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所謂的因緣果報,是一種積極而非消極的態度。凡事有因才有果,沒有因就沒有果。因要靠自己去努力、去開創、去用功,有好的因,將來一定能成就善的果報。
因上努力
善因是由於過去努力所建立的,如果過去沒有種善因,則要靠現在的努力來改善。有些人過去沒有修善法,所以這一生中沒有福報,生活貧困潦倒,事事不順。這一生中沒有福報,現在就得努力用功,才能改善自己的窘境。努力的方向,第一是修善法,第二是積極地用功、奮鬥,第三是要慚愧、檢討、反省。現在開始朝這三個方向來努力,雖然過去沒有種善因,由於現在的努力,將來一定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因果是絲毫不假的。所謂「運來,鐵成金;運去,金成鐵。」譬如,現在社會上一般人都喜歡發財,流行買股票。有福報的人,買了股票立刻發財;沒有福報的人,買的股票卻成了一堆廢紙。
古人說:「事成不成於成事之時,其成必有因;事敗不敗於敗事之時,其敗必有因。」一切事情,無論是學業、事業或道業,只要我們能從因上去努力,必能獲得大成就。如果違背因果的道理,即使想盡辦法,一時之間雖然是得到了,終究會得而復失。
廣結善緣
沒有善緣,做人做事也不容易成功。俗話說:「公事門中好修行。」從事公職服務,接觸的人事層面廣,如果能好好利用這些機會,以慈悲心、平等心來待人處事,不但事情可以辦得好,而且還能累積功德。除了公家的事情以外,在任何環境中,都免不了人與人、人與物的接觸,因此要本著慈悲心、平等心的道理來做人做事,廣結善緣。
佛法講諸法緣起,一個是因,一個是緣。在社會上無論是做人做事,都要靠因緣和合。在佛法中經常強調廣結善緣:要結人緣、法緣與佛緣。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就是強調結人緣的重要性。人緣好的人,無論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都會左右逢源,從事任何行業都容易成功。相反地,有些人雖然才能很好,又很精進,但是沒有人緣,這種人走到任何地方,都遇不到幫手,甚至還會遭到小人暗算,來挖牆角、扯後腿,事事不順,敗事連連。
佛教的因緣觀,是具有非常積極的人生意義。今生的富貴,是過去乃至現在善因的果報,所以一切都要從因上去努力。善因善緣和合了,人生就會很順利、很美好。
福慧兩足尊
人,離不開福報,沒有福報,生活就很困難。除了修福以外,更重要的還要修道。道就是智慧,就是指我們這一念清淨的心。《中庸》講:「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就是我們當前這一念智慧心、清淨心、無住心、無罣礙心,想要達到無罣礙,就必須要從身口意三業去淨化。
佛經講,「禪者,佛之心。」首先我們應該學習體悟佛的心;第二、學佛的口,我們的口要清淨,不說他人的壞話,時時刻刻講好話;第三、身體不做不正當的事情,要做善事。身做善事,口講好話,心保持正念、淨念,這就是道。
只知道修福,而不知修道,福報享完了就沒有了。如果只知修道,而不知修福,在修行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多障礙。佛法講:「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是說只修福報而不知道修慧,好像大象一樣,吃住所有一切都非常富有,可是還是一頭象,還是畜生;人也是如此,再富貴的人,如果心不淨、心不正、心不明,活在世界上,就如同一般人口裡所說的「衣冠禽獸」一樣。
福慧雙修就能成就如來佛的果德;釋迦牟尼佛修福、修慧,稱之為福足、慧足,福慧兩足尊。我們每個人朝這個方向去做,不但我們的人格能夠提升,將來的前途及事業一定是飛黃騰達,達到圓滿成佛的果報。
buddhai wrote:
買股票賺錢【三分是實力,七分是福報】
佛法所謂的因緣果報,是一種積極而非消極的態度。凡事有因才有果,沒有因就沒有果。因要靠自己去努力、去開創、去用功,有好的因,將來一定能成就善的果報。
因上努力
善因是由於過去努力所建立的,如果過去沒有種善因,則要靠現在的努力來改善。有些人過去沒有修善法,所以這一生中沒有福報,生活貧困潦倒,事事不順。這一生中沒有福報,現在就得努力用功,才能改善自己的窘境。努力的方向,第一是修善法,第二是積極地用功、奮鬥,第三是要慚愧、檢討、反省。現在開始朝這三個方向來努力,雖然過去沒有種善因,由於現在的努力,將來一定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因果是絲毫不假的。所謂「運來,鐵成金;運去,金成鐵。」譬如,現在社會上一般人都喜歡發財,流行買股票。有福報的人,買了股票立刻發財;沒有福報的人,買的股票卻成了一堆廢紙。
