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台灣成為AI(人工智慧)發展重鎮,科技部提出「我國的AI科研戰略」,從今年起5年投入160億元推動包括建構AI主機、設立AI創新研究中心、打造智慧機器人創新基地、半導體射月計畫、科技大擂台等五大策略。行政院長林全今在行政院會聽取科技部報告後裁示,AI對未來30年的國家競爭力是個關鍵,具備AI的國家勢必掌握未來全球科技發展並影響國力,因此該案對台灣未來發展非常重要。
陳良基在會後記者會說,「建構AI主機」以4年共50億元經費,進行硬體建置、研發服務;「設立AI創新研究中心」以5年為期,每年預計投入10億元,深耕人工智慧人才與技術研發;在中科及南科打造「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預計4年預計投入20億元經費;「半導體射月計畫」4年將投入40億元經費,全力協助打通半導體業進入AI Edge的瓶頸,積極培育頂尖半導體製程與晶片設計人才,以提供半導體產業迎接AI市場爆發時急需的高階人才。此外,科技部舉辦首屆「科技大擂台 與AI對話」,共有149個隊伍報名,總獎金3000萬元。
林全今在院會也說,我國要擁有完整的AI產業,除了需有現有的ICT產業群聚及優質的軟硬體人才,如何讓AI應用、熟悉AI的各領域軟體也是項重要工作,請科技部與教育部、經濟部等機關協力合作,引導學、研及業界投入,積極推動,並定期滾動檢討成果。(陳雅芃/台北報導)
感想:
計畫

希望能成功。
而且是有真才實料的成果可展現,而不只是炒股的成果。
不過民智未開,推行AI恐怕會有不小的變數。
包含政府自己黨內派系相關的企業得徙木立信,才能信服更多人,期許他跟包工程搞建設一樣眾人搶著要。
總而言之,如何讓AI變得比搞建設夯,台灣就有機會比東南亞先進了。(不過現在東南亞代工了諸多產品,比起產業大舉外移的台灣看似先進許多!)
(手上或家裡擁有越南,泰國,印尼等東南亞製造的產品者真是愈來愈多。)
註:
商鞅很受秦孝公的重用,實行了兩次變法,使秦國強盛起來,為日後統一六國打好基礎。 推行變法初期,商鞅怕百姓不信新法,於是便想出「徙木立信」的策略。 他把一根三丈高的木頭豎立在南門前,然後張貼公告懸賞:如果有人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百姓只覺奇怪,並沒有人敢嘗試。
於是,商鞅又下令把賞銀加至五十金,後來真的有人把木頭從南門搬到北門去,商鞅也履行諾言,把五十金賞給此人。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遍了整個秦國。老百姓知道商鞅說到做到,都不敢懷疑他頒佈的新法令,商鞅變法也得以順利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