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存股到底好不好?

大家好,我是沃利

存股近年來引起一番熱潮,也飽受許多爭議,
許多人認為存股擁有穩定現金流,年年領股利很好;也有一些人認為存股會賺股利賠價差。
小弟有些好奇,因此利用手邊一些工具做了個簡單的回測,將這些回測結果以及心得分享給大家。
我挑的商品是存股時比較多人討論的金融股,2880~2892共13支金融股,時間為2002至2017/10月中,由於個別回測的篇幅過長,因此在這邊放上結論篇,
若有興趣要看個別商品回測結果可至我的部落格中查看。

--網誌好讀版--

---------------------------------------------------------
回測商品 - 2880 – 2892 等 13隻金融股
回測時間 - 2002年-2017年10月12日
進場邏輯 - 今日收盤價低於昨日收盤價5%則進場購買一張
出場邏輯 - 無
---------------------------------------------------------

存股到底好不好?


直接從報酬率的角度來看,可以看得出來雖然照這種方式存股不太可能賺大錢,卻也不會賠大錢。存股的目的是要提供穩定的現金流,讓你稍微遠離市場,可以不被股價短暫地上下波動所影響。但這不代表可以完全不去關心你的持股,一旦公司經營方針、獲利能力、股利政策有所改變都可能有影響,必須定期檢視你的持股是否還符合自己一開始所設定的條件。

存股到底好不好?
存股到底好不好?

第一張圖為每隻股票每年年底成本部位損益+現金股利+股票股利之累計損益。
股票股利以及成本部位損益均用當天之收盤價,2017年資料為10/12之收盤價。

這張圖代表著你的持股所給你的累計報酬,一方面也代表著持有者的信心程度,當損益是正數的時候大多數持有者都會較有信心,也較能夠抱著長久;當損益是負數時,持有者容易恐慌也較容易想要變現。從圖中能夠看到在開始存股的頭幾年損益幾乎都在正負數間起起伏伏,後來遇到了金融海嘯有重挫了一番。但到了後面幾年,即使遇到一些修正損益曲線都仍處於正數,當然也有例外,就是一直在水面下的新光金。

而下面那張圖是我將每支股票2017/10/12的收盤價全部都調為原本的50%,我想看看如果現在股價重跌50%的話這條曲線會有什麼改變。很明顯地在最後一個點的地方大家的頭都向下彎了,但下彎的幅度並不是非常的大,除了原本就在水面下的新光金以外,其餘每隻金融股都還是在正損益。

回到文章標題,存股到底好不好?

我覺得要因人而異,如果你是想要短時間賺取大報酬的人,那存股可能不適合你;如果你想要有一筆錢可以穩穩地進來的話,或許你該學學存股的方法。
不過存股不是隨便挑一支股票買了放著就好,還是要細心的去挑選好的標的,持續追蹤他,一旦不符合自己的條件就需要趕快出清。而進出場邏輯與時機可以照自己喜好去做設定,文中回測的設定是只要有單日大跌就會進場,所以在個別商品回測的圖表可以看到,海嘯期間每支股票的持有股數一直在上升,而到了近幾年走是比較平穩時,每年幾乎只有除權息當天會有進場的動作。不同的進出場邏輯所帶來的損益當然會有所不同,但只要能夠賺錢便是好方法,沒有一定要如何做才是對的。

除了進出場邏輯之外,挑選的標的好不好、適不適合存股也是一大問題,
在決定要不要挑選這家公司做為存股標的前,我會先觀察幾個點

公司有沒有獲利
股利配發穩不穩定
殖利率夠不夠好
公司有沒有獲利是最重要的,畢竟沒有賺錢的公司所配出來的股利也都是虛的,所以當公司連續兩年或是斷斷續續幾年沒有獲利,我就不會將他列入觀察標的。股利配發也和公司獲利有所掛勾,有賺錢才有機會配發股利,大多數股利穩定配發的公司,公司獲利也都會穩定。最後才是殖利率,殖利率就是 該年發放的股利 / 股價 ,我們當然希望越高越好,但有時候追求穩定的殖利率會是比較好的選擇,避免落入殖利率陷阱,最後賺了股利卻賠慘了價差。存股追求的就是穩,所以在挑選標的時也要相當注意這點,盡量挑選一些已經成熟的產業。也許獲利能力不是最好,但股價相對穩定,且可以經營的長久,最好是經歷過整個景氣循環的檢驗。

最後,感謝各位看完這篇文章,市場上的方法沒有絕對的好壞,只要能夠賺錢就是個好方法,只是適不適合自己而已。若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與我討論,需要文章內的圖表檔案也能夠聯絡我,
祝福各位在市場上交易順心。




2017-10-30 21:1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存股
很棒的試算。如果樓主有空的話,可以幫忙調整試算進場邏輯為「月KD的K值在30以下後,開始向上穿越D值」。
2002年期初有一張股票,然後符合買入條件時,以當月最後一個営業日收盤價買入一張。
如此,總計投入金額和累計股息後的年複合投報率是多少?
也許你可以加入0050/0056作為比較值

沃利 wrote:
進場邏輯 - 今日收盤價低於昨日收盤價5%則進場購買一張


金融股除了除權息外,符合這條件的機率應該很少吧?

dormer wrote:
很棒的試算。如果樓...(恕刪)


我之後嘗試看看,如果有試算出來再與大家分享

kkk1987999 wrote:
也許你可以加入0050...(恕刪)



如果要加入0050/0056做比較的話我可能需要改變進場邏輯
原本的進場邏輯是單日跌幅5%,0050/0056即使除權息時也很難有這樣的跌幅
之後如果有改用上面大大提供的方法或是改用定期進場的方式回測的話會加入做為比較標的

回家放大假 wrote:
金融股除了除權息外...(恕刪)



我部落格裡面有個別股票每年的持有狀況,近幾年大多數金融股的確都只有在除權息當天會有買進的動作,
其他部位建立日期幾乎都在08 09那幾年
沃利 wrote:
我部落格裡面...(恕刪)

請問回測到最後各支股票各買了幾張?
我覺得5%才買似乎頻率低了點?

看來回測的績效和各銀行的經營能力息息相關。
中信,富邦,玉山,台新都是不錯的銀行。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請問回測到最後各支...(恕刪)














上面幾張圖是各年度各支股票的持有狀況,單位是股
左邊累計買進股數是在市場上買進的總張數
右邊累計持有股數是市場上買進張數加上每年股票股利的總和
想請教樓主
1.以上存股在可扣抵稅額減半&健保補充保費下每年收益是否收到影響
2.今年稅改採乙案後若繼續存股,股利超過94萬後是否有其他規劃
3.若想節稅是否考慮過用已退休無收入之親人開戶來存股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