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3260537
又一家壽險公司宣布,不再衝刺台幣躉繳保單。繼國泰人壽後,台灣人壽表示,自今年7月下旬開始,各大銷售通路陸續停售台幣躉繳保單。
美元與新台幣利率差距持續擴大,新台幣躉繳型保單從利差益變利差損,台灣人壽7月底起銀行、業務員、保經代等三大通路將全面停賣新台幣躉繳型商品,僅剩網路投保還繼續接單。
台壽針對新台幣躉繳型商品,採取三大通路全面停售策略,創國內首例。台壽總經理莊中慶昨(18)日出席2018台灣人壽健康退休大調查,會後受訪時談及這項消息。他解釋,停售主因利差擴大、SWAP外匯避險工具成本攀升。
莊中慶表示,網路投保的通路成本較低,考量網民比較喜歡利率變動型年金,因而台壽的網路投保仍繼續銷售新台幣躉繳型利變年金,但設有保費上限,每張最高新台幣100萬元。
壽險公司主管指出,新台幣躉繳型保單的負債成本目前大約2.9%,壽險公司收了新台幣保費,把錢留在國內,要找到投資報酬率高於2.9%、有利差益的投資標的並不容易,因而以往都會把新台幣躉繳保費轉成外幣,到國外尋找報酬率較高的標的。
不過,台美利差持續擴大,壽險業慣常使用的外匯避險工具SWAP,避險成本攀升,目前已來到2.5%~3%,就算在國外找到投資報酬率5%的標的,扣掉2.5%的避險
資金去化無路是主因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國內壽險公司爆出新台幣躉繳保單停售潮,銀行主管分析,關鍵在於國內資金浮濫,壽險公司拿了滿手新台幣,不是資金去化無路,就是可投資的商品利率極低,很可能導致入不敷出,才會選擇停售此類保單。
壽險公司的困境,源自國內爛頭寸充斥,且缺乏適合的投資管道與標的。銀行主管說,壽險公司在國內可投資的商品以公債為主,但新台幣公債利率極低,最長的30年期殖利率只有1.4%,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只有0.86%,對壽險公司的吸引力大降。
台灣資金有多浮濫?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超儲蓄已經連續五年突破2兆元大關,財經官員指出,所謂「超額儲蓄」,是指國民儲蓄毛額扣除國民投資毛額,超額儲蓄過多,代表國內投資活動低迷,不利於經濟成長。
現在要買躉繳保單,只能上網去買了
https://ezbao.taiwanlife.com/main
是說上網買不僅附加費用率低,刷信用卡享回饋,還可以抽獎,
應該是希望引導民眾漸漸往無人的自助投保去吧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