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遠見雜誌報導: 台灣海峽的綠金寶藏

2018-01-31 08:47遠見

原文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6842/2958402


擷取部分文章如下:

故事開端可從兩年前一通電話講起。

2016年4月某天,在彰化縣政府產業推動聯合辦公室擔任副主任、留英博士許博涵接到一通來自北歐的越洋電話。對方介紹自己是丹麥離岸風電開發商DONG Energy(後已改名為Ørsted,沃旭能源)的代表,有意前來彰化開發風場。

一開始,接到這樣的電話,全縣府幾乎無人置信,一連串疑問更油然而生:「啥咪DONG?怎麼寫?」「這是不是詐騙?我們連請三井來彰化設個Outlet都得三顧茅廬了,怎可能還有外資自己送上門?還是千億元的投資?」「台灣很適合蓋海上風車?」

正當縣府團隊半信半疑之際,卻沒想到,來自新加坡的玉山能源、加拿大的NPI(北陸電力)也陸續一一來投石問路,這才讓人驚覺:原來是真的!


從外國人急欲來台,無異宣告,向來天然資源貧脊的台灣,真的挖到「油田」了!

這並非空穴來風!

全球最優質20處離岸風場 台灣占八成

根據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在2014年發布的全球「23年平均風速觀測」研究,竟發現世界上風況最好的20處離岸風場,台灣海峽就占了16處。甚至排在前十名的,除第一名是位於中國南海外,風速每秒12多米(12.04~12.11m/s),其他9處都在台灣領海,平均風速約每秒近12米(11.94~12.02m/s)。

相對於台灣陸域風力機平均年滿發時數約2400小時,台灣海峽的離岸風場,年滿發時數可達3000小時,約占了一年的34.2%。

外國人的發現不只這樁。2010年時,美國太空總署NASA也曾利用遙感資料,發現彰化沿海地區風力平均密度,每平方米超過750瓦,特別是常年風速高達每秒七米以上。那時NASA就認定,彰化外海是全球罕見的優質風場。

另外,工研院亦在2013年發現,台灣離岸風電總可安裝面積達5640平方公里,總裝置容量達29GW(290億瓦),足可撐起2000萬戶一年的用電量。


不只風速強,台灣海峽多數地區的平均水深低於60公尺,更可大大節省離岸風機的固定基座安裝成本,讓台灣海峽成為優質風場。

截至2016年底,全球離岸風力發電累計裝置量達14GW(140億瓦,占全球風電市場3%),其中超過97%在歐洲地區。

若工研院推估的台灣29GW能全數開發,不但能勇冠世界離岸風能龍頭,更幾乎是目前全球已開發量能的一倍。

這絕非台灣人自己老王買瓜!丹麥沃旭能源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董事長柏森文就斬釘截鐵地指出,跟英國、德國或丹麥相比,台灣風真的很強,「這就像一項全年都有,穩定、永續的產品,而且在歐洲風向常常不一樣,但台灣海峽就像一個隧道通道,風大都吹往同一個方向,很適合設立風場。」

因此,儘管台灣離岸風電落後西歐國家20多年,仍有迎頭趕上的機會。

*****************以下是專業敘述的內文,希望有高手指出本文是否有盲點或是沒注意到的地方******************

隨著能源局於2015年7月2日公告全台36處潛力場址後,兩年半以來,已經有11個開發商組成的九組團隊,前來圈地卡位。其中包括六家外商、五家本土商,「可說是八國聯軍!」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比喻。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六大外商更個個是離岸風商的翹楚。包括丹麥沃旭能源(Ørsted)、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加拿大商北陸電力NPI、新加坡玉山能源、澳洲麥格理(Macquarie)及德國達德能源集團(WPD),台灣儼然已成為世界盃的主場。

「台灣絕對是亞洲離岸風電的中心!」全球離岸風商龍頭沃旭,早已在2016年5月就選中台灣做為進駐亞洲市場的首戰場,為此,該公司亞太區總經理柏森文還因而全家搬到台灣。

而CiP也在2017年10月6日成立台北辦公室。台灣區執行長不讓沃旭專美於前,起了個中文名字——侯奕愷,更帶著太太和三個小孩定居台灣,「今年的聖誕節,我們都在台灣過!」侯奕愷驕傲地說。

