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股當沖新勢力是未來趨勢?

緣由近日因當沖交易造成張數錯單在處理過程中有些經驗想和股民分享,日前剛好有位高手不吝指教透過LINE談了近3小時,言談中分享他年輕當沖賠錢到目前波段交易累積超過5千以上資金,反而只現股操作讓我見識股市高手如雲但是低調,果然成功者與我們想的不同.今日想搜尋有關沖操作文章竟寥寥可數覺得相當可惜,也許正是如此很多人不懂才有獲利空間,希望小弟班門弄斧能拋磚引玉讓更厲害高手賜較,就好比3D列印放程式碼讓技術應用普及相同,我提出以下幾點淺見
1政策面當沖降價稅50%交易成本大減此政策傾向延長實施
2市占比增至25%目前成長中
3國外如美國當沖市占比遠高於台灣明顯還有成長空間
4資訊軟體容易取得劵商交易平台有許多免費資源即時同步
結論:開頭提及之股市贏家以自身經驗證明當沖獲利不易,我引述水滸傳來闡述當沖提到每位英雄上梁山均非第一選項,均是迫於無逼上梁山,假如有5百以上自有資金,相信可選擇操作模式當然波段為首選,如果像筆者資金都繳學費了,當沖也是不得不的選項不是嗎?只是沒有三兩三不可上梁山,準備好了喝了再上,最後小弟獻醜一首打油詩
當沖做多也放空
趨勢位階均不同
不識風險真面目
只想圓夢股海中
2018-01-07 16:38 發佈
美國證交稅每100萬美金只收17.9美元的證交稅,IB每成交一股只收(0.005USD/ share),只要有些微利潤,就可以下去冲,造就美股當沖比例高

台股就...嗯...證交稅,交易費高,要高手中的高手才又辦法當沖現股,我是覺的台股當沖現貨比當沖期貨還難

我看台股當沖現股的贏家,他們的獲利跟手續費,退傭的比例,就知道他們必須長期將身心都維持在極佳的狀態才能持續獲利,比較起來波段或長線對身心的要求就沒那麼嚴苛





fuyo050606 wrote:
緣由近日因當沖交易...
如果像筆者資金都繳學費了,當沖也是不得不的選項不是嗎?....
(恕刪)


沒人逼你做啊?

若是你存著這種執念
我想,做當沖對你而言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當沖的當下,給你考慮的時間很有限
擺脫不了既有的執念或是心魔
只會造成虧損不斷的擴大罷了
做當沖有預設立場的話
大概離畢業不遠矣



〈金管會活絡股市〉當沖降稅有成效 顧立雄:有55%投資人賺錢
據《蘋果日報》報導,以當沖降稅 2017 年 4 月 28 日上路到 2017 年底,共 172 個交易日來計算,總賣出金額大於總買進金額共 151 天,但若以扣除稅費成本,卻只剩下 25 天有賺錢。而集中市場光 12 月平均每天每戶當沖客就賠了 1926 元,累計每戶在 12 月 21 個交易日總共虧損 4 萬元。

對此,顧立雄今天表示報載當沖「月月賠錢,白忙一場」是用總買出金額減去總買進金額去算,但這算法是錯誤的。

顧立雄表示,在金管會給財政部的稅式支出報告書中有分析,即使是扣掉證交稅跟手續費後,有 55% 的個別帳戶都還是賺錢的,且這些個別帳戶的賺錢金額,要比當沖降稅實施前多。

perryhs wrote:
美國證交稅每100...(恕刪)


正解

fuyo050606 wrote:
顧立雄表示,在金管會給財政部的稅式支出報告書中有分析,即使是扣掉證交稅跟手續費後,有 55% 的個別帳戶都還是賺錢的,且這些個別帳戶的賺錢金額,要比當沖降稅實施前多。



這是當然,因為中間被剝的變少了
證交稅少了2%,直接就是利潤

但是,股票行情多頭跟空頭有差
多頭時有55%賺,空頭時有多少要等空頭時再統計才知道
目前都是先買後賣的當沖法,不利空頭段

當沖是個很累的操作方式,對大多數人都不適合
美股當沖比例高我覺得是因為他們程式交易比例高的關係
台股嘛,要再段時間才看得出來
畢竟45%賠錢的人能撐多久很難說,這45%如果退出市場,那原本賺錢的55%又要往下調到哪?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