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鴻海開出12月營收後,開始有一些外資群回補鴻海,部份的外資群還是很堅持的一直賣,除了發報告睜眼說瞎話外,還會故意在尾盤作價讓鴻海股價收低,不過外資群是一群,不是一個,當鴻海12月營收回神,今年1月,2月及3月營收只要出來,這時就能看出中國與病毒共存的影響,其實在12月底已經能看出沒啥影響了,所以有一些外資群會開始偷偷買回,有一些外資群是不信邪,另外的原因是他們頭洗下去了,演戲也要演整套,不過不論怎麼演,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那些偏空的外資群遲早是會上路,有一些菜鳥及嫩兵一直把股市當數字,每天在那猜猜樂,以為股價漲跌就是一個數字,其實公司的股價最終是會反應公司的淨值及獲利情況,一家公司會一直賺錢,你一直把它的股票壓制在某一個低檔,時間只要一久,一定就是找死的,這應該很好理解吧,你存款有100萬,一年賺薪資50萬,一年後你存款就會有150萬,如果有人一直看衰你,覺得你體弱多病,印堂發黑,虛不勝補,鐵定明天就被炒魷魚,就一直估你值100萬,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一年後你就是賺到50萬,你就值150萬,真的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不懂這道理的人,把你的存款當數字,每天就以為你永遠都僅有這100萬,這種人在股市中賠死就是剛好而以。影片第二段來看一下富邦近幾年的持股,因為富邦最近一年賣了很多鴻海,我們透過籌碼面的分析,來看看富邦大概還會有多少籌碼能賣。影片最後一段來看房市,之前我說過,FED升息,回收市場資金,這就是為了修正泡沫,不要讓經濟過熱,然後把通貨膨脹壓制下去,從股市,上游商品價格進行控制,很多人天真的以為這和房市無關,其實房市佔通貨膨脹的比例算是很大的,價格是資金堆出來的,房市會修正也是很正常的,前幾個月我就說過房市價格會下跌,現在大家看一看目前的風向,應該就是朝向房價會修正的方向在走,這也沒有啥好意外的,我也不是啥房市專家,我單純就是以資金面及需求兩項進去看罷了。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花旗及美林持續回補鴻海持股!
2、壽險股因為防疫保單大賠而賤賣手上持股!
3、打破熱絡假象房價至少跌5年!
距離今年農曆封關還剩下三個交易日,會有一些散戶因為被洗腦的口訣而現在賣出股票,這是市場洗你腦要你頻繁交易的話術,每年還是會有一些散戶在農曆長假前賣出,然後在農曆長假後買回,這些人就當是做善事,為台灣提供稅收,也能養活券商一家老小,再過幾天,台彩也會開始發刮刮樂及買樂透的故事,每年也都是滿滿的故事,什麼刮到剩1000元,本來不刮了,結果硬著頭皮刮,結果就中一百萬,現實生活上是,你剩1000元再去刮,你過年就只能躲在棉被中哭了。今天鴻海旗下子公司鴻驣傳出要代工組裝AirPods,雖然一樣是市場謠言,不過今天鴻驣股價一度大漲30%,最終也是漲了近18%,算是很厲害的傳言。影片第二段我們看一下你把錢拿去買保單後,那些壽險公司會把你的錢怎麼運用,看完後,你就會發覺自己就像個傻瓜似的,壽險公司把你的錢當低成本的資金,然後去投資股票,結果你還在那傻乎乎的買保單。影片最後一段來看一般討論區的網友問題及A大頻道討論區的問題,包括鴻海、子公司FII及立訊的規模比較,也包括了鴻海在電動車策略的佈局。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傳鴻海集團搶進AirPods可能衝擊立訊!
2、13日兆豐龍頭存股等權重ETF上市!
3、一般及A大討論區網友投資觀念問答!
昨天台積電開出優於市場預期的財報,今天外資群果真就是大買了台股306億,同步做多期貨加倉六千口,來到11689口,外資群買超台股的306億中有250億是買超台積電,當外資群持續的買超台股,台幣就會強,台幣愈強,台股自然就會愈強。昨天美國開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來到6.5%,和市場預期的6.5%相同,從上游商品期貨的黃豆,玉米,小麥,石油價格趨勢可以知道CPI會降單純就是時間問題,而且FED讓利率維持在高檔,美國的房貸利率也介於6~7%之間,這也會使得房價修正,台灣最近的房市策略也是偏向空方,其實歐美及亞州的房價都有在修正,不要覺得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強,不會有這種事的,影片最後一段來看頻道討論區的網友問答,在A大頻道的討論區就是程度相對的高,一看就會知道留言都是相對的用心,當你很用心的分享自己的知識給別人時,你也會把這知識再放到腦中轉一遍,分享愈多次及愈多知識,你自然就會愈厲害,有時候大家看到我很有紀律的一直在分享知識,這也是我會很厲害的原因,我會每天去吸收新的知識,資訊然後分析、分享給大家,在分享的同時,我自然會把那些資訊放到我的腦中。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花旗及美林在鴻海買盤力道與空方打平手!
2、美國12月CPI年增6.5%符合預期!
3、A大頻道討論區網友投資觀念問答!
今天台股大漲560點,台積電上漲40元,也就是7.95%,外資群大買了台積電80641張,卻大賣了鴻海38423張,買超台積電最多的及賣鴻海最多的,都是大摩,所以有可能是大摩賣了鴻海去追台積電,也有可能是因為大摩之前賣了很多鴻海,又發了一篇很瞎的報告說鴻海2022年僅能賺9.6元,反正不論是哪一種,現在鴻海股價低於淨值10%,外資群只要停止大賣,股價就很容易向上漲,幾年前大小摩也是這樣惡搞鴻海,結果後面買幾十萬張,每一次外資群賣鴻海到極限時,就會開始出現這種大盤大漲,鴻海不漲的戲碼,對持有鴻海很久的人已經是習慣,而且會感覺有一點開心,因為知道差不多就是底部到了,之後很快就會出現一個大波段的上漲。然而有一些嫩兵,看到大盤大漲,鴻海不漲就來酸,其實單純就是嫩罷了,哪天你能在股市穩定賺錢,賺到不需要為錢付出勞動力時我們再來說,之前我常說一些新手及菜鳥很嫩,就有人2022年賺到一些錢的出來想挑戰我,說他去年賺了200萬,這樣的錢你就自己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就行了,不要出來丟人現眼了,除了賺的不多外,你出來嗆聲對一般人也不會有啥幫助,你無法讓任何一個人因為你的言論少賠錢或賺錢,那你浪費那些時間出來刷什麼存在感,真正厲害的短線客,他們才不會浪費時間在這種沒有意義的嗆聲上,唯有一些半調子,不小心賺到一點點的錢就自以為天下無敵,你的股市人生還很長,哪天能連續十幾年都賺錢,然後愈賺愈多,資產愈滾愈大,我們再來說。影片第二段來看一下鴻海在電動車事業上又延攬了大將,以加速鴻海在電動車的佈局,影片最後來看一下一般討論區網友的問答,有網友問作多容易還是作空容易,如果僅聽結論的話,當然就是作多容易,因為作多只要你挑到有價值的公司,單純用時間就能穩贏,所以答案是很淺顯易懂的。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台股及鴻海中長線籌碼面分析!
2、鴻海延攬日本汽車產業大咖任集團電動車策略長!
3、股市做空比較容易賠還是做多呢?
今天台股上漲560點,成交量3297億,指數收在15493點,美金對台幣來到1比30.04元,外資群買超台股722億,期貨多單來到8099口,每當大盤上漲鴻海不漲時,一些酸民就會如雨後的蚯蚓般竄出,自己會被價格迷惑,還希望別人和他一樣蠢的被價格迷惑,如果在投資時沒有基準點的概念,你一輩子都不要想成功,當你看到目前鴻海的基本面,產業面對上股價的情況,如果你單純覺得現在鴻海好慘,覺得投資鴻海是錯誤的,其實你趕快的離開股市,因為你連最基本的基本面及產業面都看不懂,在股市中投資,最簡單的就屬基本面及產業面,這僅需要花幾個月,半年就能完全了解透徹,如果你看不出鴻海目前是有價值,你的基本面及產業面的能力就是堪憂,一個人連基本面及產業面都不懂,你告訴我你能在股市中長期穩定賺錢,那單純就是一個笑話。影響短線股價的因素有籌碼面,技術面,消息面及心理面,今天外資群賣超鴻海38423張,鴻海股價收在平盤,今天明顯就是籌碼面的因素,我說過,以目前鴻海的價值來說,外資群只要有本事不要賣或賣光了,股價一定會很快的回到淨值以上,這有啥好說的,在這麼強大的賣壓下,鴻海收了個平盤,這樣外資群有勝利嗎?我是沒有看到勝利在哪。
今天外資群買賣超前五名,買超前五名、第一名的聯電,買了83985張、第二名台積電,買了80641張、第三名群創,買了37225張、第四名台新金,買了34890張、第五名華新,買了34756張,賣超前五名,第一名的鴻海,賣了38423張,第二名的元大台灣50反1,賣了22178張、第三名的陽明,賣了10707張、第四名的中信金,賣了10397張、第五名的英業達,賣了3752張。今天外資群就是鎖定在半導體及面板,大賣鴻海及航運,半導體產業的台積電本來就是台股的領頭羊,算是多頭指標,除非外資群把2019~2022年那一套的養、套、殺再重複一遍,不然不太可能台積電漲完後台股就走弱,通常多方指標確立後,就是空方的死期了,未來就是類股輪漲。
近三十日外資群買賣超前五名,買超前五名、第一名的中鋼,買了371388張、第二名聯電,買了264509張、第三名台泥,買了199306張、第四名新光金,買了179629張、第五名臺企銀,買了152658張,賣超前五名,第一名的鴻海,賣了266408張,第二名的元大台灣50反1,賣了206877張、第三名的中信金,賣了145163張、第四名的永豐金,賣了137760張、第五名的台玻,賣了116930張。近三十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買最多的是中鋼,聯電,台泥,賣最多的是鴻海及台灣五十反一,外資群是不是誤會什麼了,把鴻海及台灣五十反一當成相同的東西,外資群可能是覺得大盤表現很好時,那台灣五十反一就完蛋了,因為鴻海是防守股,所以大盤表現很好時,就開始賣鴻海去搶一些跌深的個股。
從2021年4月開始,外資群合計賣超119.53萬張鴻海,三大法人賣超108.95萬張,從2021年12月開始,鴻海股價104元,2022年配了5.2元股息,還原權息就是98.8元,今天鴻海股價收在98.1元,外資群合計賣了鴻海78.3萬張,有效的讓鴻海股價下跌了0.7元,2021年12月底時,台積電股價615元,今天收在543元,外資群合計賣79.3萬張,其實賣超鴻海及台積電的張數差不多,只不過台積電股價還原除息前是604元,現在是543元,還差了61元,所以外資群現在會覺得台積電跌比較少,反正外資群就會用這種技術線型的統計去操作,覺得這樣就能在股市中短線賺到錢,外資群覺得市場的技術線型就是市場交易出來的結果,他們就會順著這個方法去操作,這種半調子的操作法,我只能說還好他們是用客戶的錢,那些客戶就算是賠了錢,外資群就一句,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鴻海在電動車的佈局持續的開花結果,外資群如果想要看到營收及獲利出來再追,其實也無所謂,他們最終是會不計代價的追,就像看到台積電去年第四季財報亮眼後就在那追,一般散戶幻想自己能這樣冷靜的追,真的就是天真了,外資群使用的不是自己的錢,他們根本不會很在乎的,而散戶就是在那低一點,再低一點,不然就是曾經看到98元,所以自己要98元才要買,結果股價就從99元,100元,101元,102元的一直向上,散戶未來一輩子也不敢再追鴻海了。
今天外資群大買台股722億,光台積電就買了80641張,以台積電今天股價收在543元,今天外資群光買台積電就買了437億了,買超台積電第一名的是大摩,買了19802張,買第二名的是瑞銀,買了15238張,買第三名的是美林,買了11268張,外資群在2022年共賣超台積電100.7萬張,賣的均價在517元,今年以來外資群買回了21.4萬張,買進的均價在471元,一賣一買成交易,當初賣在517元,現在買回均價在471元,確實就是賺錢,不過現在還有近80萬張還沒有買回,台積電股價已經在543元了,現在外資群只要買台積電,就是自己在打自己的嘴巴,有人會說外資群很厲害,其實他們就是打工仔,拿著客戶的錢在那亂搞的普通人罷了,如果他們敢拿自己的錢操作,早不知道脫褲子幾遍了。
