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太多 A卷商買入 轉移至 B卷商賣出讓散戶 以為 A大戶還沒賣 最後就慘賠套住政府有公布每日劵商買賣紀錄應該也要公布 劵商間轉移狀況 才合理例如:GIS 卷商: 元大-台北 幾乎沒買進 可以賣出5萬多張 口袋深不見底我已經不相信籌碼面投信買賣紀錄比較有可信度 配合波段高點設停利%數 避免被圈套設計
為什麼以前券商開放設立時候,有人處心積慮的要開一家?簡單的說,就是掌握了客戶交易記錄,如果有大客戶,就會有資訊落差,相當於合法的(內線交易?)。在台灣證券大數據掌握最多的在證交所,大券商以他的市佔率也擁有相對數量的資訊。公司大股東經營者對本公司的資訊也是第一手,一般投資人那來這麼多資訊?了解市場生態,就會了解自己在股市是處於什麼生態鏈的階層。現實中,什麼證交法能夠防止資訊被特定人獨享嗎?
其實我倒覺得太多的資訊(雜訊)有時會妨礙甚至誤導判斷,而有心人也會利用這些資訊來誤導散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倒是很好奇美國;歐洲或是韓國與日本等各國的股市是否也像台灣一樣有這麼多的盤後資訊(例如券商分點進出等等)可以查詢?假如沒有的話,那這些國家的散戶是否也一樣可以從股市中獲利?甚至獲利的比例與能力是否都比可以取得眾多盤後資訊的台灣散戶來的高?況且這些資訊所揭露的內容假如是屬於短線的買賣資料(例如隔日沖的大戶進出資料),那對於大波段或是長線投資者有很大的參考意義嗎?倒不如像樓主在末段所說的"投信買賣紀錄比較有可信度"吧。
有用嗎!?台灣的期權每日公布應該算是很完整的有多少人可以在期權市場長期獲利的?是不是連原始大股東在哪裡開戶,送了多少張進集保,也要公布?營業員帶走的客戶,是不是帶多少張也要公布?然後要附註是跟營業員一起走的!.......股票轉移了,是不是馬上賣出?你怎麼知道會不會有兩個大戶以上在同一分行買賣股票?A轉過去,可能是C、B賣的,會不會?你看到轉移了,你會做什麼動作?你看到1萬張賣出的時候,你做了什麼動作?你看到2萬張賣出的時候,你做了什麼動作?你看到3萬張賣出的時候,你做了什麼動作?你看到4萬張賣出的時候,你做了什麼動作?累積到賣出5萬張的時候,你做了什麼動作?大戶不是只有單一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