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739722/answer/435426903

光連結一定沒人點,copy過來

我簡直神煩一些答案,張口閉口就是韭菜,說什麼股市變成這樣都是因為股市投機,都是因為機構圈錢,都是因為炒作,這是典型的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沒看清本質的回答,比如首贊殷浩天。
股民炒股本來就是來賺錢的,難道我他媽是進來做慈善的嗎?談什麼虧錢是因為不學習、虧錢是因為買垃圾股、虧錢是因為沒有跟對大神。把一切外在原因都歸罪於股民,然後再說,你們都是韭菜!A股就沒有錯嗎?
回答題主這個問題有那麼難嗎?我很肯定的告訴題主,對,A股就是這麼不堪,A股就是一個垃圾賭場,A股真的說不定連比特幣等泡沫市場都不如!
判斷股市的價值並不是看是不是分紅,有很多好的公司發展速度快,成長快,需要資金,沒法分紅,判斷股市質量的是利潤,上市公司能賺錢,即使不分紅也是值得購買的,因為企業質量提高,就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股票。那麼A股上市公司的質量如何呢?
當我統計了我國A股的數據之後,我才發現,這十年,A股就是一個圈錢的市場。

A股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先看A股06年到16年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經營利潤,猛的一看,我國A股公司還是不錯的啊,這十年利潤增長了超過百倍,但是仔細那麼一想,不對啊,07年、08年期間,我國銀行股、中石油、國企股大量上市,這些巨無霸明顯會提升A股總利潤,所以2010年以前的扣非淨利潤沒有參考價值。
我們再來仔細看一下減去銀行股利潤後A股的扣非淨利潤,從2010年的9226億到2016年的12081億7年間只增長了不到3000億,2017A股總利潤也就是12000億左右,可以說是8年只增長了30%,這其中還包含了從2010年到現在新增上市公司1000家的利潤,換句話來說,我國A股淨利潤近8年沒有增長,甚至是負增長。

利潤就是股價
利潤決定了股價是否會上漲,沒有哪家公司上市的時候會以會計成本定價,定價模型基本上都是採用未來現金流折現,最差也是採用靜態市盈率定價,我國的公司上市的時候市盈率一般都定在20倍左右,假如市場一直處於20倍市盈率估值的預期,公司的利潤穩定增長,這個企業的股價就會一直增長,最後形成一個股東與市場雙贏的局面。
很多人在討論騰訊是南非傳媒的公司而不是中國的,說阿里是日本軟銀的而不是中國的,很多人問這是不是資本的掠奪,最初我還能自圓其說的說公司主體在哪兒公司就是哪個國家的,然而利潤高速增長和高現金分紅讓我也認同了這就是一場資本的掠奪,這些公司享受了中國的政治資源、人力資源、經濟發展資源,他們的發展是來自於中國市場,卻沒有讓中國的人民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本福利。
誠然,他們讓中國的經濟發展的更好,讓中國科技發展的更快,但這些都是企業競爭層面的內容,而非福澤群眾。美國的經濟發展的非常快,社會貧富差距非常大,社會卻一直保持著穩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的製度平等,公司的股票就放在這裡,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公司發展的紅利,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身邊公司的股東,且法制強監管,這降低了資本發展的不公平性。在國內,普通人購買這類公司股票的門檻太高,這包含了資金門檻、信息不對稱門檻、貨幣兌換門檻等等。

為什麼A股都是爛公司
因為上市公司普遍爛!06年到17年間,A股累計只退市了13只個股,其中兩個財務造假,11個連續虧損。難道我A股就這麼神,公司都不會連續虧損?還是因為製度啊,我國最開始規定是連續4年虧損就退市,現在是3年,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好多公司都是虧損兩年,第三年出現盈利,再虧損兩年,主營業務不行我就賣套房,沒房可賣我就賣個茶壺,隨隨便便賣幾樣東西就能保殼,爛公司多了利潤怎麼可能漲,爛公司多了奇葩事件就多,所以這還是一個段子手的天堂。
上市公司不賺錢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好公司被逼走了,上市還要排隊?一排就是3年?說實話,能堅持三年等待上市的企業恐怕只剩下骨架了,企業IPO是一個費時費錢的事,等待越久,對公司經營業績影響越大,我來IPO就說明我急需要融資來擴大經營,你告訴我等三年再來融資,我還來融個蛋。我就以2017年金融科技企業上市為例,中國有10家金融科技公司上市,7家選擇了納斯達克,3家選擇了港股,這些可都是利潤高速增長的公司,又是享受中國的資源成了別人嘴裡的棉花糖。回想引導中國科技發展的百度、阿里、騰訊、京東、OPPO、網易等等,沒有一家出名的民營企業在A股上市了,因為製度。