最近台積電漲勢再起,之前在2019~2022年已經玩過一次養、套,殺了,現在要繼續養,台積電最高688元跌到371元,合計下跌317元,跌幅來到46%,算是很誇張的跌幅,在2021年時,台積電股價在600元上下,有很多投資者都是買在2021年時,而且均價就是買在600元,畢竟年線就在那了,所謂的年線就是近一年的平均成本線,外資群會買台積電的道理也很好懂,在2022年賣了1.2兆,想要趁台幣升值時快速的買回,就會選台積電,今天台幣升到30.06元了,外資群買超台股722億,三大法人買超台股827億,今年以來,外資群已經買回台股1978億,三大法人買回台股2307億,之前市場就是害怕FED升息,回收市場資金,會造成利率,匯率及股價差價三種要素,現在利率已經見頂了,台幣只要升1%,外資群錢放在股市,啥都不用做就賺1%,而且2022年台股也下跌了4000點,現在外資群比手速的買回台股,可以賺匯率及股價差價,通常大盤在上漲都是台積電先行,等於就是先讓空方認輸,後面再去漲一些個股,最好的方式就是輪流的上漲,這樣空方才會絕望,台積電單純就是扮演多頭將軍罷了,而且也是最快,最好能容納大筆資金的地方。
今天賣超鴻海第一名的是大摩,賣了24600張,之前大摩估2022年鴻海僅能賺9.6元,瞎摩說瞎話,今天大摩有可能是賣了鴻海去追台積電,賣超第二名的是高盛,賣了7256張,賣第三名的是美林,賣了5125張,第一筆是美林把鴻海試撮到99.6元,也是美林把鴻海買到最高點的99.7元,而大摩從第一筆就開始賣鴻海,在98.1元更是賣了8410張,今天鴻海就是被大摩活生生的壓制下來的,在98.2元大摩也賣了2725張,在98.3元賣了4987張,在98.4元賣了1033張,機乎就是從99.6元一路向下貫殺,瞎摩為了讓大家相信他說鴻海2022年只能賺9.6元,其實也不用爭或吵,反正3月中鴻海就會開出2022年的年報,那時就會知道他是瞎摩還是神摩了,我只能說,估鴻海2022年第四季僅能賺2.3元,我個人是覺得大摩超級瞎的,稍微有一點智商也不會這樣估2022年第四季的獲利。
A大回答:外資群在賣了120萬張鴻海後,現在就是殺紅了眼,不管鴻海淨值有多少,也不管鴻海原本的ICT還能賺多少,更不去管今年是鴻海電動車的發酵年,這就是我和大家說的,短線就是零和遊戲,是勾心鬥角,當外資群,主力賣了股票後,他們就是會偏空,當他們買了股票後,他們就會拉抬,這也是為什麼散戶會覺得主力或外資群都盯著他們手上的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元,因為當散戶夠多買到外資群倒出來的股票後,這時股票就是在散戶手上,外資群手上沒有股票,自然就會拼了老命的貫殺,最近幾個交易日以來,只要鴻海股價敢開高,外資群就敢讓鴻海股價收低,最終不是收在平盤就是下跌0.1元,時間久了後,就會讓一些散戶自我心理面崩潰,再加上一般討論區上會有人酸言酸語,其實這就是一般人為什麼會在穩贏的投資上賠錢的原因,只要你自我心理面不健全,不論一般討論區酸言酸語的目的是什麼,有的人是自己賣了,然後在那製造恐慌,有的就是很閒,也有的單純就是嘴賤,不論是什麼原因,只要你被這種人影響了,最終選擇賣出,你就是股市的輸家,明明基本面,產業面你都懂,最終就是輸在這種自我心理面,有一些則是你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當你和他們說你買了鴻海後,他們會比你更關心鴻海股價,然後看到沒有漲就會對你冷嘲熱諷,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大家要分享我文章及影片給身邊的人原因,如果你身邊這種魯蛇心態愈是多,最終你也會被這種人給影響,也許哪天你工作不順利,心情不好,生病…等,再加上股價不漲,身邊的人再來個冷嘲熱諷,這就形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你看到有人長期在股市中賺錢,例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鴻海郭台銘,台積電張忠謀,這些人每年在股市中拿到幾億,幾十億,甚至幾百億股息時,你不要以為很簡單,他們也是長期一直持有,但他們就不會因為一時的股價漲跌而自我心理面崩潰,這時有人說,他們都是大老闆,因為長期持有,所以成本極低,每次我聽到這種話時就會覺得想笑,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每個人的財富都是由小地方累積起來的,每一個人也是有從持有1年,兩年,三年,五年,十年而來的,你不會比較特別,別人也不會說一開始就是持有二十年,想要變成你口中持有很久,成本很低的人,那你就花時間持有,股票世界是公平的,沒有人是一開始就是持有20年,所以看到一些外資群因為長期持有股票賺錢,然後你在那罵,單純就是你嫩,外資群去年賣了台股1.2兆,今年才一個月就買了兩千億回來,他們持有台股的數量還是很多,當初賣就只是小量的調整,而很多散戶因為去年看到股市最多跌六千點,現在已經嚇破膽了,如果你不是玩短線的料,那你就乖乖的長期持有,如果你會因為價格而產生心理波動,你就不要看價格,單純就是看淨值,公司每一個月,每一季,每一年賺到的真金白銀是會進到淨值中,當淨值提升,股價提升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外資群賣出後會壓制,或是他們想先去台積電衝一波,那是他們的事,我只能說,鴻海不會因為某一些外資群賣出而變得不會賺錢。
網友瘋林提問: 好奇A大鴻海大概買多少張呢?
A大回答:其實重點應該是你要買幾張鴻海吧,我買再多,賺再多也是我的,財富自由也是我,和你也不會有太大的關係,你能不能財富自由,取決在你買幾張,你需要擁有幾張鴻海才能不工作吧,所以把重點放在規劃自己的財務上。
酸民網友說:哈哈笑死,大盤上漲五百多點,鴻海卻平盤。
A大回答:我是不懂哪兒好笑了,如果你不懂短線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是你死我活,是勾心鬥角的遊戲,那你距離短線客還差的老遠,價格單純就是對短線交易者有意義,過年休市12天,你就不會在那哈哈笑死台股平盤12天,結果股市開盤報價一天,你就會被價格給影響你的價值觀,所以你還嫩的很,你連最基本短線的真諦都不懂,如果有人在大盤上漲五百多點時,還把一檔股票的股價壓到平盤,而且也不是僅有今天而以,你大概就是知道那個人就是在偏空這檔股票,他為啥要偏空呢?就是因為他賣了,他不希望這檔股票漲起來,即然不希望這檔股票漲起來,代表他放空或是想要買,這就是很簡單的遊戲,股市中有人買就有人賣,現在外資群,主力賣了一大堆的股票,這些股票都落在散戶手上,想要讓持有散戶自我心理面崩潰,出現人踩人,就是要折磨裡面的人,如果裡面持有的人自我心理面不健全,自然就會崩潰的賤價賣出,如果這樣玩一陣子後持有的人都沒有自我心理面崩潰,也不要幻想偏空的外資群及主力有無限的股票能賣,股市是對作多的人有利,下一篇有散戶在那問作多還是作空容易賺錢,其實答案當然是作多,畢竟公司是會真金白銀的一直賺錢,時間對作多的人有利,外資群拿股票出來賣,充其量就是賤賣自己手上的持股而以,就是小丑一個,他們總是會跪下來買回的,我就不懂有啥好笑的,我常和大家說,中長線價值型投資三要素,基本面,產業面及自我心理面,為什麼很多人明明基本面,產業面就很好,但最終會賠錢,道理很簡單,就是會有很多壞人在股價下跌時出來酸言酸語,出來嘲笑你,其實那些人自己嫩,單純就是嘴賤而以,這也是為啥市場不是有效性的,你明明買到一檔有價值的公司,公司的基準點也是在股價以上,卻會有人拿短線的股價出來嘲笑你,還覺得你好傻,其實單純就是他蠢而以,蠢到眼中沒有基準點,蠢到不懂短線就是零和遊戲,一個人如果沒有基準點的概念,他一輩子在股市中就僅能在那憑感覺,憑直覺的殺進殺出,最終就是落入頻繁交易的錯誤中。
A大回答:上面B網友回答的算是特例,就是會發生在一些小型股,投機股,主力股,想要避免的話,只要找高股本,大市值的公司,基本上就不會出現那樣的事,以鴻海來說,股本1386億,市值1.4兆,哪有主力有能耐在那完全控制股價,如果那種股本1億,市值幾千萬的,這種就準備個幾千萬,幾億就能隨心所欲的控制股價走勢。回到作多容易還是作空容易,答案應該是淺顯易懂,公司每年都會固定賺5~10%,配出4~5%,長期持有有價值的公司是穩賺的,即然持有有價值的公司是穩賺,那當然就是作多容易,當你作多時,也不會有什麼一年兩次強制回補的問題,一家公司最多下跌100%,最多上漲無限倍,股市本來就是設計對作多的人有利,原因就是股市是由幾千家上市及上櫃公司組出來的,投資股市就等於投資公司,長期下來賺錢,這就是天經地義的事,除非你買到爛公司或是付出太多年的獲利取得公司,以台灣五十反一來看,2021年底股價5.42元,現在股價5.4元,2021年底時大盤指數17427點,現在大盤指數僅15493點,指數下跌1934點,結果台灣五十反一還跌了0.02元,時間也才一年,台灣五十反一價值就消失了11%,道理很好懂,因為要扣ETF的管理費1趴多,還有期貨轉倉費,再加上每年台股會除權及除息,指數每年都會自然的蒸發4~5%,一般人都會中錨定效應,都只會看指數而不會管除權除息掉的,一般來說,幾千家上市及上櫃每年賺的,這就是多的,除權及除息就是把公司賺的配一些出來,然後剩下的繼續投資,所以長期作多必勝是天經地義的,你基於穩賺的方向操作,當然就是會比較容易,用最簡單的策略,也就是買進並持有,你就能賺錢,而且沒有任何人能逼你回補,這當然就是比較簡單,一般會作空的人,他們知道上漲4~8年會有一波急殺,道理也很好懂,長期作多雖然穩賺,但市場不是有效的,所以在上漲的過程中會產生貪婪的情緒,讓股價漲的比公司賺的還要多很多,我說過,價值及價格不可能無指盡的拉開,當價格不合理時,自然就會修正,放空的人就算知道股價上漲到不合理,但股市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有人還是會利用作空的弱點去打敗對手,這就會使得就算股價上漲到不合理,你也放空了,最終還是有可能因為作空的弱點被對手擊敗,短線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除非你能完全掌握作空弱點的缺陷,而且能克服它,不然你就算看對,然後作空,還是有可能因為規則被擊敗,那作多就沒有這問題了,就算對手在大盤漲五百多點讓鴻海不漲,作多的人還是不會有什麼一定得賣的弱點,只要你作多,你看對了方向,單純就是抱著就能穩贏,所以作多當然是容易很多,不然大家看外資群,主力這麼賤,這一陣子常常就是鴻海只要敢上漲,他們一定敢把鴻海股價壓回平盤,賤成這樣子了,他們還是無法有效的打敗裡面的投資者,只要持有鴻海中的投資者自我心理面健全,外資群這樣就僅是找死而以,他們把手上值錢的股票賤價賣出,最終就僅會是小丑而以。
今天鴻海新春團拜,劉董帶來一些好消息,我把劉董說的話都放上來了,所以影片稍微長一些,不過劉董是最了解鴻海接下來經營方向的人,所以他說的話多聽就對了。今天在美林大賣14693張下,鴻海還是上漲0.3元,站上了100元,最近有一些外資群就是故意讓鴻海股價在100元以下,企圖讓投資者對基準點失去信心,不過我只能說,這都是徒勞,時間會把這些外資群的臉打的像豬頭一樣,時間百分之一百是站在我這邊的,如果不服氣,我們就來看下去,這就是很簡單的加法而以,100加10等於110元,接下來110元加11元等於121元,這就是非常簡單的事,外資群的籌碼面絕對是無法改變鴻海的獲利能力的。影片第一段我們來看一些主力籌碼,大家就當打發時間,看看一些主力外資群在裡面幹嘛,也是一種樂趣,最近鴻海成交量變大,有外資群在鴻海中交戰,所以籌碼面會變的比較有趣一點點,大家就當飯後小故事吧。影片第二段來看一下鴻海的展望,最後一段來看一下散戶在錯誤的投機上使用金融負債,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反例,大家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不要傻乎乎的自己去犯錯,不然有的人過不了那一關,這輩子可能就沒了。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劉董將布局歐洲EV零組件第1季赴美!
2、鴻海鄭州廠春節後返崗率已接近100%!
3、投機使用金融負債僅是自尋死路!
