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在日本有穩定的商品來源
當然同個來源不一定只有我拿到
但能保證我拿到的基本上就是最低成本 畢竟有點關係
但此商品兩年前的利潤有20%
如今只剩12%...
不是成本上升
是同業競爭
[削價競爭]
非常非常討厭削價競爭
更久之前也因為同業削價競爭讓我之前的商品沒法再做下去
我以為是拚自己的行銷手法及其包裝還有名聲去做
是只有台灣人
還是亞洲人才會做出這種 斷自己財路的走向嗎?
畢竟消費者被養得覺得 這商品這樣就能買到
以後就不會接受合理的價錢
而且起初這商品也不是暴利 只有20%...
是小金額的
還是說全球都這樣?
只要是生意走向最後都如此?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