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在今年明顯有轉骨跡象,這兩個大案先不看,其實其他方面今年也不錯,第一季已經有0.17元水準。陶朱跟京華城這2大案在近期又有發酵跡象,本身對營建類股並不熟悉,因此以最保守的估算來請教版上高手是否有盲點未注意到。
先說這檔股票最大的風險,應該就是來自老闆本身吧?老闆的財務一直被拿出來檢驗,但也因為老闆的財務,讓這兩個大案實現的必要性跟需要等待的時間縮短很多。陶朱隱園在7月16日拿到使用執照,年底開賣,京華城標售預計在12月12日開標,都在年底,因此入帳高峰應該是在明年上半年。
1.陶朱隱園:至少30億獲利
價格預測的範圍每戶從10億到20億都有,取最保守的10億來看,40戶總銷售估400億,中工佔總銷售23%權利,約有92億。
建造成本號稱達70億,但仔細看合建契約,各家事務評估均落在35-40億之間,就算後續有追加太多成本,其實還有變動分配比例的條款,加計銷售廣這些其他成本,並參考其他建商豪宅建案毛利可達5成來看,最保守抓3成出頭就好,這個建案應該至少能為中工帶來30億獲利。
2.京華城標售案:擺脫京華城連年虧損,帶進約60億獲利。
這個案子最大的影響除了一次性收入以外,主要是讓所有京華城的股東擺脫連年的虧損包袱,中工因為認列京華城的虧損也悶了很多年了。
這次標售底價是380億,以新聞風向及戴德梁行預估,成交價可能落在400-500億之間,這案子流標可能性不高,但還是保守估400億左右成交,扣掉京華城銀行貸款餘額還有90幾億跟交易成本,整個回收金額估300億左右,中工持股23%,回收金額約70億,扣掉帳上持股現值10億上下,這個標售案粗估能為中工帶來60億獲利。
也就是說,其他在手執行的工程都不計,光這兩個案子保守估計就有極大可能在明年為中工帶進90億的獲利,中工股本153億,約莫是6元EPS的水準,嚴格來說,中工是營造廠,其實也都算本業收入。
雖說營建類股不能用一般的本益比來評價,但保守估明年有至少6元EPS,股價不到10元,這合理嗎?
如果說是因為中工風險大比較容易倒,所以股價被低估合理,那我會說中工要倒的話早該倒了,不會撐到現在。
gnikis wrote:
中工在今年明顯有轉...(恕刪)
個人覺得樓主非常用心, 分析的非常可圈可點.
以下為我個人的補充. 隨便聽聽就好.
先看中工的缺點吧!
中工的主業是營造. 營造就像代工業一樣, 賺的是辛苦的工錢, 因此毛利低也很正常.
今年第一季中工的營益率只有2.07%, 但純益率卻有9.88%, 應是所得稅費用為負數造成的, 請查財報自行解讀吧!!
發行額5億的中工二可轉債(CB), 現在的轉換價格為7.8元, 到期日為 2019-02-25. 也算是一種利空吧.
中工的股本大, 對 EPS 的影響就是分母大.
法人及大戶很少用題材來炒營建股的股價, 簡單講營建股的題材不易發酵.
通常, 營建股的股價是"現金股利"x10 或更低. 簡單講營建股的本益比極低.
一般人對威京小沈的印象不佳.
再看中工的優點吧!
中工近年已開始積極轉型, 開始推建案. 一般建案如陶朱隱園, 都更建案如延壽國宅都更案.
若能轉型成功, 相信建案的營收會提升中工的毛利率. 股價自然就會向上了.
不過, 陶朱隱園這種每戶超過 10 億的超級豪宅, 史無前例. 現階段很難了解可能的毛利, 銷售的速度等...
但標售京華城絕對是大利多.
老阿公 wrote:
個人覺得樓主非常用...(恕刪)
個人對京華城標售案.有些疑惑, 或許這個論壇上有高手版友能幫忙解惑.
中工完全有能力做土地開發及營造. 但威京集團為何不自己直接開發京華城這塊土地?
這塊土地真的有下面這個網頁中, 戴德梁行(受託標售京華城)所號稱的價值嗎?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3258911
參考資料--
陶朱隱園在台北市信義區, 土地面積 2468坪
京華城在台北市八德路, 土地面積 4986坪
老阿公 wrote:
個人對京華城標售案....(恕刪)
中工當然有能力開發,
但是時程會拖非常久才有現金回收,
老闆財務有問題,
我的解讀是禁不起拖,
所以不管是陶朱或京華城,
直接賣掉是最快能有現金的做法,
賣便宜也會賣。
就算是賣便宜也不至於偏離市價太遠,
陶朱就算是用一般豪宅行情賣中工也是大賺,
京華城也是。
既然這2大案勢必要實現,
有這麼高的eps預期,
以小沈這樣的老手,
個人實在不太相信他只賺房地產。
7年前中石化基本面也是普普好而已,
光跟盧姓大戶演一個董監改選題材,
中石化從雞蛋水餃拉到最高48元。
今年這兩個焦點基本面的題材,
股價會一直不到10元?
只是不管中工或中石化,
既然知道作手的可能資歷,
就盡量別碰,
要玩贏太難,
光看中工今年的走勢,
起碼就殺到散戶停損3次了吧。
真的要玩,
千萬別追高,
趁醞釀期間,
有殺黑時現股買著,
千萬別用融資,
要怎殺要怎洗由作手去表演,
頂多現股買個幾張,
當買個門票看戲就好了吧。
gnikis wrote:
中工當然有能力開發...(恕刪)
講到中石化與中工. 或許可以參考一下下面的網頁. 真的很有趣.
個人的邏輯推論.
若能取得中石化的經營權, 間接同時也就取得了中工的經營權.
新公司法實施後, 對市場派會公平很多.
我若是市場派, 我想我應該會選擇搶中石化, 而非搶中工.
且中石化現在的公司派-威京小沈, 只有這麼一點的持股, 未來...
或許正如樓主說的, 威京小沈很急. 急於落袋為安.
中工董監事持股 11.51%
而其中最大的董事就是中石化, 持股 9.75%, 其中又有不少拿去質押了.
https://ww2.money-link.com.tw/TWStock/StockChips.aspx?TWMId=Chips_drt01&SymId=2515
中石化董監事持股只有 2.61%. 其中過半拿去質押了.
https://ww2.money-link.com.tw/TWStock/StockChips.aspx?TWMId=Chips_drt01&SymId=1314
中石化的利多消息.
"京華城待價而沽 潛在挹注中石化每股盈餘估逾1.2元"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168357
抱歉!與本樓的主題無關.
只是...小沈和趙藤雄的事蹟, 實在太感人了!哈哈哈哈!
"...1990年,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和人稱「小沈」的威京集團負責人沈慶京,因為汐止的「遠東世界中心」撕破臉,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0811/986006.ht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