今天大盤上漲154點,成交量2344億,指數收在15420點,外資群今天買超台股102億,期貨多單來到4234口,今年以來外資群合計買超台股2110億,去年外資群賣了台股1.2兆,我說過,賣出去的籌碼會是未來的買盤,很多散戶連這種基本的事都不懂,他們看到外資群賣,指數一直下跌,就會嚇到六神無主,四處亂竄,當你買到的公司是有價值,或是買到大盤淨值比1.5~2倍之間,其實你根本就是用時間就能穩贏,有一些人看到股價下跌,他們就會出來酸說你好慘,其實只要你買到有價值的公司,而且有基準點的概念,你根本不需要擔心投資股票會賠錢,現在美金對台幣跌到30元以下,也就是跌到去年7月時的價位,當初貪美金給你利率的人,現在光匯率就賠到懷疑人生,這時有人問,美元可以用股市的方法來解釋嗎?當然也是行,美元也是一種商品,也是能被交易的,只要能一買及一賣的商品,都能用股市的方法來解釋,因為美元不像公司會持續的賺錢,所以不可能一直無止盡的上漲或下跌,這也是為什麼技術分析對美元會極具參考性,大家想一下什麼叫貨幣,以美元來說,就是美國發行的貨幣,因為美國拳頭大顆,所以美元就是很多商品交易的基準,某一國的貨幣對台美的比例會依據該國的國力,以台灣來說,競爭力就是很不錯,台幣就是會在28~32元之間整理,像有一些南非國家,自身國家沒有競爭力,也沒有資產,所以該國的貨幣對美元就會很弱,甚至該國的貨幣會變的比廢紙還不如,所以除非台幣整個外匯存底或是台灣競爭力變很弱,不然不太容易出哯台幣的狂貶,這一次台幣會貶成這樣,那是因為fed持續的升息,而且是規劃出一個行程表,告訴全世界的人FED要怎麼升息,當FED要升息,自然美元就會強勢,之前美元利率接近於0時,外資群,投資人可以向美國銀行借美元到全球投資,這就稱為資金大氾濫,當FED升息,借美元的利率會大幅提升,這時投資人或外資群就會把投資在全球的資金換回美元,然後把錢拿去還給銀行,這時當然全球股市就會大跌,美元需求當然會強,這就是供需法則,美元需求多,美元就會漲,當美元漲,相對美元的貨幣就會變弱,台幣有一部份是因為這樣貶值的,這單純就是FED升息及供需法則,但世界上有很多基金經理人,當沖經理人,聰明的投資者,厲害的財務長,他們知道FED升息,美元會強勢,所以就會去投機美元,惜售美元,追價美元,這時會讓原本就需求很強的美元變更強,當去年10月多時,美元一直狂漲,散戶會追價,公司會惜售,投機客會去投機…等,這時買的人多,賣的人少,美元自然就一直飛漲上去,這就和投機股及飆股意思一樣,只要漲了,裡面的人就信心大增,就一直狂追,後面看到漲不起來,大家就想要獲利了結,當大家同時獲利了結時,賣壓出籠,價格就一直下跌,裡面的人看到價格愈是跌,他們就愈是賣,最終美元就又跌到30元左右了,外資群看到台幣一直漲,他們就一直把錢匯進來買股票,一方面股價會上漲,另一方面可以賺匯率。
在看今天主力籌碼前,我們一樣先看近一年的主力券商買賣情況,賣超第一名的台灣摩根士丹利,合計賣超116,089張,賣超第二名的台灣匯立,合計賣超105,662張,賣超第三名的富邦,合計賣超97,081張,賣超第四名的美商高盛,合計賣超80,008張,賣超第五名的摩根大通,合計賣超79,848張,賣超第六名的瑞士信貸,合計賣超53,240張,我說過,主力券商賣出去的籌碼,就會是未來的潛在買盤,昨天瑞銀大買了12364張,那是因為之前瑞銀有賣了六萬張,近一年賣超的主力中,大家都能密切的關注他們的動態,只要開始大量買進,就會產生很大的買盤,以昨天瑞銀買了12364張後,理論上今天他就會偏多,這應該是很簡單的道理吧,你自己買了股票都希望隔天會上漲了,外資群背後也是人,他們當然也是這樣希望。
來看一下今天主力券商買賣情況吧,今天瑞銀確實就是偏多操作,買了1422張,當沖賠了155萬,可能就是為了要護盤,先看一下今天的買賣前五名券商吧,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台灣匯立,買了2184張,第二名的是瑞銀,買了1422張,第三名的是華南永昌,買了963張,買第四名的是美商高盛,買了759張,第五名是港麥格理,買了731張,賣第一名的美林,賣了14693張,賣第二名的是瑞士信貸,賣了1166張,賣第三名的是花旗環球,賣了789張,賣第四名是日盛和美,賣了525張,賣第五名的是元大台北,賣了401張,昨天是雙摩烤肉萬家香,今天大摩就只有賣797張,買1160張,合計賣出363張,當沖賠22.7萬,今天賣最多的是美林,買了1039張,賣了15732張,合計賣出14693張,昨天美林買了4972張,今天賣出14693張,算是當沖仔,兩天當沖賠了64.6萬,還賣出9721張,近一年賣超的主力中,根本也沒有美林,看得出來美林就是喜歡這樣來沖沖,去沖沖。今天外資群合計賣超鴻海10980張,鴻海股價上漲0.3元,股價收在100元,一些外資群就很不信邪,偏好用自己的生命去測試鴻海的底部區,最後就會變一個小丑,大家注意一下今天買超的幾位外資,買超第一名的是台灣匯立,買了2184張,近一年台灣匯立是賣了105662張,如果台灣匯立狠起來買,就會有十萬張的買盤,這是很可觀的,買第二名的就是瑞銀,買了1422張,昨天瑞銀就大買了12364張,會持續的買回不意外,美商高盛買759張,這算是比較小的買盤,應該是沒有意義,不過高盛近一年也是賣了80008張,如果有不怕死的傻瓜賣太多股票給高盛,台灣匯立,瑞銀買到,外資群只要買了就會向上拉抬,這是很正常的。
今天鴻海上漲0.3元,成交量39874張,股價收在100元,最近幾天鴻海的成交量有明顯的爆量,這幾天也都有主力外資群在大量貫殺,前兩天是大小摩,今天是美林,不過在這麼強大的賣壓下,鴻海股價還是上漲,代表市場對於鴻海的價值是很認同的,再加上有一些之前賣超很多的外資群也開始漸漸的回補,如果還是有像大小摩,美林這種瘋狂貫大單的人出現,那之前一些賣出的外資群就能低價的把股票順利買回,只要一買回,這些外資群就會開始偏多,就像昨天大買1.2萬張的瑞銀,今天明顯就是偏多,如果台灣匯立,高盛等外資群持續買到大小摩,美林賣出的股票,一旦他們買到,他們就會開始偏多操作,我只能說,外資群賣了鴻海120萬張,這120萬張是未來的買盤,現在敢用力貫殺鴻海的外資群或主力真的是很不怕死,真的是七月半鴨不知死活,還在那天真的覺得自己好神勇,可以透過籌碼面當老大,最終遇到賣出120萬張的外資群或主力買回,這會是很恐怖的買方力道,大家不要天真的覺得大小摩不會想買回來,美林不會想買回來,台灣匯立不會想買回來,只要是賣出鴻海股票的外資群及券商,他們都是潛在的買家,他們都是在等一個機會,這就是短線勾心鬥角的由來,任何賣出去的股票,就是未來潛在的買方,當股價跌到某一個地步,外資群在大賣,股價不跌反漲,這就是準備要大漲的徵兆,其實這也沒啥好奇怪的,鴻海可以持續的穩定賺錢,光用時間就能穩贏,那些主力及外資群單純就是等死而以。
鴻海新春開工劉董說:針對電動車展望,3月與4月是否到美國拜訪客戶?鴻海董事長劉揚偉1日表示,到美國拜訪客戶是一定的,但是3月還是4月,要看產業狀況,客戶狀況,以及疫情狀況,3與4月之間應該會。至於拜訪是否會有目標?他說,一定會有目標,不會因為疫情結束,作寒暄式的拜訪,應該會有幾個相關簽約活動,大概是朝這個方向進行。我們在美國俄州的工廠,我還沒去看過,也去看看那邊新工廠,在美國威州也會有新的計劃,到時會跟大家說明。當然也要看墨西哥的一些新的發展,我們做了不少投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區。是否加大墨西哥投資,與規劃?他說,除了傳統ICT產業在墨西哥投資,在汽車產業這一兩年來的投資也是重頭戲,陸續都開花結果,蓋廠房要動土,移入設備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現在差不多成形了。今年科技日亮點?他說,一定會有新的車型,希望客戶能夠一起參展。過去是自己展,鴻海的車子,鴻華先進的車子,今年應該會邀請重要客戶一起來展。至於歐洲設廠?他說,我們在歐洲幾個地方都有廠,是原來ICT的廠,整個歐洲氛圍與EV的國家策略要更清楚,這是一個,另外一個是,我們在哪邊也在規劃EV相關零件,EV整車會慢一點,EV零件會快一點。
A大回答:鴻海今年三月中會公佈2022年第四季的財報,順便把2022年整年的財報公佈,劉董3~4月又計劃去拜訪美國客戶,去簽一些訂單回來,我個人是覺得,很多外資群、主力,券商,散戶對鴻海都不太友善,我也是不懂他們對鴻海是在嚴格什麼意思的,對一些獲利八字還沒有一撇充滿信心,多少人是在這種獲利還沒有看見,然後股價先大漲一大段的公司,但很多散戶就是賠不怕,他們都自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後一隻老鼠,當你在買投機股時,你以為股價上漲你就賺到好多錢,其實那些都是虛幻的,在你還沒有完全把股票賣光,而且一輩子不進去前,你在該股票是還沒有分出勝負的,我舉過很多個股為例,有一些人在低檔買到飆股,也許就是30元買到,手上持有20張,結果股價上漲到100元,200元,300元,在上漲的過程中他沒有在加碼,就是持有那20張,也許在270元賣了,股價漲到300元時,他就會覺得好可惜,自己賣太早了少賺到30元,當股價跌到260元時,他就買回20張,想要股價再一次漲上300元,結果股價就從260元,220元,200元一路下跌,這時一般人賭徒心態就出現了,上漲時都說自己沒有錢了,買不了了,結果在股價下跌時就一直生錢出來買,可能是融資,可能是信貸,也有可能是理財型房貸,因為中了錨定效應,覺得最高點是300元,跌到200元就覺得好便宜,最終下來買到100張,成本在220元,這時股價又跌回正常價位的30元,接下來一輩子股價就很難再漲到300元,這就是很多人買飆股常踩到坑,如果發生這種事,你會寧願該股票從沒有漲到300元過,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就是因為以運氣賺到,靠實力賠回去,當一個人沒有基準點的觀念時,就很容易掉進價格陷阱,也就是錨定效應,如果你知道這間公司值40元,股價在30元時你一定會拼命的買,你可以去信貸,股票質借,理財型房貸的買,這都是正確的,當股價漲到100元,200元,300元,愈是上漲,你就愈是賣,當股價從300元跌到280元,250元,不論上漲時你在哪個點賣,250元也好,280元也罷,你都不會在跌到270元,230元進去再買,因為你就是知道這間公司僅值40元,這一個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我從不會掉進這種簡單的陷阱中,而且我只要靠著基準點的觀念,我可以輕鬆的打敗外資群,主力,投信,投機客,以近一年外資群在鴻海中的表現來說,他們可以透過籌碼面,消息面,技術面去壓制鴻海,但不論他們怎麼做,鴻海的淨值104.53元,去年第四季能賺3~3.6元,一月又過完了,隱含淨值約109元,這是鐵一般的事實,沒有人可以改變,當外資群在那壓制時,他們就僅能像個傻瓜賤賣手上的持股,外資群打破基準點這件事,這對他們來說是有利的,因為我說過,如果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百分之一百相信基準點,基金經理人,ETF經理人,短線高手,巴菲特,索羅斯…等,他們就會是普通人,大部份的券商也會裁掉八成的員工,因為沒有什麼人在交易,他們養不起員工,政府也會因為交易稅收入變少而會到別的地方再去課稅,所以市場非有效性不是什麼壞事,但基準點就是基準點,這沒有人能改變的了的,價格可以波動,但價值一定是不會波動的,這就是基本面及產業面對中長線很重要的原因,所有的面向在基本面及產業面前都是個弟弟,不過這是在中長線,如果短線的話,就是技術面,籌碼面,消息面,心理面為主,但短線股價怎麼波動,只要你懂基本面及產業面,買在有價值的位置,你長期下來就會是無敵,如果有人不同意我上面說的那些話,代表他還嫩的很,他距離融會貫通股市還差的老遠,當你懂我說的這些話,其實你就能當投資客,也能當投機客,所謂的投機客就是求一買及一賣,低買高賣,什麼叫高,什麼叫低,如果你沒有基準點的概念,你怎麼可能抓到高點及低點,所以完全不相信基本面及產業面的,不會是一個很優秀且長期不敗的高手,一些技術分析,籌碼分析,消息分析,心理面分析,這都是制定策略在短線中打敗對手,不過有時候短線的面向和中長線的面向是會衝突的,如果你懂所有的面向,你就能看到一些短線客在犯的錯誤,就像現在外資群及主力在鴻海犯的錯誤一樣,在技術面,籌碼面,心理面,消息面…等,確實是對鴻海不利,但股價都在淨值以下10%了,現在還在硬賣,硬貫殺,那真的就是超級愚蠢,只要遇到懂價值型投資的人,現在賣出及之前賣出的外資群,現在都僅能等死而以,時間對他們是絕對不利的。
