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平均成本在基金淨值扣款方式上的應用問題

我不是來問基金配置的問題
最近一直看到平均成本的說明
平均成本是基金定期定額的訴求
只是越了解 越覺得怪怪的

所謂的平均成本啊~
就是因為市場波動造成淨值上的起伏
我們很難去預測低點或高點在哪
也因為如此
理專或前輩會教導我們在淨值相對高時停扣
在相對低點或小跌時加碼
以獲取更多的單位數
等待下個高點到來

現在我的問題來摟~
我們挑選基金
都會挑選波動小 穩定成長的基金
假設一個績效好的基金
穩定的小幅成長
就算全球股災也能抗跌
淨值圖呈現15度的爬升
這樣一來的話
如果我以定期定額的方式續扣
也就說每個月我定額所買到的單位數會越來越少
這樣我不就會不斷的把平均成本拉高了嗎?
(1) 這樣是不是反應說 績效好 穩定成長的基金不適合使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呢?
而應該使用單筆投資的方式呢?
(2) 那這樣是不是也反應說 定期定額應該適用在波動大的基金上
這樣我才能有效的依據淨值的多寡 來實施高點停扣 低點加碼呢?

有點懵懵懂懂的
不知道是觀念上的問題
讓我腦筋一下轉不過來
還是真的如我所描述的一下
總之對於平均成本的定義或許有點不清楚
希望能有前輩提攜小弟一下
誠心虛心的請教 謝謝
2008-02-27 15:16 發佈
個人覺得基金單位數只是一個迷思
在淨值下跌的過程中
沒錯,你會買到較多的單位數
成本會往下降
但你將會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況
除非基金淨值開始回升並漲過你的成本
但由下跌至漲過你的成本的時間無法預期
甚至可能會長達數年
若在這一段時間內你需要用到錢
就只能認賠贖回

還有你可以比較一下
如你所說的淨值15度成長的基金
和波動較大的基金
雖然單位數不一樣
但哪一支可以賺較多錢卻不一定喔
ydmphxiay830 wrote:
所謂的平均成本啊~...(恕刪)


抄一段還給老師的,給你作參考:

若某項投資價值先上漲10%,然後下跌10%,乍看之下這位投資人
應該不會覺得沮喪,因為他只回歸原點而已,真是如此嗎?
最初 10% 漲幅,使股票價值 從 100上推到110,
隨後 10% 降幅,使股票價值 從 110下跌到99。

這位投資人無法回歸到原點,理由在於報酬率的衡量基準不同。
從100上漲到110,漲幅10是以100為基準價格,
其報酬率是+10%。從110下跌到99,跌幅11是以110
為價格基準,報酬率為-10%。兩個價格的變動百分率雖然相同,
但價格的變動幅度不同,因為衡量百分率的基準不一樣。

採用單純的百分率將造成困擾,因為人們傾向於連續加總數項
百分率的變動,求得總結果。如上例所示,直接將百分率加總會導致
錯誤的結果,因為10%-10%=0,但實際結果卻顯示了1%的虧損。

正確的處理方式並不是加總百分率的變動,而是求取相對價格的乘積。

所謂相對價格乃是連續價格的比率,以上例來說,兩項相對價格分別為
110/100=1.10 與 99/110=0.90
相對價格的乘積 是1.10X0.90=0.99,這才是正確的結果;
換言之,最後的價格是以0.99乘以最初的價格。

...將上述論證摘要整哩,在計算報酬率時,取相對價格的對數要比
取單純的相對價格,在方法上更為一致。換言之我們將報酬率界定為:

PI= Ln[ St+1/St ]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