古人說:「事成不成於成事之時,其成必有因;事敗不敗於敗事之時,其敗必有因。」一切事情,無論是學業、事業或道業,只要我們能從因上去努力,必能獲得大成就。如果違背因果的道理,即使想盡辦法,一時之間雖然是得到了,終究會得而復失。
廣結善緣
沒有善緣,做人做事也不容易成功。俗話說:「公事門中好修行。」從事公職服務,接觸的人事層面廣,如果能好好利用這些機會,以慈悲心、平等心來待人處事,不但事情可以辦得好,而且還能累積功德。除了公家的事情以外,在任何環境中,都免不了人與人、人與物的接觸,因此要本著慈悲心、平等心的道理來做人做事,廣結善緣。
佛法講諸法緣起,一個是因,一個是緣。在社會上無論是做人做事,都要靠因緣和合。在佛法中經常強調廣結善緣:要結人緣、法緣與佛緣。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就是強調結人緣的重要性。人緣好的人,無論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都會左右逢源,從事任何行業都容易成功。相反地,有些人雖然才能很好,又很精進,但是沒有人緣,這種人走到任何地方,都遇不到幫手,甚至還會遭到小人暗算,來挖牆角、扯後腿,事事不順,敗事連連。
佛教的因緣觀,是具有非常積極的人生意義。今生的富貴,是過去乃至現在善因的果報,所以一切都要從因上去努力。善因善緣和合了,人生就會很順利、很美好。
福慧兩足尊
人,離不開福報,沒有福報,生活就很困難。除了修福以外,更重要的還要修道。道就是智慧,就是指我們這一念清淨的心。《中庸》講:「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就是我們當前這一念智慧心、清淨心、無住心、無罣礙心,想要達到無罣礙,就必須要從身口意三業去淨化。
佛經講,「禪者,佛之心。」首先我們應該學習體悟佛的心;第二、學佛的口,我們的口要清淨,不說他人的壞話,時時刻刻講好話;第三、身體不做不正當的事情,要做善事。身做善事,口講好話,心保持正念、淨念,這就是道。
只知道修福,而不知修道,福報享完了就沒有了。如果只知修道,而不知修福,在修行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多障礙。佛法講:「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是說只修福報而不知道修慧,好像大象一樣,吃住所有一切都非常富有,可是還是一頭象,還是畜生;人也是如此,再富貴的人,如果心不淨、心不正、心不明,活在世界上,就如同一般人口裡所說的「衣冠禽獸」一樣。
福慧雙修就能成就如來佛的果德;釋迦牟尼佛修福、修慧,稱之為福足、慧足,福慧兩足尊。我們每個人朝這個方向去做,不但我們的人格能夠提升,將來的前途及事業一定是飛黃騰達,達到圓滿成佛的果報。
白話文︰
必須要先有非常足夠的福報,才能套牢(虧)但繼續活得下去 ... ?

這也是為什麼我的 0050 公式從下跌段開始寫起的原因 ... ?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我的體驗是一分實力,兩分經驗,三分堅持,其他靠運氣。
實力人人可以培養,經驗卻不可靠,堅持的也不一定對,所以還是要靠運氣。
至於福報,那應該是你從股市真正賺到錢後才要做的事,因為那可以讓自己快樂一點。玩股票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所以要找回一點快樂...
隱地:看不起的人愈多,生活的情趣愈少。活到最後就只好剩下一個孤獨的自我。
其實,黃母並非一開始就接受董念台,她說,得知女兒與董念台交往是在去年她因摔倒傷脊椎住院治療期間,女兒帶著董念台到醫院探望她,當時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天阿!怎麼會這樣!」女兒怎麼會跟一個糟老頭且又是壞人的人交往,一時無法接受。但是住院、復健期間,董念台幾乎天天來照顧她,黃母於是開始觀察董念台這個人。
外界好奇董念台嫩妻的來歷,黃母說,女兒的祖父因病早已過世,女兒的父親在女兒出生約3個月過世,因女兒的祖母健在,怕老人家看到過多家庭背景的報導會勾起傷心往事,所以她不多談太多家裡事。至於女兒點頭嫁董念台,黃母說,女兒已經成年了,由女兒自己決定。
從「一個糟老頭」到認同董念台是家人,放心將女兒交給董,黃母其實暗地觀察女婿兩、三個月,她說,董不像是外界說的那麼壞,經營討債集團、耍狠,可能只是為了要生存,才會被人這樣誤解。
相反的黃母認為,董念台的本性很好、很善良、有義氣、不會害人,對女兒跟其他人也很好,出門在外還會照顧小朋友,雖然很大男人主義,但是「我不只一次親眼看到他對女兒很好」,出門在路上會扶女兒、還會幫做家事,甚至在她住院期間,董也會到醫院照顧。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