鴻海新春開工劉董說:今年經濟具挑戰,上半年會有影響,鴻海1日新春開工團拜,董事長劉揚偉受訪時指出,今年經濟滿有挑戰,主要是歷經疫情、俄烏戰爭,所造成的相關影響今年會發酵,第一、二季會看到一些影響。不過,劉揚偉透露,經過這段時間,鴻海在中國生產已經恢復正常,中國這次疫情很快就過、比想像快,對鴻海沒有造成很大影響,尤其先前鄭州事件對這次中國解封之後有很大的幫助。劉揚偉進一步解釋,主要是先前鄭州廠很多人感染,都已經變成「陽過」,所以現在馬上就可以投入生產,其他地方也都恢復正常。劉揚偉表示,目前全世界都在看怎麼樣把經濟影響降到最低,但大概無法避免,上半年會有些影響,看能不能經過大家努力,下半年有機會翻轉。
A大回答:劉董常常在發表看法都是相對保守的,如果大家有追鴻海法說會就會知道,之前缺料時,劉董從年初就開始說營收會有10%的影響,每一次外資群都會問一遍劉董,劉董也一直說營收可能影響10%,結果關關難過,關關過,最終鴻海營收不但沒有衰退10%,反而還成長10%,這也是為啥外資群常常在鴻海中判斷錯誤的原因,他們天真的以為派幾個產業分析師,然後在法說會上提問,就能得到什麼別人不知道的秘密,然後他們就能先佈局或先賣出,以之前外資群的做法來看,他們就是聽到劉董說缺料營收會影響10%,想說先賣出買別檔,之後利空實現後再逢低買回就行了,結果鴻海獲利就一直三率三升,升到那些外資群懷疑人生,每一家都是比厚臉皮的不認錯,持續的一直賣,企圖讓裡面的散戶自我心理面崩潰,我只能說,短線客即然想要得到差價報酬,那就要禁得起賠差價損失,錯了就是錯了,不要搞的一些從頭到尾抱的人都是傻瓜似的,就你外資群最聰明,想要風險我們來擔,然後報酬你們來拿啊,少作春秋大夢了,當初劉董說缺料,營收會影響10%,結果最終鴻海營收成長10%,所以當初沒有賣的人,就應該享受到鴻海優秀表現的成果,不要傻乎乎的被一些三腳貓的外資群給唬去了,他們以為法說會所有的預估都是百分之一百,這樣他們就能短線買賣好靈活,我只能說,做你的春秋大夢去,今年劉董說景氣有一點影響,這個很多外資群及投資者都知道了,不然去年最多下跌6000點,去年整年跌4000點,是在跌身體健康的嗎?外資群及投資者就是喜歡去預測,這樣才能顯得高人一等,都是預期會不好的前一季,半年或一年前就先賣了,當真正出現不好或連續不好時,才逢低買回,我只能說,想要在鴻海中幹這樣的事,真的就是不要幻想了,鴻海中的股東沒有像別的個股中股東這麼傻,想要在鴻海中賺錢,那就自己的風險自己擔,如果擔了風險後的投資者,那就自己的獲利自己要拿,不要傻乎乎的風險你來擔,最終報酬送外資群,那些外資群就是假裝賣很多,然後發負面評等,故意壓制股價,我只能說,這種幼幼班的手段騙騙三歲小朋友還行,在鴻海中真的就是丟人現眼了。
今天鴻海開工團拜,劉董開了金口說了好多,這種新聞你就要多聽,多看,畢竟劉董是鴻海的董事長,他對鴻海才是最了解的,一般討論區的半調子,酸民,分析師,外資群…等,他們都是在那憑感覺,憑直覺,真的就是差的很遠,每次鴻海的法說會,股東會,新春團拜,我都會把劉董說的話多聽幾遍,這才會是鴻海發展的重大方向,鴻海今天在新北土城總部進行新春開工團拜,日前傳出去年遭受疫情肆虐、影響生產進度的河南富士康鄭州廠,在春節結束之後的返崗率已接近100%,而富士康也持續展開新年招募計畫,透過「內部招募令」展開徵才。富士康鄭州科技園微信公布園區接受中媒報導片段,內容稱正值訂單季節性高峰期,富士康鄭州廠智慧製造生產課課長丁望指出,目前每個班次約有2000多人,主要是將手機的200套零組件進行組裝、包裝、測試,發往全球各地,富士康鄭州廠約有數十個類似產線。受訪片段提到,即便先前處於春節假期間,富士康鄭州廠內依舊維持生產活動,為了鼓勵員工留崗生產,廠方開出最高1.3萬人民幣(約新台幣5.78萬元)的獎金,讓不少員工主動縮短假期返崗,目前員工返崗率接近100%,意味著約20萬名員工都已回到工作崗位。根據富士康鄭州廠最新「內部招募令」,在當地IPEG產品群現正招募13名工業安全規劃工程師、20名工業安全營運工程師、6名職業衛生員,而位於深圳的富士康觀瀾廠、龍華廠也相繼展開新年招募計畫,持續向客戶交付訂單。
鴻海延攬關潤任電動車策略長,盼加速海外布局,2022年美國《降低通膨法案》推波助瀾下,美國之外,其實鴻海也正與日、韓、歐三地的傳統車廠積極洽談以BOL(構建運營本地化)模式進行代工。不過,由於電動車產業高度受國家政策所引導,各地在地化生產的速度不一,美國已進入整車製造,歐洲目前則在規劃相關零組件階段,「零件快一點,整車慢一點,」劉揚偉說。至於日本,儘管也不似美國傳統車廠進度快,不過,1月30日,鴻海宣布延攬關潤(Jun Seki)先生擔任集團電動車策略長,直接向劉揚偉負責,這紙新人事令,也為日後鴻海與日本車廠的合作增添了新的想像。鴻海延攬關潤擔任集團電動車策略長。取自nissan官網圖/鴻海延攬關潤(Jun Seki)擔任集團電動車策略長。取自nissan官網劉揚偉看上關潤,源自於他長達30多年在日本汽車產業的歷練,以及過去在英國、美國、中國大陸、法國等地汽車生產製造營運經驗。關潤1984年畢業於日本國防大學機械系,1986年加入日產汽車公司(Nissan Motor),於2019年擔任「雷諾-日產-三菱汽車聯盟」首席副營運長,並曾於東風汽車公司擔任總裁一職。2020年進入日本電產集團(Nidec),陸續擔任過總裁、執行長、營運長等職位。「相信他的加入不光是對鴻海有幫助,對台灣的產業也很有幫助,」劉揚偉透露,去年他眼見關潤離開日本電產集團,便積極透過各種管道和他聯繫,儘管過程中關潤因不了解鴻海,對於加入集團頗為擔憂,但歷經多次溝通,對方終於熱情接下重任,鴻海亦期許關潤能協助集團在美洲、亞洲、中東等電動車據點的運營發展。
新聞說:台中港務男警自殺!身旁留遺書,投資股票賠上千萬,1日凌晨在雲林縣水林鄉一輛小客車中,一名男性被發現自殺,家屬早上發現後緊急送往醫院搶救,但仍宣告不治,隨後在車內發現留有遺書,表示因股票投資失利,負債約新臺幣1000萬元,無力負擔才做此決定。
A大回答:這就是一個例子,很多人借錢投機失利的一個實例,這也是為什麼一般父母,兒女會很反對借錢投資這件事,很多人就不是在穩贏的投資上去使用金融槓桿,而是在失敗機率很大的投機上借錢投機,這兩者是有絕對性的不同,一般人不要說借錢投機了,你用一倍資金都不會賺錢了,你哪來的信心開兩倍,三倍槓桿投機,有一些半調子會來說A大會使用槓桿去投資,覺得我這樣是找死,我也會分享一些金融工具的知識,一些菜鳥覺得這樣會害死人,其實如果你靜下心來看我的文章半年,一年,你就會發覺你多慮了,你怎麼會為一個股市贏家及一個能穩贏的策略擔心,我們是基於穩贏的投資策略去使用金融工具,而不是在一個會失敗機率很大的投機開槓桿,這時會有人說,A大會不會是用漂亮的糖衣包裝投資,其實也是投機,這就是回歸你是否能區別出投資及投機的不同了,所謂的投資是指,你把錢放進一家公司,然後公司透過時間去經營,每年配出獲利,這就是合理的報酬,每年大概就是5~10%,不會是什麼一年有三倍,五倍,十倍,一百倍,就等於你你去工作,你付出勞動力工作,每個月能穩定領到薪水一樣,你能領到穩賺的薪水背後,就是一家又一家能穩賺錢公司,如果不會有穩賺的公司,怎麼會有人能在一家公司穩賺領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薪水,大部份的人對於用勞動力賺薪水都能接受,但他們就是不能接受用錢幫你賺錢,股東及員工之間的差別就僅在於,一個是投資錢,一個是付出勞動力,兩者都是能做到穩賺,這時有人說,有的公司會賠錢啊,也有的公司不會穩定賺錢啊,嗯,沒錯啊,這就引出了我的名言,投資要買進有價值的公司需具備
1、獲利穩定性
2、獲利有續航力
3、連續且穩定的股息
4、股價不能距離淨值太遠
5、具競爭力
6、最好還要有未來的題材
7、大股本
8、高市值
這時有人說,過去能獲利,未來不一定保證能獲利,嗯,沒錯啊,這也是為啥我們每一季會去看財報,看法說會,但一家有競爭力的公司,也不太可能忽然就從一年賺資產10%變賠錢,畢竟鴻海過去34年都能獲利了,以邏輯來說,梅西本來很厲害,也不可能沒有發生什麼事,明年就會踢足球踢輸一個肥宅大叔吧,厲害的公司會持續很厲害的機率一定是相對高,就算未來會發生什麼不確定的事,也一定是需要時間累積,你平常不需要內心戲太多,只要每一個月看營收,每一季看財報,每一年看年報,這樣就行了,有一些人每天就在那被害妄想症,看到新聞說立訊,覺得鴻海要被打敗了,說中國封城,就覺得鴻海一毛賺不到了,我只能說,都太天真了。當你了解投資及投機後,你就能知道在什麼時候開槓桿才是安全的,才不會像一些井底之蛙一樣,看到別人開槓桿就覺得他找死,如果你覺得開槓桿找死,全部的銀行都開了近20倍槓桿,營建業開了10~20倍,台積電也開了40%,我拜託你了,你空死那些公司,你說那些公司找死,最終你會發覺,有問題的往往都是人,和工具就沒啥關係,如果你覺得金融槓桿危險,不想去了解金融負債的優缺點,那你最好是一輩子都不要使用,因為你太無知了,不適合用這種高段班的工具。
今天鴻海開出亮眼的一月營收,真的只能說超級亮眼,大家還記得我說過今年農曆新年在一月吧,今年一月活生生的放了10天的假,很多公司1月營收開出來都年減10~20%,以之前鴻海農曆只放到初二,還有鄭州廠生產的遞延,我覺得能持平或小幅成長個5%就很驚人了,畢竟鴻海集團這麼大,也不是每一間子公司都初二就上班,像鴻海旗下做雲端網路與元件及其他的公司,營收就有因為農曆長假而小幅的衰退,這一次鴻海一月營收真的是太亮眼了,外資群現在拼了老命的賣超,壓制,貫殺,每天都要大賣才能達到平盤或小跌,現在鴻海有一月營收的加持,那些外資群晚上就要做惡夢了,大家要想一件事,之前我說過中國選擇與病毒共存,理論上會出現兩三個月混亂,外資群也是想趁這幾個月加強的攻擊,結果12月營收就比11月出現雙位數的增加,現在1月營收又年增48.2%,這代表什麼事呢?代表COVID-19對鴻海來說已經過去了,中國不會再因為開放與病毒共存產生任何營收不利的因素,接下來中國的經濟就會開始回升,再幾個月就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再半年就會像台灣這樣,一付就是沒有COVID-19這件事,大家馬照跑,舞照跳,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玩的玩。影片第二段來看一下鴻海近一周及一年來的籌碼面,算是打發一下時間,從籌碼面看哪一些外資群在犯傻。影片最後一段來看一般討論區網友問答,我常會找一些網友問答,讓大家從裡面學習到一些新的見解。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鴻海1月營收6604億元創同期新高年增48.1%!
2、鴻海一周及今年以來主力籌碼面分析!
3、大家會因為戰爭的新聞把存股賣掉嗎?
