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小弟最近跟身邊的朋友聊聊天,對於未來討論了一些預測的發展
由於怕忘記,所以再昨天就稍微寫一寫紀錄了下來
後來想一想,決定PO再01來跟大家&前輩一起聊聊
讓我們來猜看看下面的發展以後有哪幾樣會成真呢?
(以下內文與私人FB的PO文相同未修改,如有需要或轉載請先告知,謝謝)
==================================================================
「我們的世界究竟會往何處發展? 下一個世代的趨勢又是往哪走?」
年紀越長,似乎對此議題就越發興趣
當然我們不是趨勢大師,沒有鐵口直斷與精準預測的能力
會寫這篇,算是給自己最近的思考與想法留下一些紀錄吧
也許過了五到十年後再回頭看,會是一個笑話也不一定,呵
本文的內容皆為本人的主觀意識,但並不能用二元論來說是對或錯
一切取決於閱讀者當下的心情與自身的思維邏輯,所以看看就好
如果有那裡資瞭不足的,也歡迎大家回覆指教
畢竟,有討論才能激發出不同的想法與進步: )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快思慢想」
A. 虛擬貨幣 & 區塊鏈
相信近幾年火紅的虛擬貨幣就算不熟悉也應該都有聽過
除了已經炒翻天的比特幣 & 以太幣之外,其實虛擬貨幣比你我想像的還更多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的貨幣名稱 & 交易模式縮寫(感謝研究所同學分享)
1、 BTC:數字黃金 2、 ETH:智慧合約和電子現金
3、 BCH:比特幣克隆版 4、 XRP:企業轉帳網路
5、 LTC:更快版本的比特幣 6、 DASH:隱私性更強的比特幣克隆版
7、 NEO:中國版乙太坊 8、 NEM:新經運動數字資產
9、 XMR:匿名數字現金 10、ETC:乙太坊克隆版
11、IOTA:物聯網轉帳 12、QTUM:智能合約
13、OMG:銀行業、匯款、交易所 14、ZEC:匿名數字現金
15、BCC:類似麥道夫的投資基金 16、LISK:用JAVA編寫的分散式APP
17、ADA:分層的數位現金和智慧合約 18、TETHER:1美元
19、XLM:數字現金的IOU 20、EOS:在WEBASSEMBLY上的分散式APP
21、HSR:區塊鏈交換器 22、WAVES:分散式交易所和眾籌
23、STRATIS:C語言版本的分散式APP 24、KMD:分散式ICO
25、ARK:區塊鏈交換器 26、ETN:克隆版門羅幣
27、BCN:匿名版數字現金 28、STEEM:用代幣投票的REDDIT
29、ARDR:可以生成區塊鏈的母鏈 30、BNB:抵償幣安交易費
31、AUGUR:分散式預測市場 32、PPT:區塊鏈的票據金融系統
33、DCR:擁有自主管理機制的比特幣 34、PAY:數位貨幣支付卡
35、MAID:出租硬碟空間 36、BITCOINDARK:克隆版XZC
37、BTS:分散式交易所 38、GNT:出租電腦計算能力
39、PIVX:不會通貨膨脹的克隆版DASH 40、GAS:支付NEO的轉帳費
41、TRX:APP內支付 42、VTC:克隆版比特幣
43、MONA:日本版狗狗幣 44、FCT:分散式資料記錄
45、BAT:分散式廣告網路 46、SALT:基於數位貨幣的抵押網路
47、KNC:分散式交易所 48、DOGE:可愛版比特幣克隆幣
49、DGD:由公司管理的黃金數位貨幣化 50、WTC:物聯網區塊鏈
針對這個議題,其實我個人是抱持保留態度(當然不是說虛擬貨幣沒有存在價值)
但流通的貨幣必須要有一個特性,就是大家都認同這個東西他才有價值
既然稱為虛擬,這就代表如果發生大停電或是意外導致資料流失,那就化為烏有
這些虛擬貨幣的價值並不是在貨幣本身
而是他的資料加密性與獨一無二的判定序號(代表不可能或很難偽造)
所以我們要在乎的東西應該是虛擬貨幣後面的那個東西,也就是區塊鏈技術
如果用簡單一點說法,就像是你的資料鎖在五台不同的電腦且互相監控數據
今天要讀取這個資料,需要經過其餘電腦的共識同意(開機)你才能拿得出來
而每一台電腦又有他自己獨一無二的密碼,所以資料的安全性會提升
而且不需要一個第三方的單位處理,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區塊
我還沒辦法想到區塊鏈該如何應用在生活或科技中(資質愚鈍吧,哈)
但以目前了解的內容來說,資料應該是可以整合在不同的地方並確保安全性
這也是為什麼虛擬貨幣是獨一無二的原因(每一個單位都無法被偽造)
未來的虛擬貨幣究竟會如何呢? 或許我們先嘗試著多了解區塊鏈吧
B. 電商 & 物流
中國的阿里巴巴與天貓目前已經是非常強悍的電商了
