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PTT的文章1.電廠收益:去年電廠的收益是1.89元(55.8MW),但去年的股本為8.1億較小,今年初已經增資到9.45億,會稀釋EPS,約4、5月開始會再繼續增掛電廠收益,年底前約掛到60MW。其中可以確定的是電廠的收益,都是20年的固定合約,此為常態性的收入,電價收益並不會隨著年度調漲或調降。2.模組表現:去年的模組虧損3000多萬。今年主要EPS的量能,還是必須看模組營利的表現,今年上半年模組已經開始賺錢,但下半年開始,其它競爭對手(如元晶etc..)產能也會開出,可能會影響到市場報價。
安集布局太陽能電廠大豐收,去年電廠業務貢獻新台幣1.78億元獲利,年增逾5成,貢獻每股獲利達1.89元。太陽能中上游電池與矽晶圓價格走勢低迷,國內相關廠商去年營運多持續面臨虧損窘境,茂迪去年歸屬母公司淨損30.3億元,已連續4年虧損,每股虧損5.92元。太陽能供應鏈價格走跌,對下游經營太陽能電廠的業者則是有利,安集去年在太陽能電廠業務高度成長下,減緩太陽能模組業務虧損影響,帶動整體營運順利轉虧為盈,每股純益0.91元。安集不僅是國內少數去年營運獲利的太陽能廠,也是少數配發股利的太陽能廠,預計每股配發0.42元現金股息。據統計,安集去年太陽能電廠業務挹注2.69億元營收,占總營收比重突破2成關卡,達21.18%,貢獻1.78億元獲利,年增55.9%,貢獻每股獲利1.89元;太陽能電廠業務已成安集獲利主力,並將是未來成長主要動能。(編輯:陳永昌)
安集主要有模組與電站兩大業務,雖然模組業績占營收大宗,比重約達八成,但據了解,該公司模組業務首季虧損,後兩季達到損平,第4季預期會續賺,只是單一業務全年表現仍難獲利。反觀電站業務方面,持續穩定貢獻該公司獲利,預計到今年底的總裝置量將達56MW(百萬瓦),明年可能達60MW以上。法人認為,第4季因為時序進入冬天,雖然安集的電站裝置量比前幾季增加,但日照強度與時數可能減少,所以其電站業績可能大致持平。至於模組業務方面,過往在年底前趕著併網的拉貨潮,會在12月中旬以後明顯減緩,但今年能源局擴大實施同意備案函措施,也就是業者在今年申請獲准後四個月內,即使併網時間落在明年初,仍可適用於今年的躉購費率,這將使得年底部分拉貨潮有機會延續。
太陽能模組廠安集(6477)進行多元化布局,跨入3D列印領域,預計最快本季就會有相關小量業績貢獻,除了初期的設計樣品市場,也希望擴展客製化成品市場。安集去年業績年增超過四成,EPS為0.91元,是少數有獲利的太陽能廠。該公司去年模組業務仍處於虧損,不過電站業務則穩定貢獻獲利。今年隨著國內模組生意大好,預計安集相關產出可提高到110MW(百萬瓦)至120MW,邁向轉虧為盈,至於電站業務方面,裝置量則預計小幅增加至60MW。除了既有的太陽能模組與電站業務,安集於今年初成立3D列印事業部,結合旗下轉投資的圓融金屬粉末,希望以其3D金屬粉末,未來能提供3D產品完整解決方案。據了解,安集已購置3D列印相關設備,正進行測試,要搶攻少量精緻的產品路線,後續也規畫切入生醫、航太等領域。另外,有些市場上的成品,因數量或產品特性的緣故,無法開模製作,也是未來希望布局的範圍。
受惠國內太陽能高效模組需求成長,安集(6477)3月營收突破2億元,來到2.28億元,創下單月新高,月增率達91.58%,年增率265.55%,累計首季營收4.74億元,續創單季新高,季增率3.49%,年增率237.02%,連續三個季度,單季營收守穩4億元大關。仰賴售電服務入帳,安集去年順利轉盈,稅後盈餘7488萬元,每股盈餘0.91元,係為少數獲利的太陽能族群個股,其模組產能約為170MW(百萬瓦),主要鎖定國內市場,營收比重約8成,高效模組需求成長,去年模組出貨量100MW,電站裝置量約56MW以上。經濟部提高太陽能高效模組補助優惠,太陽能模組發電達到290W以上,可以獲得6%額外補貼,政策效應延續到今年,太陽能模組出貨量將由去年100MW增至110MW,而電站裝置量將由56MW,提高到60MW。為分散單一產業之波動風險,該公司成立3D列印事業部,跨入3D列印產品的開發及銷售,結合轉投資公司圓融金屬粉末公司之3D金屬粉末,以建構上下游整合供應鏈。