這幾天我有和大家提醒過今年農曆春節長假在1月,放了10天假,然後選在2月的兩個星期六補班,農曆春節時鴻海鄭州廠初二就開工,我們雖然能預期鄭州廠會因為去年遞延加持,讓1月的營收稍好一點,但今天開出了年增48.15%的營收,這真的是非常的誇張的,我拿過之前很多公司的營收給大家看過,正常的公司都會因為放10天長假產生10~20%的營收年減,結果鴻海不但沒有年減,還直接來年增48.15%,這看在已經賣120萬張的外資群眼中情何以堪,那些外資群現在就是有想要去死的感覺,每天拼命的一直壓制,拼命的貫殺,以為可以趁1月放比較多的假,公司的營收會衰退10~20%,這時搭配消息面,籌碼面,技術面的攻擊,可以讓散戶自我心理面崩潰,現在看來,他們的如意算盤又失策了,鴻海是一個很大的集團,旗下子公司很多,不同產品線還是會因為農曆長假而產生衰退,例如雲端網路和元件及其它,今年一月除了蘋果消費智能產品大增外,電腦終端產品也因為缺料好轉而有強勁成長,2022年第一季鴻海的毛利率來到6.02%,比2021年第四季的毛利率為6.03%,意思就是說,在消費智能產品佔比較高的情況下,毛利率大概就是會在6%左右,如果雲端網路佔比較高的話,毛利率會來到6.16~6.4%,2022年第一季鴻海賺2.12元,毛利率維持一樣,營收增加,營利率及獲利就會增加,鴻海的獲利能隨著淨值提高而提升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我們來看一下鴻海官網的營收報告吧,大家還是要試著把這種原汁原味的報告看一遍,我給大家的是消化過的,大家還是要耐著性子把原汁源味的營運報告看一遍,鴻海5日公告1月營收,在鄭州廠區恢復正常生產、iPhone出貨回升下,營收達6603.63億元,月增4.93%、年增48.15%,創歷年同期新高,市場預估,鴻海首季可望繳出年增表現、再創同期新高。四大產品表現來看,鴻海表示,消費智能產品因鄭州廠區恢復正常生產出貨提升,月對月及年對年皆有強勁雙位數增長;電腦終端產品也因客人拉貨動能強勁,加上料況供應較去年同期改善,年增雙位數、月增也顯著成長。雲端網路產品雖然因前月銷售旺季,墊高比較基期,加上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少,呈現月減,但年對年表現約略持平,而元件及其他產品也因工作天數減少,呈現月、年均減。
鴻海 2023 年1月營收總覽
2023 年1月營收為新台幣6,604億,月增 4.93%,年增 48.15%,歷年同期新高。
(歷年次高為 2021年1月5,002 億)
鴻海 2023 年1月營收 亮 點
1、因鄭州廠區恢復正常生產狀態、出貨提升,故 月營收呈現月對月成長。
2、 「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因鄭州廠區恢復正常生產狀態,此類產品出貨提升,故營收表現月對月及年對年皆有強勁雙位數增長。
3、 「電腦終端產品類別」:2023 年料況供應較 2022 年同期改善,且本月客人拉貨動能較大,故本類別年對年有強勁雙位數增長,月對月亦有顯著成長。
鴻海 2023 年1月營收 各產品類別表現
1、2023 年1月營收 6,604 億,月增 4.93%。其中「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及「電腦終端產品類別」仍維持成長,「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及「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則有衰退情況,說明如下:
(1) 「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因鄭州廠區恢復正常生產,此類產品出貨提升,加上前月基期較低,故月對月有強勁雙位數增長。
(2) 「電腦終端產品類別」:因本月客人拉貨動能較大,月對月有顯著成長。
(3) 「雲端網路產品類別」:因 2022 年12月為銷售旺季,基數較高,再加上 2023 年1月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少,故月對月表現有衰退情形。
(4) 「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因 2023 年1月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少,故月對月表現有衰退情形。
2、2023年1月營收,年增48.15%,其中「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及「電腦終端產品類別」皆有強勁雙位數成長,「雲端網路產品類別」表現約略持平,「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則有衰退情況,說明如下:
(1) 「消費智能產品類別」:因鄭州廠區恢復正常生產,在此類產品出貨提升以及基期不同之下,所以此類別年對年有強勁雙位數增長。
(2) 「電腦終端產品類別」:2023 年料況供應較 2022 年同期改善,故年對年有顯著成長。
(3) 「雲端網路產品類別」:本類別年對年表現約略持平。
(4) 「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2022年農曆春節假期發生於2月,使得同比 2022 年1月基數較高,故本類別年對年有衰退情形。
鴻海 2023 年第 1 季 展 望
基 於 2023 年 第一季市場預估,一月份營收達成率略高 , 故 2023 年第一季營運展望將可達到外界預期。
鴻海近期重大活動預告
2023 年 3 月 5 號:公告 2023 年2月營收
2023 年 3 月 15 號:2022 年第四季法人說明會
對外資群,主力來說,他們眼中的鴻海就是這樣,股價不太會漲,也不太會跌,哪怕是台股出現了6000點的巨幅波動,鴻海的整體波動也是相對的小,這代表著鴻海中的投資者都相對的理性及冷靜,不會太非理性,試想一件很簡單的事,如果你是外資群,是短線投機客,你的對手是不會貪心,也不會恐懼的一群投資者,那你要怎麼一買及一賣的賺差價呢?應該辦不到對吧,我說過,當我在做短線客時,我最喜歡個股中的投資者非理性,他們最好去追高價,最好去非理性砍出低價來,這樣我就能逢低買進,逢高出脫,無限的賺差價,之前外資群在鴻海中就是一直買來賣去,結果每天當沖都賠錢,那時每天被我們笑是散財童子,是善心人士,時間久了後,外資群就選擇持續的賣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朝一個方向做,把抽出來的錢拿去炒其他的個股,即然在鴻海中的對手都相對的強,那外資群就去台積電,聯發科,欣興,南電,瑞昱,大立光…等,反正也不可能個股中的投資者都像鴻海中這麼理性,而且鴻海股東之所以能這麼有底氣,那是因為鴻海在價值區,鴻海中的股東只要抓準這一點,外資群就一定要跪下來了,另一方面是,鴻海又很給力,常常在三率三升,外資群連續看錯六季後,好不容易遇到一個鄭州廠,中國一直要動態清零,結果幾個月後鴻海又重回兵器譜排名第一名了,我只能和外資群說一句真心話,跪下吧,不要再撐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一周鴻海的籌碼,外資群賣超88343張,投信賣超421張,自營商買超2236張,三大法人賣超86527張,外資群持有鴻海股票水位來到557.14萬張,持股比率40.2%,持股水位比2019年8月559.1萬張,比例40.3%還低兩萬張,當初外資群賣到這水位時,接下來五個月就大買了100萬張,鴻海是一間大型的企業,外資群只要看到營收及財報趨勢出來,就會開始反手大買,現在外資群比較想要看到的就是電動車,半導體的營收、毛利率,營利率,獲利貢獻趨勢,一旦這個趨勢出來,外資群大買的動機就會出現,現在外資群就是在追一些2022年跌很深的個股,一般散戶也會和外資群有一樣的想法,跌比較多,就會漲比較多,短線就跑去和外資群一起玩短線,不願意在鴻海中守株待兔,我只能說,外資群手上握有籌碼及銀彈,他們如果大賣,股價就會下跌,如果大買股價就會上漲,一些散戶跑去和外資群玩短線,我是不懂他們的智商到底是怎麼了,以平均來說,外資群只要發覺沒有人理他們,他們就在某一些大型權值股中繼續拉抬,讓股價保持在高水位,一旦很多散戶被引進了該股,他們就會開始換股,白話文就是,外資群買了100萬張,如果引誘到的散戶不夠多,外資群就是一直持有這100萬張,當夠多的散戶進到他們炒作的個股,他們手上也許就剩80萬張,70萬張,60萬張,這就意謂著散戶接走了他們手上的股票,他們就會開始賣出,貫殺,壓制,如果買到的個股沒有價值,或是獲利被拿走太多年,當外資群賣時,散戶抱也不是,賣也不是,試想,如果你被外資群引到一家淨值100元,股價500元的公司,一年賺20元,這時外資群發覺散戶買了,他們就開始賣,股價從500元跌到480元,460元,440元,400元,如果散戶不信邪,再攤平,再加碼,外資群就讓股價跌到380元,360元,330元,300元,這時有人說,怎麼可能從500元跌到300元,A大你說的太誇張了,以台積電來說,股價688元,僅僅花了10個月不到的時間,股價最低來到370元,我說從500元跌到300元,這個是跌200元,跌幅40%,台積電是從688跌到370元,合計下跌318元,跌幅46.22%,台積電佔台股比例約3成,佔台灣五十成份股比例約5成,連台積電外資群都敢這樣幹了,你覺得哪一檔股票外資群不敢這樣玩的,2022年時,外資群直接就先砍100萬張台積電交朋友,2021年台積電在600元整理一整年,外資群砍38.5萬張,我常和大家說,股市中如果你要投資或投機,這兩者是不同的,外資群是一個要求績效的機構,他們想要賺股息,也會想要賺差價,他們擁有籌碼及銀彈的優勢,所以如果你一開始選到的公司基本面,產業面不好,你很容易就會在博弈中敗下陣,我舉個例,如果外資群買了某一間公司100萬張,淨值50元,股價500元,當他和散戶之間在博弈,在500元到300元之間賣出了100萬張,如果散戶和外資群對抗,有多少買多少,外資群賣的價格很漂亮,而且這種公司的淨值也才50元,最終外資群就拿著賣的錢去炒另一家就行了,換一個角度,如果外資群持有100萬張鴻海,現在鴻海隱含淨值109元,一年能賺資產的10%,外資群在100~105元之間大賣了120萬張,這時我們和外資群博弈,外資群敢不買回來,然後去買別檔嗎?我只能說不論外資群買不買回來,我們都是必勝,因為我們吃準了鴻海有價值,我們買在價值區,每年又能創造10%的資產增幅,外資群想要去選別的標的,也很難找到這麼有價值的,所以這場博弈中我們會贏的機率就是百分之一百,不論外資群買或不買,我們都是能贏,這就是好的及壞的都考慮,外資群不買,我們也不痛,賺錢的是鴻海,也不會因為外資群不買鴻海,就會讓鴻海不能經營賺錢,哪有這種事,所以外資群跪下來是遲早的,如果不跪,那也無所謂,有價值的公司,自然會有人去買。
這一周外資群賣了鴻海88343張,結果鴻海上漲了1.5元,這一周集保股權的人數又多了8225人,鴻海總股東人數來到872511人,這一周光1~5張的小散戶就增加了6308人,股票增加13277張,千張超級大戶減少10人,賣出股票45380張,有一些半調子籌碼分析的人會說,超級大戶一直減少,這不利股價走勢,這種就是標準的半調子,我說過,當你要價值型投資時,你要看的的是基本面,產業面,自我心理面,如果你要投機才是看籌碼面,技術面,消息面,心理面,鴻海目前隱含淨值109元,股價99.6元,這很明顯就是外資群在犯蠢,買到鴻海的人根本單純用時間就能穩贏,現在散戶買鴻海也是正確的選擇,只要散戶持續的買入並持有鴻海,這一場仗外資群一定就是穩輸的,單純就是時間問題。
