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由近日因當沖交易造成張數錯單在處理過程中有些經驗想和股民分享,日前剛好有位高手不吝指教透過LINE談了近3小時,言談中分享他年輕當沖賠錢到目前波段交易累積超過5千以上資金,反而只現股操作讓我見識股市高手如雲但是低調,果然成功者與我們想的不同.今日想搜尋有關沖操作文章竟寥寥可數覺得相當可惜,也許正是如此很多人不懂才有獲利空間,希望小弟班門弄斧能拋磚引玉讓更厲害高手賜較,就好比3D列印放程式碼讓技術應用普及相同,我提出以下幾點淺見
1政策面當沖降價稅50%交易成本大減此政策傾向延長實施
2市占比增至25%目前成長中
3國外如美國當沖市占比遠高於台灣明顯還有成長空間
4資訊軟體容易取得劵商交易平台有許多免費資源即時同步
結論:開頭提及之股市贏家以自身經驗證明當沖獲利不易,我引述水滸傳來闡述當沖提到每位英雄上梁山均非第一選項,均是迫於無逼上梁山,假如有5百以上自有資金,相信可選擇操作模式當然波段為首選,如果像筆者資金都繳學費了,當沖也是不得不的選項不是嗎?只是沒有三兩三不可上梁山,準備好了喝了再上,最後小弟獻醜一首打油詩
當沖做多也放空
趨勢位階均不同
不識風險真面目
只想圓夢股海中
據《蘋果日報》報導,以當沖降稅 2017 年 4 月 28 日上路到 2017 年底,共 172 個交易日來計算,總賣出金額大於總買進金額共 151 天,但若以扣除稅費成本,卻只剩下 25 天有賺錢。而集中市場光 12 月平均每天每戶當沖客就賠了 1926 元,累計每戶在 12 月 21 個交易日總共虧損 4 萬元。
對此,顧立雄今天表示報載當沖「月月賠錢,白忙一場」是用總買出金額減去總買進金額去算,但這算法是錯誤的。
顧立雄表示,在金管會給財政部的稅式支出報告書中有分析,即使是扣掉證交稅跟手續費後,有 55% 的個別帳戶都還是賺錢的,且這些個別帳戶的賺錢金額,要比當沖降稅實施前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