除了外商摩拳擦掌,本土商亦蠢蠢欲動。

據了解,包括上緯新能源、力麗、中鋼、台電和亞泥都已完成多座風場的環評,以開發商的角色,準備插旗。

至於供應鏈方面,工業局已整理出一系列有潛力的企業,組成「國家隊」,由中鋼、台船擔任領頭羊,將以「市場換技術」,鼓勵國外業者技轉。包括葉片、風機輪轂、機艙罩、齒輪箱、電器設備,以及塔架、水下基礎建設等,落實國產化。

彰化縣養金雞母 將打造運維中心

不僅產業界,地方政府更把離岸風場視為金雞母,野心不惶多讓,其中又以彰化縣最積極。由於4C Offshore所指稱的台灣16座世界級風場,通通在彰化,因此彰化縣除了與各大風商簽定MOU外,也積極部署離岸風電的運維碼頭,希望打造為台灣離岸風電的運維中心。

驅車來到彰化臨海的彰濱工業區,途經知名的秀傳醫院與廠房,再往濱海走,就能來到運維碼頭預定地。

過去這一年半來,這一片偏遠海邊,經常有風力開發業者造訪,常見外國人出沒。這裡長年吹著強勁的海風,總將人吹得滿頭散髮、衣衫不整,但好似風愈強,風力商機愈大似的,沒人抱怨,反倒大大讚許風很強。

以後在這一塊偌大海邊,就要興建碼頭,提供業者維修、培訓、行政等服務。

彰化縣新聞處長李俊德指出,去年縣府曾參觀一個英國小鎮——巴羅(Barrow),人口只有七、八萬,原是英國潛艇製造基地,後來產業沒落,北陸風力將巴羅當成運維基地,沒想到鎮民都成了NPI員工,顯見「運維碼頭就撐起了小鎮經濟,讓沒落小鎮再生。」

值得注意的是,這洋洋灑灑的計劃案,並非「紙上談兵」。

繼全球第一座離岸風場商轉25年後,台灣也於2016年10月完成本土首座離岸風力機組,為台灣離岸風電立下重要里程碑。

這是由上緯新能源在苗栗外海的示範風場,2017年4月28日取得經濟部發出台灣首張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之電業執照,發電容量合計8MW(800萬瓦),是台灣首次商業運轉的離岸風機。

台灣海峽的寶藏,能不能在未來幾年為台灣帶來璀璨的未來?各界都在期待。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月號;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2018-01-31 10:04 發佈
每年颱風那麼多...頂的住嗎?....







---------
的確,離岸風機是一個比較可行,而且地方抗爭比較少的地方~~
但是「颱風來擋得住嗎?」是一個問題...
最大陣風可能超越風機的乘載力。
覺得屏東面太平洋那一帶,風也好強,有時強到走路都覺得有危險,那邊不知道適不適合發展風力發電
chinack0211 wrote:
的確,離岸風機是一個...(恕刪)

以前去聽過一個作家專門寫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的演說,他年輕時從事漁撈業,後來為了寫作,也曾跟遠洋船出海,在海上生活一段時間。
他說現在大型的遠洋漁船/貨櫃輪大到很穩,有時遇到颱風也不會特別躲,直接從颱風區域穿越過去。如果現代造船技術能讓大型船都能這樣,風力發電機組應該也不怕颱風!

michaelroddick wrote:
隨著能源局於2015年7月2日公告全台36處潛力場址後,兩年半以來,已經有11個開發商組成的九組團隊,前來圈地卡位。其中包括六家外商、五家本土商,「可說是八國聯軍!」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比喻


台灣風大是真的,但我不相信台電董事長楊偉甫,他只是來過水的官員
等一下會不會有人再寫一篇,<台灣海峽的太陽寶藏>,如果照〞台灣離岸風電總可安裝面積達5640平方公里,總裝置容量達29GW(290億瓦),足可撐起2000萬戶一年的用電量〞核能跟火力都可廢了,但是台灣海峽會不都佈滿風力發電機?????
michaelroddick wrote:
故事開端可從兩年前一通電話講起。...(恕刪)

文太長,看不完.....

所以說:台灣將有機會成為全球電力輸出中心???????????????
還是說:選舉又快到了.非核夢又浮出來了...
或許說:錢太多.又需要編列大筆預算包工程啦!!
我想說:有沒有不花錢,不官商勾結,先BOT.淘汰火力發電廠......

不管怎麼說!!老百姓只想說:那電一度,到底要賣我多少錢???????????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這麼有遠見的政策 應該又是官股行庫放貸99%低利率+官員5%手續費吧
光是【全世界最好的20個離岸風場,有16個在臺灣海峽】,我就不相信。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