來看一下這一周主力券商買賣鴻海情況,台灣摩根士丹利賣超34,330張,美林賣超19,992張,花旗環球賣超16,544張,美商高盛賣超14,938張,摩根大通賣超13,377張,買超的有瑞銀,買了9329張,台灣匯立,買了8341張,凱基台北,買了5564張,當外資群或主力累計賣超後,他們一定就是會持續的偏空該股,因為他們要的就是一賣一買的差價,現在鴻海的股票持續的被散戶買走,也就是股票落在散戶手上,外資群一定就是在上面一直擋大單,一直讓鴻海股價不漲,讓散戶懷疑他們所相信的鴻海價值基準點這件事,有一些人會覺得這一場仗散戶會輸,我只能說,現在外資群一直在鴻海淨值以下10%賣超,現在買到的散戶已經直接賺到一年的差價,重點是鴻海能持續的賺錢,一年能賺資產的10%,所以時間對散戶絕對有利,我就一句話,散戶什麼都沒有,時間最多,散戶不需要向任何人負責,不會因為績效不好,未實現損益出來虧損而被檢討,相反的,散戶每天就保持著平常心,每過一個月,一季,一年,鴻海就再賺錢後配息,每年可以領著約5%的股息,還能有5%的淨值增加,時間對散戶是絕對有利的,在這一場對戰中,外資群就是等死的處境,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那些基金,ETF,對沖基金背後也是由很多投資者組出來的,那些投資者把錢給一些機構然後由那些機構代表出來投資,只要鴻海是有價值的,會持續買進鴻海的人是無限的,外資群,主力只要敢賣,就會有源源不絕的投資者會買。
我們來看一下近一年下來有多少人買了鴻海,以近一年的集保股權分佈來說,股東人數增加了47384人,其中0~10張的小散戶及散戶就增加了39738人,合計買了股票91436張,千張以上的超級大戶人數少了64人,賣出股票38.8萬張,如果鴻海淨值僅有30元,股價400元的話,這樣的情況就是相當的不妙,但鴻海隱含淨值109元,股價才99.6元,一年又能賺資產的10%,這樣的情況下,外資群,主力不論怎麼賣超,怎麼壓制,怎麼貫殺,也不會有任何散戶會感到害怕,最明顯的證據就在於,外資群賣了這麼多,鴻海近一年多下來股價扣除除息的5.2元後,還小漲0.8元的,這代表投資者看到鴻海的淨值就在那,一年又能賺資產的10%,就會持續的一直買,外資群就算一直大賣,股價還是不跌反漲,這時已經是鴻海的底部區了,外資群現在就是每天大賣,才能把鴻海的股價控制在平盤或小跌,只要外資群敢不大賣,甚至是小買,鴻海股價就會快速的向上漲,外資群及主力是懂這道理的,但他們近一年半以下賣了120萬張,如果現在放手不再壓制,股價就會很快速的漲回到淨值以上,那他們就會被趴趴趴的打臉,他們要如何才能在他們賣出的價格以下買回這120萬張股票,以目前的情況來說,那真的是痴人說夢話,不要說買120萬張回來了,只要買回個20萬張,股價可能都漲到110元以上了,外資群如果愈是拖,那僅是對他們愈不利,鴻海以每個月賺0.83元前進,外資群每拖一個月,鴻海的價值就提升0.83元,如果你持有鴻海,你單純用時間就能穩贏,我是不相信你會害怕,你投資鴻海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籌碼面,技術面,消息面,心理面,也不用做什麼資產配息,止損,止利,紀律,單純就是買進並持有,用時間就能穩贏,如果在鴻海你還能輸,你最好是退出股市,不要在股市中浪費生命了,對你這麼有利的情況你都能認輸,你還幻想在未來的日子中和外資群,主力對戰,你省省吧,把錢拿去定存吧。
近一年來賣超的外資群及主力包括,台灣摩根士丹利賣超116,474張,台灣匯立賣超99,725張,富邦賣超98,863張,美商高盛賣超91,095張,摩根大通賣超83,264張,瑞士信貸賣超56,966張,元大台北賣超52,815張,新加坡商瑞銀賣超48,909張,香港上海匯豐賣超46,668張,近一周瑞銀及台灣匯立都有在買回來的現象,瑞銀近一周買回9329張,台灣匯立買回8341張,光這兩家外資近一年就賣了15萬張鴻海,如果他們買回,至少就是會有15萬張的買盤。
A大回答:很多散戶就是這樣,常常會在那內心戲一堆,使得自己常常在那頻繁交易,有一些人是怕COVID-19,有的人是怕英國脫歐,有的人是怕FED升息,有的人是怕中美貿易戰,有的人是怕美國制裁中國半導體,有的人是怕今年全球經濟衰退,也有人怕慧星撞地球,每個人怕的東西不同,還有一些人是怕立訊打敗鴻海,三星,INTEL超車台積電,藍綠政黨轉移…等,還有一些人看到天空下雨,路邊小狗跌倒,都能成為他們買賣的理由,在股市中你會怕千千萬萬事件,那你為什麼不會因為這些事,然後去公司人資那說,因為某某理由,所以我要離職在家不工作了,說怕上班人車流量很多,走在路上可能會跌倒,說可能確診COVID-19,我想大部份的人就是持續的工作,抱著球來就打,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態度在上班,結果在股市中就不這樣做了,這也難怪九成九的人都能在職場上賺到穩賺的薪水,卻不能在股市中賺到錢,在職場上你做的事就是正確,但你就是不會套來股市中。上面說買美金,買債券,開美國戶頭,其實這些也沒啥用,只要台灣及中國打起來,台幣就是廢紙,台灣的房地產就是沒有用的東西,當你拿著那些錢跑到國外,你沒有國家的身份,你就是一個國際孤兒,沒啥地位,所以不要每天在那幻想,妄想怎麼跑,而是要思考如何保衛自己的家,我就不信你會害怕小偷或強盜偷你家或搶你家,你就要把房子賣了,然後跑去國外躲起來,你擔心台灣及中國打起來,但也許也有可能一直維持現狀,也有可能是中國經濟發展快速,民主大幅進度,最終台灣和中國和平統一,台灣股市就大噴發…等,任何事都是有可能,所以你就沒有必要在那庸人自擾,杞人憂天,如果你不會去把工作辭了逃到國外,那你就不該把投資的股票賣了,然後把錢放定存或買美金,如果台灣真的和中國打起來,你的錢是股票或是新台幣,那都沒啥用,因為很好懂,台幣之所以強,那是因為有台灣人、企業及外匯存底在撐著,一旦打起來,台幣就會變的非常的不值錢,我只能說,真正打起來,你就可以快去買房子了,那時房地產就會沒有人要了,拿台幣這樣的廢紙去買沒有人要的廢房子,最終發覺你就變有房一族了。
A大回答:我大概了解他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他覺得不要事後諸葛或是馬後砲的看圖說故事,這樣的想法確實是正確的,短線的股市是由市場的參與人決定出來的,屬於隨機性的,巴菲特曾說過,「短線而言,股票市場是投票機,人氣旺的股票走高,但是長線來看,股票市場是秤重機,本質好的股票不會寂寞。」 ,短線股價的高低是由市場人交易出來的,長期就是會依據公司的基本面,想要在股市中投資或投機,一進到股市中就要先搞清楚,當你搞清楚要投資或投機時,你就能依據不同的面向去分析,網友口中所謂的抓高低點,在短線中其實不好實現,畢竟短線是隨機的,這也是為什麼投機的人會去發展一系列的策略,什麼資金配置,止損,止利,追籌碼,看技術分析,看消息面…等,這些都是為了在不確定的市場上一買及一賣打敗對手,另一種就是價值型投資,你只要透過基本面,產業面先把基準點找出來,時間久了後,股價自然就會跟上基準點,一些線仙喜歡拿線型在那說鴻海的走勢,然後會覺得我投資鴻海完蛋了,死定了,其實這種人就是半調子,他搞不懂投資及投機的差別,對我來說,只要我確定基準點,我單純用時間就能穩贏,短線任何的技術指標,時間只要一久,在基本面及產業面前就是個弟弟。他另一個想法股票如何賺錢,就是抓高點及低點,想要抓高點或低點,就是要有基準點,這樣你才知道什麼是高點,什麼是低點,只要你懂基準點這概念,你可以用在投資及投機上,先以投資來說,鴻海隱含淨值109元,股價99.6元,一年能賺資產的10%,對我們來說,基準點就是109元,每一年能賺資產的10%,這是雷打不動,天仙也改變不了的事實,只要基於這個基準點,外資群不論怎麼攻擊,最終都只會得到個寂寞,今天如果你要投機,以美德醫來說,之前淨值5元多,股價漲到10元,20元,40元,60元,71元,在上漲的過程中,你可以透過籌碼面,技術面,消息面,心理面在那買來賣去賺差價,但你知道美德醫的淨值就是5元多,當主力大量賣超時,這代表籌碼面不利,主力落跑,主力不再炒作美德醫了,這時籌碼面就非常的重要,看到主力跑時,你要跑的比他更快,再來說一下技術分析,當美德醫股價60幾元時,淨值才5元,月線在60元,季線在40元,這兩條線就是市場參與者的平均成本線,只要技術線型跌破月線及季線,代表裡面的投資者,主力多方防線失守,你就要跑的比別人快,為什麼美德醫在籌碼面及技術面出現不利時你要跑,而且不能攤平及加碼,鴻海籌碼面不利,技術線跌破卻可以加碼及攤平呢?關鍵就在於基準點,美德醫淨值5元多,鴻海淨值104.53元,美德醫不一定可以穩定的一直賺錢,鴻海可以穩定的一直賺錢,在相同的籌碼面,技術面出現不利時,兩檔個股的應對情況完全不同,這就是基準點的效用,只要你懂基準點,你就能分辨出什麼叫高,什麼叫低,什麼時候你能死抱,什麼時候你可以攤平。
今天台股下跌209點,外資群賣超台股125億,買超鴻海9759張,受到鴻海1月營收異常的兇猛亮眼的影響下,外資群小幅度的跪下來了,上星期有多跩,這星期就會有多慘,我說過,籌碼面,技術面,消息面,心理面等短線因素,在基本面,產業面前就是個弟弟,一月有10天農曆長假,鴻海還能年增48.2%,這是非常誇張的好,一般的公司都是會呈現年減10~20%,之前我說過,因為鄭州廠事件少賺的營收,了不起就是會灌到1月,2月,甚至是3月,去年鴻海少賺0.2元,把這0.2元移到2023年來,這對我們這些長線投資者也沒有差,外資群已經看錯一年多了,也硬凹了半年以上了,他們賣出了120萬張,這些籌碼就是未來的潛在買盤,以目前外資群大賣鴻海股價不會跌,小買股價就大漲,別說是把120萬張買回去了,光買個20萬張回去,股價就會站回淨值以上,大家不要忘了,鴻海一年能賺資產的10%,每過一個月,一季,一年,鴻海的淨值可是會愈來愈高,外資群撐的愈久,單純就是死的愈難看罷了,我說過,如果你不信,你就再看個一年,兩年,我敢保證,最終一定會是我贏的,我啥事都不用做,不需要用籌碼一直買,也不需要放消息,時間到了,外資群自然就跪下來認錯,任何的短線因素,只要遇到基本面,產業面因素,就一定要認輸的。影片第二段來看一下一般討論區網友對於操作短線的心得,這部份我就讓一般討論區網友自己在那問答,他們說的是心得,所以我也沒啥想要補充的,大家就從他們一問一答中看操作短線需要付出多大的心力,影片最後一段來看一下網友的朋友,最近退休後,因為沒有投資及理財的觀念,就算有一間台北市的房子,也沒有辦法透過房子做任何的投資及理財,以看我文章及影片半年或一年的網友來說,他們可以拿這間房子去做理財型房貸,然後買進股票每年領息就行了,因為他們是退休一族,比較不能負擔壓力,也沒有想要把錢滾多大,所以就不用買了股票再去質借,我說過,看你自己的自我心理面健全程度及物欲,你有愈多的股市常識及知識,懂愈多的金融負債,當你手上有房子,有工作,有資金,你就能做相對應的事,不會像故事中的主角,明明資產還有不少,但只能在那坐吃山空,而且無法讓自己的資金以合理的報酬率穩定變大。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跪下吧外資群不要在鴻海中死撐了!
2、 你身體狀況真的適合在股市中當沖嗎?
3、退休才想要開投資及理財難度非常的大!
