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中時電子報文章《名家觀點》紅嶺創投清盤 P2P借貸平台跨越紅線的下場


《名家觀點》紅嶺創投清盤 P2P借貸平台跨越紅線的下場
2017年09月06日 16:05 郭錦駩/債權商城CEO、徐慈薇/編輯
中國火紅的P2P網貸平台-紅嶺創投創始人周世平自曝將在2020年底前將網貸業務「清盤」,投資項目將陸續償清且不再新增借貸案件。此舉引起其他網貸平台擔憂,龍頭平台閃退,中國的P2P網貸還能不能走下去?媒體報導原因林林總總,包括經營成本不斷升高、法規監管嚴厲等等,但究其原因其實是紅嶺創投的平台角色定位不明。

自FINTECH概念崛起以來,P2P網貸和特許金融機構的借貸業務就被定義在楚河漢界的兩端,一端是「信息中介」,另一端是「信用中介」。「信息中介」就像房地產仲介公司的角色,仲介公司提供買賣方正確客觀房地產訊息,進而搓合物件交易。而「信用中介」則是比照銀行對存戶的關係,民眾和銀行約定利率及期限將資金存放在銀行,期滿領回本金及約定利息。對照來說,P2P網貸就是信息中介的角色,平台提供借貸雙方信息的管道,減少中介來提高投資方投報率、並提供借貸方較優惠利率及資金快速取得的途徑,信息中介與信用中介的界定清楚且明確。

而紅嶺創投以剛性兌付墊償呆帳的手段,跨越信息中介的界線,勝出其他網貸平台。卻因此誤導投資人,陷入呆帳漩渦,產生8億人民幣壞帳,導致清盤的下場。相比傳統銀行,P2P平台的資本大小有天壤之別,作為信息中介機構沒有太大問題,因為借貸項目跟平台本身資金是隔離的。但紅嶺創投踩了信用中介機構的紅線,資本不足墊付便成為可能深陷泥沼的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當金融機構在銷售理財商品時,擔任的又是信息中介的角色。金融機構從未承諾客戶投資穩賺不賠,投資人需自行負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盈虧。許多人會把銀行代理的保本類型理財商品跟銀行定存兩者混淆,其實本質完全不同。在創新的時代,投資前該反問自己的問題是,對於投資的本質是否了解?不是單純追求報酬率高低,而是對投資商品風險的評估;雖是老生常談,卻是經過千錘百鍊的不變真理。

◆郭錦駩小檔案

・債權商城 CEO

・FB「愛老婆運動」粉絲團 版主

・前宏達電研發主管

・中國社科院金融博士生

・曾任HTC Smartphone RD,參與過第一台智慧型手機研發,見證行動網路改變生活。

・現在是Fintech RD,正在見證行動網路改變金融。

(中時電子報)

報導連結: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906004283-260410#comments

今天在研究中國P2P生態時,找到的文章,各位有甚麼看法呢?

2017-09-07 13:22 發佈
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台灣拚FinTech 容錯率低 國內發展進度不及國外 2017年04月22日 04:10 魏喬怡/台北報導

金管會領軍拚FinTech,但相較國外發展,台灣進度仍落後。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昨(21)日表示,台灣發展FinTech的問題就是對於錯誤容忍(容錯)空間較小,只要像大陸一樣發生一個P2P信貸公司倒帳,媒體、立委就會吵翻天,任何一個小小的問題,很容易被放大渲染、擴大。

李長庚表示,2015年他到大陸參訪中國人民銀行時,曾問過人行如何管理P2P,沒想到人行官員回答:我們對P2P並沒有監管措施,而且更驚人的是,大陸有多達200多家的P2P都是不合法的。

李長庚進一步說,為了實踐普惠金融的精神,人行只就先採開放態度看其發展,初期給P2P業者以摸石子過河的方式去嘗試發展,因此,他認為政府應該給新創產業有更大的容錯空間,金融業才有可能與FinTech業更為結合,提供更多貼心的服務。

李長庚指出,FinTech發展多數是從解決消費者痛點發展出來,例如大陸廣發銀行有線上貿易融資平台,過去匯1,000萬人民幣,需要兩三個工作天,但利用科技可壓縮到2到3分鐘,這就是利用其平台讓服務更到位。而像亞馬遜的發展也是一樣,是在累積了大量客戶與大數據基礎發展出。

zoyias wrote:
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恕刪)


據我所知台灣目前的P2P平台分為個人借貸及債權轉讓兩個方向,相對於有擔保的債權轉讓平台來說,多數人反而對無擔保高風險的P2P個人借貸平台較有興趣,不知道您的看法是什麼?

是不是因為利率啊?還是金額大小
vernafang wrote:



據我所知台灣目...(恕刪)


我覺得是利率,發現多數人投資最在意的是利率多高,很少有人真正在乎風險的問題,總覺得不會這麼倒楣;所以才會常有投資遭騙的新聞不斷發生,個人覺得投資最重要的就是保本,要確保本金能回的來,談利率才有意義;在網路借貸這方面,我偏愛有擔保的投資,也許很多人覺得富貴險中求,總之,投資前還是得清楚自己的風險屬性。

根據我自己觀察大陸的平台,很多出問題的都是因為保證,紅嶺創投好像也是這樣才出現很多呆帳打算清盤。反而陸金所透過平安保險合作,好像是比較好的作法。
高風險高報酬這件事,還是需要放在心上的


請教樓主對台灣目前p2p平台有觀察嗎?
個人信貸類的最多
房屋次順位擔保的有兩家吧
企業類的比較少
vernafang wrote:
我覺得是利率,發現多...(恕刪)


近幾年P2P網貸平台崛起,仔細研究後就將資金轉往P2P平台投資,信用借貸平台較容易了解,就只是單純的有閒置資金借給需要的人,獲取合理的利率,而房屋次順位擔保的平台,就是所謂的債權轉讓媒合,兩種類型平台我都有投資,個人覺得債權媒合的平台有不動產抵押擔保較有保障。
網路借貸平台本來就不能以保證兌付,而紅嶺創投以剛性兌付的方式跨越紅線,而遭致業務清盤的結果;陸金所則挾帶平安集團的龐大資源,利率雖低於其他平台,但仍受多數投資人青睞。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