A股怎麼圈錢
誰來背這場資本掠奪的鍋,肯定不能由騰訊阿里等公司來背,而是得證監會來背,得讓中國監管體制來背。回顧A股市場,從2006年到2017年間,上市公司由1400家增長至3500家,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國企,這些企業上市後利潤是一分都沒有增長,反倒下降,因為上市門檻高,殼資源最高賣到了幾十億,,很多人疑惑公司為什麼要上市,大家都覺得上市能融資幾億,對於大公司來說根本就是小錢。
事實上,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最大的融資手段不是IPO,而是IPO之後的定增和發行債券。A股IPO一年募資不超過2000億,2016年,定增募資超過1.2萬億,債券募資接近3萬億,10年到17年間,累計募資遠超10萬億,再對比這幾年A股的利潤,拿去存餘額寶也比投A股企業賺的多。定增之後那些大股東和企業利益高度一致,目的就是圈錢,大股東解禁的時候,公司發幾個公告,找幾個私募拉一下,輕輕鬆鬆就能高價出手了,最後留一堆散戶玩,你來我往,市場就亂了,錢就少了。新股概念和高送轉概念就是股市操縱的代表。
A股三大圈錢集體:定增、IPO和股價操縱。超高額融資不吐利潤分紅,上市公司與大股東拉高出貨,這是第一大圈錢;上一屆主管IPO的5大發審委幾乎全部貪污被抓,現在IPO發現還得優先分配給社保基金,這是第二大圈;股市操盤手橫行,各種概念題材亂漲,最後還得散戶接盤,這是第三大圈。處處吸血哪來上漲,入場股民皆作韭菜。
就這麼一個圈錢的市場,卻依然活著,是因為裡面有成功的案例,騰訊股價十年翻了上百倍,伯克希爾哈撒韋由7美元漲到了32萬美元每股,貴州茅台一年翻倍,大量股票短期連續漲停,江陰銀行開板後繼續翻倍,這些神話催促每一個人大膽參與,但是,沒有利潤增長的股市是死水,是存量資金的賭博,是一場零和遊戲。
A股將要反轉?人們總在期盼著慢牛,可知,沒有利潤增長的A股就如同沒有靈魂的軀殼,靠著市場資本的流動形成兩個波峰也僅僅只是無奈的掙扎,為什麼沒有幾個人敢買指數,每次說指數收益高都是說的美股。美股十年上漲神話的背後,是企業利潤連續增長的支持,不是行屍走肉的A股能夠複製的,越來越多的股票分析師轉行,越來越多的證券從業者感覺像是忽悠,越來越多的人對股市失望。
2017年是藍籌股爆發的一年,近期創業板出現了不小的漲幅,高於主板,很多人又開始躁動,認為創業板的春天來了,板塊輪動再現,創業板上漲一倍不是夢。為什麼以前喜歡炒創業板?主板和創業板有兩個相似的地方,首先他們都是垃圾企業,其次他們都是圈錢的地方,創業板市值更小,資金流轉起來更快,更容易拉高出貨,我為什麼不選創業板呢?須知,創業板的公司比主板更爛,一個沒有靈魂的市場,哪來反轉,只有沉淪。
2018-07-09 8:3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A股
台股找不到稅後盈餘的統計
只找到篇新聞說是2017上市櫃公司的稅後盈餘總額是2.2兆,以及另一篇早期的新聞說2014年是1.8兆

另外找到2017年底的總市值是31.32兆

上周末有件很有啟示意味的事情發生
人行研究局局長具名在各媒體上發了篇文章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359944
直接埋怨財政部

昨天財政部系統透過匿名文章回應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8-07-16/doc-ihfkffak6959649.shtml

中國官方兩個部門之間透過媒體互嗆,是78年改開之前的常態
如今再現

兩這吵的是專業政策上的問題,小民們不一定看得懂
但對中國之外的觀察人來說
這場吵架本身就透露很多訊息

可見阿六國內部情勢之嚴峻已經到了各山頭得撕破臉的地步

想想不由得讚嘆川普厲害
一步眾人都說糟糕的棋
卻產生了之前許多人都達不到的效果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