今天台股下跌209點,成交量2022億,指數收在15392點,外資群賣超125億,期貨多單來到7915口,因為農曆長假在1月,再加上一口氣放了10天,所以大部份的公司1月營收都會衰退10~20%,例如大立光5日公布2023年1月營收爲32.63億元,爲7個月來單月營收新低,月減18.74%,年減13.13%,再例如,聯電6日公告1月營收195.9億元,營收月減6.5%,年減4.31%,探15個月以來低點,不然就是群光1月營收70.89億元,月減17.28%,年減29.4%,唯有鴻海長這樣,鴻海5日公告1月營收,在鄭州廠區恢復正常生產、iPhone出貨回升下,營收達6603.63億元,月增4.93%、年增48.15%,創歷年同期新高,今年以來很多個股都上漲了很多,大盤整體上漲了10%,鴻海到今天以前還下跌0.3%,這就是市場的非有效性,一些公司只要有一個題材,隨便一個幻想就在那大漲,不然就漲停,每天在那吹的一付很厲害似的,結果開出營收都是很兩光,反觀鴻海,外資群每天賣,結果鴻海營收硬是年增了48.2%,很多事情都是相對的,正常的公司都因為農曆長假產生年減10~20%,結果鴻海硬生生的年增48.2%,外資群的臉腫到像豬頭也是正常的,這些搞笑的外資群,我也是不懂他們的專業到底在哪兒,從去年開始,每一季都估錯,鴻海連續六季三率三升,他們一直硬凹,一直賣,好不容易等到鄭州廠事件,他們覺得中國動態清零短期不會變,鴻海的運營會有很大的挑戰,外資群就更是大量的賣,2022年11月營收確實出現了不利,外資群底氣更足的再賣,結果就發生了白紙運動,中國令人跌破眼鏡的快速選擇與病毒共存,這時外資群的最後一張王牌就是一開始只要開放與病毒共存,每個人都確診,那生產就有可能產生很大的問題,以之前台灣或亞洲的經驗來說,大概就是會有兩三個月的混亂期,結果鴻海硬生生的12月營收就月增雙位數,2022年第四季營收硬生生的就來年增約4%,這時大概就確定中國選擇與病毒共存不會對鴻海生產有影響,前幾天蘋果庫克也說供應鏈情況好轉,如果外資群還是不信,鴻海1月營收出來年增48.2%,這就百分之一百的確定中國選擇與病毒共存情況下,不會對鴻海產生影響,外資群一定要選在這時就認錯了,因為連續兩個月了,他們以為王牌的黑桃A,其實僅是梅花二,記得一件事,我們玩的不是大老二,所以梅花二就是最小的,看到鴻海1月營收後,聰明一點的外資群一定就要跪下來買回,他們沒有任何的王牌在手上,接下來三月中鴻海會公佈2022年第四季財報,3~4月劉董又要去美國和客戶簽約,說不定忽然就來幾個傳統車廠的大訂單,所以從現在開始,外資群如果不回補,他們就是傻子了。
在鴻海開出1月亮眼營收後,我們來看一下上星期那些一付很兇,很猛的外資群做了什麼事,上星期一堆外資群都在那賣超1萬多張,包括有台灣摩根士丹利賣超34,330張,美林賣超19,992張,花旗環球賣超16,544張,美商高盛賣超14,938張,摩根大通賣超13,377張,有一些半調子會覺得這些外資群是不是掌握了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在星期天鴻海開出年增48.2%的超誇張營收後,大家覺得這些外資群有比較厲害嗎?是不是可以再一次的驗證他們就是小嫩嫩,我說過,不要以為外資群很厲害,他們就是拿著投資者的錢在那亂搞,如果他們拿著的是自己的錢,早就賠到脫褲子了,每一次劉董法說會和他們說的事,他們都不相信,對鴻海要求就特別的嚴格,最後鴻海就和他們說,嗯,對,你們說的都對,第一季的營收就會和市場預期的一樣,結果冷不防的就開出年增48.2%的營收,鴻海在一月營收的簡報中說到,因為一月營收略高,這意謂著這樣的營收對鴻海來說沒有很高,我說過,二月因為有連續兩個星期六補上班,再加上去年農曆長假在二月,所以下一個月大部份的公司營收就會出現10~20%以上的年增,如果鴻海也是這樣,二月的營收妥妥的5000億以上是很簡單的,在鴻海一月的報告中,雲端網路類別,元件及其他類別因為農曆長假有被影響,所以二月這部份就會有比較明顯的成長。
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美商高盛,買了3041張,上一周高盛賣了14938張,第二名的是美林,買了2816張,上一周美林賣了19992張,第三名的是台灣摩根,買了1522張,上一周大摩賣了34330張,,買第四名的是凱基台北,買了1401張,上周凱基台北買了5564張,,第五名是瑞銀,買了833張,上周瑞銀買了9329張,賣第一名的康和,賣了1638張,賣第二名的是富邦員林,賣了712張,賣第三名的是新光,賣了524張,賣第四名是上海匯豐,賣了393張,賣第五名的是元大台北,賣了379張,今天小虎隊有出來助漲一下,101元買進,101.5元就下班了,賺了106.9萬,小虎隊今天僅有留倉900多張,買六千兩百多張,賣五千三百多張,今天這些外資群買回來就是小兒科而以,這些外資群還賣了120萬,鴻海去年12月營收及今年1月營收已經完全的可以證明中國生產不會有任何問題了,現在鴻海股價還是在淨值以下8%,這樣的情況就很搞笑了,鴻海可以穩定且持續的獲利,結果外資群賣了這麼多股票,他們以為鴻海12月營收會很慘,1月營收會很慘,結果直接就趴趴趴的打臉,我只能和大家說,不要幻想二月營收會很差,大部份的上市及上櫃公司的二月營收都會年增10~20%,因為除了今年二月沒有過年外,還有兩個星期六要補上班,從大部份公司一月營收就能看得出來二月營收一定是會大幅的成長的,這就是過年在一月及二月的差別。
今天大盤下跌209點,外資群賣超台股125億,賣超台積電10181張,買超鴻海9759張,鴻海今天股價上漲了1.9元,大家看一下1月31日及2月6日,三大法人僅小買了5792張及10092張,鴻海分別上漲了1.6元及1.9元,這時有人說,買5792張及10092張還叫小買啊,很多事是相對的,看一下1月30日,外資群賣了鴻海38423張,股價平盤,1月17日外資群賣鴻海5702張,股價平盤,1月16日賣15238張,鴻海股價下跌0.5元,2月1日外資群賣鴻海10980張,鴻海上漲0.3元,2月2日外資群賣鴻海24819張,鴻海平盤,2月3日外資群賣超鴻海17707張,鴻海下跌0.4元,看到了吧,之前我就說過了,鴻海在淨值以下的10%,外資群就是打死不認錯,然後又死命的在貫殺,不過因為鴻海股價已經在淨值以下10%,長線投資價值浮現,所以怎麼貫殺都不太下跌,只要輕輕一買鴻海股價就上漲,這麼簡單的籌碼面,技術面還看不出來的話,乾脆就回老家,真的是廢到極點,這麼簡單的籌碼對股價的關係還看不出來,是要和別人玩啥短線,這是很簡單的供需法則,當市場有人大量的提供籌碼的賣出,結果價格還下不去,代表這價格已經是市場公認的低及有價值了,當外資群不再提供大量的籌碼出來貫殺或是小量買回,股價就會快速的上漲,這有很難理解嗎?如果連這個都不懂,千萬不要玩短線,所謂的短線求的就是一買及一賣,現在的情況就是跌不太下去,上漲很容易就大漲,短線這麼有利的情況,那些外資群還會蠢到在那賣,現在鴻海基本面的營收出來後,這是確定的,接下來一個月都是確定的,這些外資群們就只能等死了,如果不買回,想要等到二月份,那時大部份公司的營收都會年增10~20%,在大盤帶動下,再加上營收加持,外資群的下場就只會更慘罷了。
以目前台股大盤淨值比在兩倍左右,鴻海股價淨值比僅有0.93倍,這是很搞笑的事,一般散戶覺得外資群很厲害,當你看到外資群在鴻海中在做這些事時,就會知道他們有多嫩,所謂的大盤淨值比是幾千家上市及上櫃的平均股價淨值比的加權,結果台股平均的股價淨值比有兩倍,結果鴻海才0.93倍,台股幾千家上市及上櫃公司難道都能像鴻海這樣連續三十四年獲利,三十四年配息,近二十年獲利平均有10%,大股本,高市值嗎?我敢說一定是沒有的,結果鴻海可以這麼穩定的獲利的公司,而且獲利是幾千家上市及上櫃公司的平均值之上很多,外資群還能在鴻海一直賣超,那真的就是搞笑了,如果幾千家上市及上櫃公司一年能賺資產的15%,20%,那鴻海僅能賺10%,那就算了,結果平均台股的公司就僅能賺5~10%,配出4~5%,鴻海是賺資產的10%,配出5%,這樣還能一直賣超鴻海,你告訴我外資群能有多厲害,真的是很有限,今年以來一堆反彈很多的權值股,結果一月營收開的不好,外資群又反手賣出,股價又下跌,我說過,外資群之所以要這樣做,單純就是那些個股中不確定性比較大,因為股價距離淨值比較遠,所以投資人不敢很有底氣的一直持有,這樣外資群就能做一買及一賣賺差價,在鴻海中,因為淨值就在那了,外資群一直賣,單純就是被看笑話,投資者也不會害怕股價下跌,反而是有多少買多少,這就造成外資群持續大賣,鴻海股價不跌就是不跌,當外資群小買時,很多投資者惜售,股價很容易就會漲上去,以目前鴻海的價值來說,想要和大盤有一樣的水準,至少就是要股價淨值比兩倍,也就是兩百二十元,這樣的股價才有可能股價隨著大盤波動時,投資者不敢硬抱或攤平,外資群就是愚蠢,一直搞不懂這道理,一直在本益比10倍,鴻海一年賺10.5元,所以股價要105元,這種估價法就是搞笑,很多投機股,成長股都是這樣估,什麼本益比10倍,20倍,之前美德醫就是這樣估,一年能賺8元,本益比10倍,股價能到80元,結果淨值才5元多,就只能賺一年的八元,賺完了就是十三元,配完股息後淨值就是十元不到,你買在七十元,你是要幾年才能回本,以目前外資群的處境,在鴻海中他們是必死無疑的,沒啥懸念,我說過,只要在目前鴻海的情況下,你還能向外資群認輸,你這一輩子最好是不要再投資了,也不要說啥價值型投資,現在對你來說就是絕對有利,光用時間外資群就穩死了,他們還傻到送你一年的獲利,重點是,鴻海今年還是能賺資產的10%,送你10%後,一年鴻海又能賺10%,你還能被外資群唬住,或是賺幾毛或幾元就賣,那真的就是太蠢了,今天外資群買了一些股票回去,股價漲了1.9元,就是有相對應的散戶賣回去給外資群,這些人就是為了幾毛,幾元差價賣出去,但可以看得出來,大部份的股東還是惜售,不然不會在外資群僅買了9759張,股價就上漲1.9元。
網友淑芬分享:昨天跟教會一個60歲的姐妹聊天,她先生退休後很焦慮,雖然他們的家在臺北市蛋黃區,房子很有價值,但是夫妻倆都沒有投資金融商品,所以一退休馬上面臨擔心錢不夠用的窘境,想把房子以房養老,但是只能貸款一半,去看了長庚養生村,發現除了房租再加上飲食及其他支出,一個月差不多要5萬,兩個人很焦慮,賣掉房子也擔心支出不了太久,我建議她理財,但是她說他們不敢,我覺得這是台灣很多進入老年後的思維,真的很難改變。他們很擔心退休金不足!夫妻倆一個月只有2萬退休金,說以房養老鑑價只能一半,他們如果敢投資,就可以用股息來住養生村了,可是他們完全不敢,3000萬股息150萬,還隱藏150萬,但是就沒那個膽子,對鴻海實在沒有保守的必要,無知最為可怕了,謝謝A大的觀念分享,我收益良多,現在連理財節目都懶得看了,每天只看A大的分享。我也是半信半疑看了半年才開始建立信心慢慢買進,買股票很多年沒投進這麼多錢,去年領到股息自己也嚇一跳,太高興了。
網友棠棠回答:將房子貸款1千萬,就有100張鴻海,每年可領股息50萬,年紀越大會越保守,我也是看了一年A大的文章,眼界才打開。還勇敢開槓桿,那天聽我哥說,以前他曾經參加股友社,會費還要20萬。現在我看A大的文章,覺得自己每天都是在賺錢,前幾天聽我哥分享,真的就像A大所說的,就是在炒小型股,都是會員把股價炒起來的。
曹曹回答:長庚養生村得身體健康可以自理,我覺得很多人一開始沒接觸理財,退休後才急急忙忙理財,很容易掉入很多陷阱賠錢,像我看我岳母退休後,就一直在看財經節目,或是投顧節目,然後紙上寫一堆股票股價,傳給他A大影片不知道有沒有看,但都沒跟我討論我想,就沒再跟他介紹了,只跟他說真的都懶得,寧可相信定存也不要相信投顧!
網友睿宸回答: 我猜是因為不敢理財,造成本金只會越來越少,又怕自己活太老錢不夠。
A大回答:在六十歲才退休,還有一間台北市的房子,這樣應該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吧,房子如果值3000萬,可以活20年好了,一年還有150萬能花,再加上退休金一年24萬,很多人一輩子不敢投資,那是他常常聽別人說在股市有賠好多錢,一輩子就是在自己專業領域工作,從不會想要學習股市的常識及知識,現在會害怕投資的人,代表投資眼界沒有打開,如果冒然在這種情況進來股市投資,那自我心理面面的壓力會很大,每天就會像嚇壞的小羊,現在你朋友退休沒事做,就叫他們來看看我的影片,先不要投資,看半年,一年後,她們就會打開眼界了,投資的常識及知識是要慢慢養成的,很多人對公司基準點判斷不出來,我的影片不是以賺錢為目的,所以會教你最正確的方法,一般財經作家不會教你們這些的,因為他們賺不到任何一毛錢,如果一般的財經作家去罵ETF,那ETF券商就不會給他們業配,券商和保單,基金又同公司,這樣也會斷了業配財路,不靠業配的人,他們就是要靠粉絲買小型股,炒高股票,然後割韭菜賺差價,不然就是要靠會費,如果把你們教的很精明,你們就不會被割韭菜也不會付會費,而且再想一件很質實的事,一般人還是需要糊口,他再有抱負也是會為生活所累,還是要找到一定的收入,要不是我早財富自由了,我還是會被生活所逼去業配,割韭菜或收會費,所以我這樣的人很少見,試想,如果你財富自由了,你又賺不到錢,你為啥要天天這樣寫文章,作影片,還要忍受被酸,被嗆,之前網友也是有參加股友會,真的就是一季五萬,十萬,二十萬之類的,每天發什麼扣訊給你,就是叫你頻繁交易,鎖定小型股,都是自己那些會員在那拉股價,這就是零和遊戲,上漲時每個人都以為自己賺了,但全部的人要賣,一定就是賣不到那價格,我對股市短、中、長線都很了解,我在短線也能賺很多錢,所以我會知道短線要賺錢的方法,自然就能依那方法去破解。這種感覺就像是,樂透的排列組合,機率很難,你很難知道中獎機率,但你從源頭去想,政府賺20%,發行銀行賺20%,弱勢賺10%,這遊戲就是100賭50,你自然就知道這不是公平的賭局,就不用在不公平的賭局中努力,事實上樂透一開始也和你說,他叫公益彩券,有時告訴大家短線的本質,你自然就不會因為看到股價上漲或下跌而內心戲一堆,小型股本來就是很容易炒作,股價單純就是拿來決勝負的工具,觀念正確後,賺錢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很多錯誤,我都一再提醒,不要犯那些錯,賺錢就是天經地義,妳把錢給公司經營,公司每年給你股息,這天經地義,中間不會被什麼ETF、券商,政府收什麼管理費,也不會被一些外資群,法人,主力,高手賺走差價,公司負責提供錢,妳買進後並持有,每年就是直接領錢,所有我提醒你的事,都是避免妳中間被吸血損耗你的獲利,我的方法就是讓妳拿到投資全部該拿到的錢,就是合理的報酬最大化,有時一些傻瓜在淨值以下10%賣你,就是送你1年的獲利,當然要好好的感謝他們,四年前我就是在淨值以下15~20%買到鴻海,所以四年後報酬率就會比鴻海賺的更多,我完全還沒有考慮任何市場給的較高淨值比,如果像台積電這樣,股價淨值比5倍,股價就500元了,我就賺死了。
網友美麗提問:我有買債券基金現在還賠一萬多美金,不知道要不要把他賣了來買鴻海,還是要再等等呢?
