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看倌有看出什麼端倪嗎?
事情是這樣的,當天早上先劵賣2張成交,然後掉一點下來,陸續現買了4張。
快收盤時,看起來不會再上去了,就通知營業員,把劵賣都改成現賣。收盤後也確認改成功了。
晚上收到對帳單,證交稅沒減半,證交稅沒減半,證交稅沒減半。
哪泥,竟然會發生這種事情。
今天一早請營業員幫忙查原因,結果是這家劵商,手動更改交易類別,必須要另外寫單設定當沖。營業員忘了,系統不會自己跑當沖。
竟然要營業員人工檢查有無符合當沖,再寫單設定當沖。是嫌營業員太閒嗎?
營業員說會自己補給我,我說不用補了。因為我覺得是劵商公司的電商系統有問題,才是主因。
以現今台股的情況,同一天,同一個帳號,同一檔股票,有現賣成交,有現買成交,有什麼理由不做當沖。
除了"爽","有錢人就是任性",這類的理由,有什麼理由不做當沖。
既然符合當沖條件,就是要做當沖啊,怎麼還會有劵商要營業員填單才能做當沖,沒填單預設就是不做當沖???
我只是個散戶。有沒有人能告訴我,台灣所有的劵商,在上述的案例,是不是都要營業員寫單,手動設定當沖?
如果說是要稽核,也應該是手動更改劵賣為現賣時要稽核。更改完成後,符合當沖資格的,系統就該自動設定為當沖,不是嗎?
在我看來,該劵商的系統,少做了一些把關的動作。
解法一:在手動更改交易類別後,系統針對此單一帳戶,跑一次當沖規則。若有現買現賣可抵銷的相同股票,自動設定為當沖。
解法二:在劵商要將當日資料上傳證交所前,所有的帳戶都跑一次當沖規則,甚至於資買劵賣這種可抵銷的當沖,也可考慮更改為證交稅減半的當沖。
我在想,盤後交易之後,劵商的電商系統應該會把當天的所有成交資料跑一次程式,這時多檢查一項當沖規則,會很難嗎?
我只是個散戶。電商系統的工程師一定更厲害,一定有更好的解法,一定不會解不出來吧!
都這個時代了,電商系統後台可以輕易做到的事,卻要人工每一次都去檢查,去設定,而且有遺漏的風險。
我真是猜不透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