色,可能就要更換投資標的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