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台灣20年來低薪的問題及影響

我自己50幾歲,每次想到台灣20多年來低薪的問題,頭皮發麻, 很多台灣年輕人領兩萬多,比我30年前3萬元還低, 台灣薪水遠不及亞洲三小龍,20多年的低薪真的已經打垮了許許多多年輕人,年輕人保全,送貨,餐廳服務生一大堆,愈來愈多,大都2萬到3萬多,存不了錢,有的還要借錢,我們這一輩有存一些錢, 可是我門的老本也漸漸被年輕一代吃掉. 台灣年輕人沒希望,台灣還有希望嗎?台灣要一直羨慕新加坡,美,日,韓...嗎? 韓國以前還遠遠比不上我們. 台灣的民主政治有價值嗎? 還是只是帶衰了台灣的假民主, 大家找一個不是搞政治的企業家,像川普一樣,來當台灣總統,也許台灣還有救...
2018-06-19 20:07 發佈
有道理

而且很多人說年輕人薪水沒漲
我想說
20年前開始到現在
因為年輕人薪水都沒漲
所以連帶已經出社會的這些人
他雖然不是年輕人
可是卻也受到薪資沒漲所累 (比如每年的加薪只有一點點)
也就是應該說是整個受薪階級都漲多少.
我自己50幾歲,每次想到台灣20多年來低薪的問題,頭皮發麻, 很多台灣年輕人領兩萬多,比我30年前3萬元還低, 台灣薪水遠不及亞洲三小龍,20多年的低薪真的已經打垮了許許多多年輕人,年輕人保全,送貨,餐廳服務生一大堆,愈來愈多,大都2萬到3萬多,存不了錢,有的還要借錢,我們這一輩有存一些錢, 可是我門的老本也漸漸被年輕一代吃掉. 台灣年輕人沒希望,台灣還有希望嗎?台灣要一直羨慕新加坡,美,日,韓...嗎? 韓國以前還遠遠比不上我們. 台灣的民主政治有價值嗎? 還是只是帶衰了台灣的假民主, 大家找一個不是搞政治的企業家,像川普一樣,來當台灣總統,也許台灣還有救...
----------------------------------------------------------------------------------------
...這句話很有問題吧....
p12
要看工作性質,
很多薪水超過四萬,還是沒人做,物流業就是,
現在比較辛苦的工作,薪水太低還找不到人~

低薪/少子化/高房價

這幾個大概是目前厭世代 70年次以後的大麻煩

首先要明確的知道

銀行企業存款是提高的

公司獲利是增加的

台灣勞動力產值是成長的

所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

我認為出在於既得利益者的自私

以及政府官員的短視

大多數老闆們想著要賺飽飽 讓自己及家人過的好就好

其它員工低薪管它去死

就算營業不下去 資產處分完的錢加上一直以來的累積

根本不愁吃穿

官員的短視

讓他們明知道有問題

也明知道有解決的辦法

但是因為這些低薪/少子化/高房價的影響很可能不會在官員們有生之年爆發

解決這些問題可能還會得罪財團 擋人財路

所以根本就不會很想積極的去改革

造就了目前的台灣
亞洲四小龍 , 龍首 台灣墜落之路 , 之我見 !!

幾天前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詢問這一個問題 , 很多人回文直指是 民進黨的崛起, 或是國內政爭紛亂之故 , 但是我個人認為 , 這一個議題所涉廣泛 , 是一個整體時代演化的結果 , 我們每一個人都身涉其中 , 都是造成今日困境的一個因子.

今年剛好是 鴻海在大陸創業 30 周年 , 郭台銘在接受訪問的時候曾說過 , 當初之所以會到 大陸設廠 , 就是因為在 台灣招收不到工人 , 無法應付日漸增多的業務.

所以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 因為我們認為自己可以找到更優渥的薪資 , 更輕鬆的工作內容 , 只是時間推移後才慢慢的發現 , 產業出走後 , 繁華的經濟也會漸漸地流失 , 如果沒有更優秀的新創企業 , 能有更為高階的國際競爭力在 台灣立足 , 就不會有足夠的 ' 好 ' 工作 , 滿足大多數的受薪階級.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 也可以解釋為 , 我們這一片土地不再肥沃 , 無法讓新創的企業成長茁壯 , 也自然無法綠意盎然 , 養育萬物.

簡單的講 , 就是我們無法產出足夠的大企業家 , 可以開創新局 , 可以推動整體的經濟發展.

區域的發展本來就有其興盛以及衰敗的過程 , 重點不在於我們所處的經濟體是不是持續的繁華 , 而在於我們有沒有好的策略去因應環境的改變 , 或是我們要不要下定決心遷移到機會更多的區域去發展自己的事業.