同時也帶動著小資創業族的興起,加速了整個經濟活動
但不管資訊流動再怎麼著快速,我們永遠逃脫不了實體貨物的運輸:物流
今天你下單,可能一分鐘就完成了所有的線上交易手續
但在後勤單位,從工廠到倉庫、從倉庫到運輸、從運輸到客戶手上
這些運輸過程的時間與技巧才是真正的戰場所在
電商物流界俗稱的「最後一哩路」,到現在都還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而物流網路的形成不單只是靠人力或交通工具就能完成
就算是曾經的協和號(目前為止速度最快的客機,現已停產 & 停駛)當成客機
運輸成本也是高得嚇人,這還不包含如果路線規畫錯誤所造成的時間損失
總而言之,物流包含了生產、運輸、路徑網路規劃、以及成本考量
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布局與資料累計分析後,才能理出一套頭緒
絕對不是那種一兩年就可以成就的事情
誰能稱霸他,誰就能主宰電商界
C. AI & 獨立運算晶片(多晶片整合)
再講下一個主題之前,我們先談談別的東西:AI & 晶片
近幾年各大企業都在研究並持續發展AI,期望他能協助分析並處理大量的資訊
當然包顯已經成為顯學的大數據分析與預測消費者行為
之前的研究方向是提升單一晶片的效能去滿足需求
隨著半導體的製程能力提升,運算速度成倍速成長,著名的摩爾定律由此而來
但當單一晶片的發展到達一個極限之後,剩下來該怎麼做,那就是多晶片整合了
一樣用電腦的概念來說,CPU是專門運算電腦內部,GPU則是專門運算3D圖形
當前的發展方向是:整合多顆晶片,就像人類的大腦一樣有負責專屬的位置
肢體控制、表情控制、思維運算、回饋反映,每一個步驟都由一個晶片處理
但這些晶片之間卻能夠互相溝通與協調,並在不違反設定的原則之下做出反應
簡單說就是像人腦一樣的思考,這也是目前機器人發展的要項之一
整合之後呢? 機器人能自己思考成長嗎? 科幻電影中的機器人反撲是否成真呢?
那就又是另外一個議題了….
D. 無線射頻技術 & 資料整合
銜接物流的議題,當晶片的運算能力越來越強之後,或許能提升無線射頻的能力
包含我們熟知的RFID與藍芽,運算速度與距離都能有顯著性的提升
這意味著當物流車隊開始運輸的時候,車隊的電腦可以告知目前處在甚麼位置
同時資料會連接到交通運輸中心(如果政府有開放的話)
電腦可以優先判斷並計算哪個路口有塞車或是紅綠燈等待時間過長
提前讓司機更改路線避開塞車的地方,進而提升效率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描述,實際上還有很多資料都可以進行整合分析
在物流的戰場裡,不只是單純的運輸速度與規劃,更多的是大數據的運用
E. 資安漏洞
當然講到資料,就不能不提到資安的問題
目前全世界的資料已經超出原本的預期,用海量可能都還無法形容
如何保證這些資料不會受到有心人士的竊取與破壞? 資料加密技術有多強?
我們要用甚麼樣的演算法才能強化防禦能力? 區塊鏈會不會被全面破解?
在現在這個時代,或許資安人員的就業機會反而比以前更搶手
F. 品牌價值 & 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品牌的價值在於賣的是一個精神,一個信仰,當然首要前提是產品本身要夠好
再來看公司怎麼說故事並塑造出讓消費者買單的氛圍
這一點,相信已故的賈伯斯(蘋果)已經演出了完美的典範給我們看
他找到了人與機器間溝通的微妙平衡,搭配著完美的產品外型塑造出一種信仰
讓我們死心踏地的追隨(當然我自己是還沒用蘋果的東西)
這一點,很可惜台灣的廠商與老闆都沒有做到
目前的在上位者都處於一種短視近利的心態,沒有考慮到長遠發展
曾經唯一有機會的宏達電,現在也被玩壞得差不多了
台灣有沒有辦法再繼續凸顯出獨一無二的特色品牌呢? 實在很難說
扯遠了,回來原本的話題,也接續上面的物流與AI
不論產品再好、品牌再迷人、物流再強悍,這些都能用機器去找到解決方案
唯獨人心,才是最難解的問題
當AI能夠像人腦一樣思考回應的時候,有辦法讓AI代替真正的客服嗎?
就個人來說,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的溫度很難被取代
當生意發展到一個極致的時候,剩下的決勝點已經不是你多快或我多便宜
而是你給我的感覺是甚麼,才能決定我要不要買你的服務
(特別是在東方國家,這點比西方國家更強烈)
所以我相信,科技再怎麼發達,客服這一塊永遠不可能消失,也不容易被取代
至於是否真的會這樣? Who knows?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以上,不負責任的預測與紀錄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