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台灣體系的銀行很“古典”,舉幾個我覺得很”有特色”的地方
1. 帶銀行本及印章
2. 填刷卡單
3. 網上ATM要轉出的收款人不用填姓名,只需要填賬號(key錯就bye了)!有時候網上又是要求key亂排列的數字鍵盤,key超慢。
4. 網上銀行登入要背3組東西(身份證、密碼、網路代碼)
5. 非約定賬戶只能一次3萬
6. 基本上沒有虛擬幣交易所。只有代購商。
7. 會有銀行常常打來叫人買保險或叫人貸款
記得以前有次走進銀行,問說若有50萬有什麼可以投,結果好像說只有2%不到的定存。或是看起來綠油油的基金(買不下去)。做股票的話又老是有萬點障礙。
印象中香港、新加坡賬戶可以直接申請投資美股(最近大漲!),中國則可以買的理財產品包山包海,手機小額理財的app一堆。
為什麼 香港、新加坡、中國(除了防止資金外流監管嚴格、其他還好)澳大利亞願意讓人民資金那樣靈活?
台灣為什麼相對上述(歐美日我不熟悉)顯得那麼多顧忌?人民做其他投資這麼難,當然就走向買房的不歸路。
有沒有懂的大大可以解惑一下台灣的金融。
這種沒風險意識的培養
(不懂不熟的為什要買???敢賭卻不認輸 輸錢了要政府出面)
加上民意代表在後面撐腰
金管會主委沒勇氣說不
就變要銀行負責?
造就越管越多 就越縮
.....................................
簽名等同蓋章效用 法律認證過的
表格裡同一處寫 "簽章"
行員竟然要我簽名兩次
.......................................
老子那天只是去換個1萬台幣的日幣
填一堆資料 連我家地址都要寫 只好又寫長長一串
.........................................
長期往來銀行戶頭台新銀行
改個東西 又填一堆資料
我跟行員說 你們有我戶籍地 通訊地 電話 手機
資料我又填一次?
表格是制式的 為什你們不能機器印出來
給我核對正確後 簽名就好??
為什大家浪費這麼多時間填系統有的資料??
will7000 wrote:
TRF賠慘的民眾要政府出面解決
.......................................
行員竟然要我簽名兩次
.......................................
老子那天只是去換個1萬台幣的日幣
填一堆資料 連我家地址都要寫 只好又寫長長一串
.........................................
為什大家浪費這麼多時間填系統有的資料??
我以前不知道TRF居然有人要政府解決。我不太懂那塊,我猜不是頂多跌20%嗎?又不是定存哪來穩賺的。
你說到的簽名跟寫字,我理解!應該是文件好幾頁,但是沒看就狂填XD
一般老牌做法就是一堆文件要簽名。據我最近看一些外面資料,有自拍認證、手機指紋、Google驗證、手機驗證碼(台灣也有,但是有些要申請XD 為什麼不默認呀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