過去 台灣的經濟奇蹟 , 其實是架構在全世界對商品的需求並沒有足夠的供給 , 台灣可以跟著 美國跟 日本的腳步 , 在全球的產業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當 中國崛起後 , 我們的政治氛圍就開始阻礙 台商與對岸的合作 , 讓 台灣失去與近 30 年全球經濟成長最強勁的引擎掛勾 , 自然會落後於與我們條件相對等的競爭國.

就算是靠自己到對岸發展的中小型企業 , 也因為少了政府的蔽護 , 長時間下來也很難成氣候.

除了政治立場的對立以外 , 政府最大的責任應該是沒有妥善的引導民間儲備的龐大資金到有利於整體經濟發展的方向.

像是對股市的內線交易無法有效的防治 , 讓投資股市的散戶在不對等的條件下被股市的公司派 , 大戶以及外資養套殺 , 長期下來讓整個籌資的機制扭曲 , 有心經營的公司難以籌措資金 , 想要長期投資股市收益的投資人漸漸地退散.

無處可去的游資 , 只好四處地流竄 , 讓資金持續的外流 , 國內的房地產被過度的炒作 , 誇張的工業區土地價格 , 讓廠商無心也無力經營 , 又增添一個拖累 台灣經濟發展的原因.

但是我個人認為 , 核心的問題在於 台灣的住民普遍上並沒有及時的察覺國際氛圍的改變 , 讓無心發展經濟的政黨主政 , 綑綁了 台灣企業的發展空間 , 或是誤導我們發展的方向.

也沒有警覺自己所身處的產業動能日漸衰弱的現實 , 積極且有恆心的培養新的技能 , 當危機浮現的時候 , 往往沒有相對應的對策或是準備.

最近看了一部印度片 , 世界是平的 , 其中有一個橋段提到 , 電話一端是 美國人 , 抱怨就是他們引進廉價的大陸商品 , 讓他的堂兄弟因為當地的汽車裝配廠外移而失去工作.

女主角就很淡定的告訴他 , 有一個美國生產類似商品的網站可以買美國製的商品 , 但是價格要高很多倍 ..

對方就很快的接受國外生產但是低價的商品.

剛剛在網路上有人問 , 為何日本製的汽車 , 進口到 台灣 , 且配備比同等級在 台灣生產的他牌產品好很多 , 但是售價卻差不大 ?

其實這就是國際品牌在全球化趨勢下的優勢 , 國際大廠可以把各種的零件依照區域的優勢 , 在世界各個國家生產 , 然後再運回母國生產 , 掛上 日本或是 德國生產的標籤 , 在全世界販售.

而這樣的品牌以及產地加分的優勢 , 也正是 台灣最弱的一環 , 也讓企業為了生存只能越來越微利化 , 而獲利率越差 , 也就越難研發或是行銷 , 如此惡性循環 , 自然就沒有能力給員工優渥的薪水 , 也讓 台灣的低薪問題一直惡化.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 Costco 的賣場裡面 , 台灣 原本全球毛巾產出的大國, 但是在該賣場內已經完全被 印度的產品取代.

所以下次想到要抱怨自己的低薪 , 或是高房價的無奈時 , 其實我們應該責怪的應該是我們自己 , 因為那是我們為了生存 , 所做的選擇 , 把這個現實當成一種怨念 , 只會凸顯自己的見識短淺 , 歷練的不足 , 於事無補.
蔡統才說目前是二十年來經濟最好的時刻,

但你說確是最差,

該聽你的還是蔡統的?

ALANWANG9999 wrote:
我自己50幾歲,每...(恕刪)


馬英九上任沒多久...大學畢業 3萬砍成22K...

沒加薪還砍薪...同期恢復18%..只為稅收養18%.


是20年來台灣低薪最大罪人

yangwuu wrote:
馬英九上任沒多久...大學畢業 3萬砍成22K...

沒加薪還砍薪...同期恢復18%..只為稅收養18%.


是20年來台灣低薪最大罪人



原本還想推18K

幸好她的幕僚給她擋下來
我也是50多歲,我的觀察是這20多年來,由於生活進步,要求生活品質,環保及人權意識抬頭,民粹當道無限上綱要求,民生公共建設及新工廠設置阻力重重,曠日廢時,投資卻步造成工廠等製造業外移,也進一步減少雇用員工,就業市場行業類別萎縮。
要知道這些製造業主要是外銷,是把外面的錢賺進來,能刺激消費投資,會讓生活富足,雖然物價會因大家收入增加而上漲,但總體而言生活品質還是向上的。
現在台灣的低薪跟就業市場萎縮,尤其是製造出口業萎縮,有很大的關係。能夠容納地小人稠的台灣就業市場就只有服務業了,服務業如只向島內人民服務是無法增加財富,只是財富轉移,除非是能賺外國人錢的觀光業。服務業是可以消耗大量人力的,但很容易變成造成用兩個人的錢,雇三個人,做四個人的事,薪水怎麼高的起來。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