太陽能模組廠安集(6477)已完成2.4億元增資案,除了用以償還銀行借款,也將持續投資興建電站。即使模組業務面對大廠擴產的挑戰,法人預估,該公司今年業績可持續成長,並維持獲利。安集去年營收為12.73億元,年增超過四成。該公司模組業務於去年前三季仍處於虧損,估計單一業務全年仍難轉盈,不過電站業務則穩定貢獻獲利,使得其前三季EPS為0.67元,是少數還保持獲利的太陽能廠。安集現階段模組產能為170MW(百萬瓦),去年產出約90MW,預計今年產出將可提升到100MW以上。面對元晶(6443)位於屏東的大模組廠、茂迪(6244)與碩禾(3691)合組的台灣太陽能模組製造公司(TSMMC)來勢洶洶,該公司積極朝客製化模組發展。
主要太陽能廠去年大多呈現虧損,到目前為止已揭露財報的業者中,僅中美晶(5483)與安集(6477)呈現獲利。展望今年,由於本季報價走跌,法人認為,太陽能廠今年第1季營運表現恐怕不容易超越去年第4季。安集去年業績年增逾四成,毛利率也提升到17%以上,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為7,488.1萬元,EPS為0.91元。該公司雖然去年模組業務虧損,但有電站業務穩定收益,整體仍維持獲利。該公司董事會日前已決議,擬配發每股現金股利0.42元。
安集有賺頭 股價還贏太陽能上游廠商分享留言列印A-A+2017-09-05 12:20經濟日報 記者鐘惠玲╱即時報導由於近期股價波動幅度較大,太陽能模組廠安集(6477)應主管機關要求,先行公布7月獲利,每股純益為0.1元。加計上半年每股純益為0.16元,安集是今年少數保持獲利局面的太陽能廠。安集近期股價呈現價量齊揚,甚至超越不少電池與矽晶圓廠,今日盤中達22.3元,是近一年多以來高點。安集指出,7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是因模組銷量成長,而單月淨利及每股純益也較去年同期增加,主因是電站裝置量提升,挹注收益。
太陽能廠三合一案過關,新日光(3576)、昱晶(3514)、昇陽光電(3561)昨(19)日上演慶祝行情,且因油價大漲激勵,國際兩大指標First Solar、SunPower股價大漲,激勵太陽能類股族群同步表態大漲。法人認為,整併後將有利總產能、銷售規模提升,目前稅率具進入美國市場優勢,惟後續整體產業需求仍需時間觀察。新日光、昱晶、昇陽光電3家太陽能廠經公平會審查通過,不禁止三方合併案,昨獲得資金追捧,成交量能呈現倍數成長,昇陽光電一度攻上漲停,收13.95元上漲5.68%,新日光、昱晶收盤各漲3.53%、2.75%,慶祝行情亮眼,成為昨盤面一大焦點族群。另美國太陽能電池廠SunPower,收購太陽能板製造商SolarWorld Americas,將成為當地最大業者,18日股價勁揚11.86%,加上今年陸太陽能需求可望進一步成長,也帶動另一家國際太陽能廠First Solar,18日股價大漲6.74%。受惠海內外併購議題延燒,以及產業需求有機會谷底反彈的情況下,激勵安集、中美晶、綠能等台太陽能股齊步反彈走揚。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3家太陽能廠合併後將有助於總產能、銷售規模提升,對國內產業是正向發展,具有轉機題材,目前市場上報價雖有止跌跡象,但殺價競爭情況還是非常激烈,短期內獲利要明顯提升難度不小,還是要看國際市場後續需求。日盛投顧指出,台灣太陽能廠先前在反傾銷重審中,稅率已降至1.07%,低於大陸的61.61%,具備進入美國市場優勢,而大陸630搶裝潮可否進一步帶動需求好轉,則是未來觀察重點。此次太陽能廠三合一案,由新日光換股合併昱晶、昇陽光電,更名為聯合再生能源,資本額擴大至320億元,10月1日為合併基準日,並由國發基金注資,因政府積極發展綠能政策,市場關注,太陽能股是否有機會成下個「風電」熱點。儲祥生表示,風電族群先前也沉悶了一段時間,經過國內提出大型建設計畫,才逐漸凝聚人氣,太陽能族群要維持市場熱度,還要有利多因子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