A大回答:現在賣債券不是最好的時機,FED升息,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理論上最近債券價格應該是有回來一些,之前十年公債殖利率來到4%多,現在來到3.5%,這就代表債券價格有回來一些,不過要賣債券要等FED降息,哪天妳看到美元定存利率很低時,約1%多時,那時債券基金就能解了,妳可以透過信貸,股票質借或理財型房貸之類的,先把這筆錢借出來買,之前我的保單我就是這樣,美元保單在利率不好,匯率不好時,我就先質借,今年美元匯率好時,我就解掉獲利了結,賺了18~20%,這種對我來說就是幼幼班,其實就是把債券基金的錢先拿出來而以,借的利率應該是比債券基金利率低,還能鎖利率,又不會賠差價。
文章主題內容如下
1、蘋果製造採購承諾為551億美元年增 16%!
2、鴻海合資Vedanta攻半導體和顯示器!
3、鴻海元月營收亮眼勇冠所有代工廠!
今天台股下跌19點,成交量2104億,指數收在15598點,美元對台幣1比30元,外資群今天賣超台股5.5億,期貨多單來到10750口,台股一樣是在高檔整理,昨天漲台積電,聯發科,聯電,今天就是漲鴻海,雖然僅上漲0.5元,不過還是上漲了,最近美元就是在30元附近整理,昨天台股大漲200多點,台幣竟然也沒有大貶,看得出來美元對台幣會在30附近整理一陣子了,畢竟FED最快會在2024年初升息,距離現在還有一年,不太可能現在美元對台幣就回到1比27~28元,會在29~30元之間整理也是正常的。
看一下今天主力進出券商,沒有看到大小摩之類的外資群在貫殺,就是一些凱基台北,及凱基城中在那買來賣去,今天買超第一名的是凱基台北,買了1637張,第二名的是美林,買了1436張,第三名的是港商法興,買了1386張,買第四名的是瑞士信貸,買了916張,第五名是兆豐鹿港,買了812張,賣第一名的凱基城中,賣了2838張,賣第二名的是國泰松江,賣了1009張,賣第三名的是瑞銀,賣了894張,賣第四名是華南永昌,賣了655張,賣第五名的是新 光,賣了458張。
今天在10點30分10秒時忽然出現八筆的499大單,還有一些小單,差不多就是4079張,在101元有買這麼多的就是富邦,結果又在10點53分52秒賣出了七筆499的大單,再加上一些小單,差不多就是3705張,在101元有賣到這麼多的,也只有富邦,在短短的23分鐘之內買了四千多張,及賣4000多張,這種行為真的也是很有趣,近一年富邦已經賣出了10萬張鴻海,理論上是沒有拉抬的理由,今天這樣做也許就是為了玩短線,看到鴻海表現比大盤強勢,透過下大單的方式,看別的外資群的大單偵測程式會不會被觸發,然後一起買進,富邦這樣買完後,發覺沒有其它的外資群一起買進,只好在23分鐘後含著眼淚賣出,4000張的股票也要4億元,就算當沖費減半,那也要千分之一點五,再加上買及賣的手續費千分之二點八五,打個兩折,大概費用也要千分之二點二左右,至少也要手續費及交易稅88萬,這些錢等於就是送政府及券商喝涼水了,如果富邦成功,也就是外資群,主力的大單偵測程式被觸發,那就是能賺個0.5元,這樣就能倒賺88萬,之前我說過,當沖平盤算你輸,賺0.5元的話,單純就夠你下一次的手續費及交易稅的當沖,如果是隔日沖的話,0.5元就是剛好是手續費及交易稅的費用,今天富邦這樣玩,我覺得單純就是個傻瓜而以。
今天外資群買了鴻海5817張,投信賣了9張,自營商買510張,三大法人買了6317張,鴻海股價上漲了0.5元,從鴻海開出1月營收年增48.1%,外資群第一天買了9759張後,就連續兩天賣超,分別賣了11504張及3737張,股價下跌1元及平盤,今天再買5817張,鴻海股價上漲0.5元,今天除了和碩以外,剩下的代工廠營收都開了,就只有鴻海出現這種營收年增48.1%,結果外資群只有買一天,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其實操盤上還有一招,就是營收開出來是好時,自己押錯寶賣很多,第一天就順著買,第二天大賣,這樣會讓一些投資者及短線客懷疑人生,長線投資者會覺得,這麼好的營收都不會漲,那之後會跌的機率就很大,短線客會覺得,外資群才買一天後就大賣,一定是沒有搞頭,大家應該有注意到,鴻海營收開出來第一天,小虎隊就有進來當沖5200張,結果還留了900張準備隔日沖,結果隔天外資群就大賣11504張,小虎隊就出場了,接著外資群又在大盤大漲兩百多點時,賣鴻海3737張,讓鴻海股價收在平盤,這時很多人就會覺得鴻海營收48.1%沒啥搞頭了,就不會搶短或追價,外資群看到市場對營收這利多消散後,就能選擇繼續打壓或開始買回,如果外資群選擇要繼續打壓,他們已經賣出120萬張了,鴻海隱含淨值已經有109元,而且鴻海平均每一個月會再賺0.83元,外資群如果不怕死的一直打壓及賣出,最終很慘的僅是自己,也有可能當市場不在乎鴻海這超級無敵亮眼的1月營收後,他們就開始偷偷買回,記得一件事,從鴻海開出1月亮眼營收後,這四個交易日下來外資群還是買超335張,目前等於就是回到原點,如果外資群壞到用這招延遲四天法來玩,那真的是有一點壞,意思就是說,四天下來,外資群合計小買335張,但已經把鴻海開出1月營收年增48.1%的氣勢整個消化掉了,之後他們再偷偷持續的買,就不會有短線客進來搶,如果明天外資群開始買,那他們真的就是來這一套,大家記得一件事,營收開出來後,這就是鐵一般的事實,就是鴻海為股東賺到的獲利,外資群那些小把戲,了不起就是在那自欺欺人,騙一些小嫩嫩,想要騙到持有比較多股票的人,這難度是很高的,我只能說,外資群現在只有一條路能走,那就是,跪下吧!不要再撐了!
新聞說:蘋果最近一項數據表明,公司預期 iPhone 銷售依舊暢旺。蘋果推出 iPhone 14 系列才數個月,就在中國大幅調降售價歷年來罕見,外界解讀蘋果手機需求走弱。然而,Evercore 分析師 Amit Daryanani 發布一份報告中指出,蘋果近期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 10-Q 文件中,截至 12 月 31 日,蘋果製造採購承諾為 551 億美元,其中 548 億美元將在未來 12 個月內支付。這比上一年增長 16%,是硬體銷售預期的一個風向指標。採購承諾是公司向供應商購買一定數量物品的義務,Daryanani 指出:「這一增長表明蘋果對未來 12 個月硬體銷售有強烈的增長預期。外界擔憂 iPhone 需求前景的時候,蘋果向供應商承諾購買的數據增長令人鼓舞。」蘋果執行長庫克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若不是供應短缺,預期 iPhone 銷量還會增長。
A大回答:以全球人口成長來看,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本來就會成長,一般來說,一開始所有的人都沒有某一項產品,到了最後全部的人都有了,之後就是穩定的幾年換一次手機,筆電,電腦,平板,路由器,電視,…等,目前手機、電腦,筆電,電視,平板屬於飽合型的產品,消費者還是隔幾年會換一次,再加上新的人口成長,所以這類的電子產品就是持平或小幅衰退,蘋果會多採購,代表他對自己產品很有信心,即然蘋果要採購年增16%,那鴻海在原本的產品有雙位數的成長也就是正常的,到目前為止,鴻海的主力產品還是蘋果相關產品,之前鴻海會配股票的時候,是把所有賺到的錢都繼續投資,白話文就是,之前每年賺資產的10%,這10%的資金僅有很少部份配出來,剩下的都轉成新的股票,然後繼續投資,之前鴻海需要成長有10%以上,才能應付這樣配股票的情況,現在鴻海是賺資產的10%,配出5%,剩下的5%繼續投資,這時鴻海就僅需要成長5%就可以了,不需要年成長10%以上,之前的ICT產品都成熟了,想要年複合成長超過10%以上,這是有難度,這也是為什麼鴻海後面會選擇配出比較多的股息,經過了幾年的佈局後,鴻海做了F3.0(轉型升級),包括了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的半導體,5G及AI,最近在半導體及電動車已經做好了佈局,今年下半年大家就能看到鴻海在電動車及半導體有比較明顯的貢獻,等一下會有不少的新聞,都是有關佈局印度的新聞,除了鴻海在積極佈局印度外,不少的科技大廠也在佈局印度,其實道理很好懂,美國害怕中國搶了它全球領導的地位,所以現在處處的在打壓中國,之前中國是世界工廠,整個中國有13億人口,當世界工廠在中國,人民就能透過世界工廠去賺到全世界的錢,當中國賺到愈多的錢時,就能投入更多的資金到國防及軍事,而且世界工廠對全球的影響也是愈來愈大,美國想要把中國打下去,其實也很容易,只要斷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就能讓中國整個國力變弱,這應該很好懂對吧,當中國沒有世界工廠的地位後,中國的人民就無法賺到全世界的錢,自然中國的國力就會變弱,現在可以取代中國的,放眼過去也僅有印度,人口和中國差不多,人口還比中國年輕,有一些人常說印度很難取代中國,嗯,以目前的情況確實如此,但當全球外資企業把錢湧進印度後,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印度之所以很弱,那是因為他們人口很多,但賺不到全球人的錢,只要把世界工廠設在印度,那整個印度的國力就會大幅提升,當全世界的錢都給印度賺,這時印度國力提升,中國的國力就會變弱,當印度賺到錢後,就會提升軍事力量,印度及中國就能形成彼此克制,現在印度及中國邊界常常都會衝突,印度也沒啥底氣給中國好看,未來世界工廠移往印度後,整個印度就會變強,印度人民的生活水準就會大幅的提升,大家就不會害怕去印度了。
A大回答:美國目前的立場就是很明確,就是要把中國打壓下去,不要讓中國成為全球的霸主,其實美國也不是第一次這樣對付某一個國家,之前就把日本打下去,讓日本出現失落的三十年,直到今天日本的經濟還一直處於在通貨緊縮狀態,現在美國就是想要把中國也打下去,讓中國不再繼續的強大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扶植競爭對手,也就是扶植印度,中國和印度一樣都有14億人口,印度的平均年紀是比中國輕,之前印度一直無法快速的成長,因為沒有個領頭羊去投資印度,一般外資,台商只敢慢慢的投資印度,不敢一口氣進去,之前有中國動態清零,再加上美國現在要封殺中國,這就使得很多台商及外資企業加速投資印度,之後鴻海在印度的投資也會愈來愈多,在印度的工廠比重也會愈佔愈高,短時間雖然無法取代中國,不過就看中美兩國如何去角逐了。
A大回答:剛剛說中國現在是世界工廠,其中中國出口百大企業中,鴻海又是第一名,大家就能知道為什麼印度的官員會這麼積極的來爭取鴻海,有一些酸民一直說鴻海是血汗工廠,其實鴻海在中國給的薪資及福利,在中國算得上是屬一屬二的,一些酸民一張嘴就很會酸,拿台灣的薪資和中國比,你怎麼不拿台灣薪資和日本,澳州,美國比,一比之後,台灣所有的公司都是血汗公司嗎?還是得看當地的薪資情況,而不是眼光很短視的說鴻海薪資很低,很血汗,如果鴻海搬離了中國,會有多少個家庭沒有收入,中國的整體薪資就會再向下沉輪,現在中國的薪資水準平均已經拉高了,美國為了防止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也開始對中國使出了限制令,對於台商及外資群來說,搬到印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企業要的是成本低,印度要的是發展,這兩者一拍即合,企業當然是會找有利的地方去投資,現在台灣及中國是敵對的情況,尤其目前的執政黨是完全不與中國交流,這就使得兩岸關系更緊張,執政黨為了選票,就會在那抗台保中,所有去中國投資及發展的人,都會被打成舔共或賣台,我只能說,政治人物有自己的舞台,他們當上了高官後,有高薪,有權利,有福利,一些傻蛋每天在那對政治很狂熱,對在中國投資的鴻海有滿滿的敵意,不要忘了鴻海可是台灣第二大繳稅王,鴻海配出的股息,領到的股東們,不少人也繳了大量的所得稅及二代健保,我只能說,有本事的人你就繳點稅來看看,愛台不是用嘴巴說說的,未來台商及外資群搬到印度發展後,就比較能避免一些政治的紛爭,鴻海之後的電動車也會在美國,墨西哥,泰國,印度,印尼,台灣…等地製造,那時鴻海就能真正的成為全球化分散的公司,就不會常常被攻擊什麼工廠都在中國,之前中國的生產環境就是全世界第一,不在中國生產,不然去你家旁邊生產啊,現在人環保意識抬頭,蓋個廠就在那哎哎叫,想要順利的生產,就是要找相對貧窮的國家,對他們來說,現階段是吃飽飯才是最重要,當他們有錢後,才會開始在那注重有的沒有的。
穩懋公布2022年第4季及2022年財報,其中2022年第4季稅後淨損為1.77億元,季減172%,年減110%,單季每股淨損為0.22元,累計2022年每股盈餘為4.21元,這一檔就是很標準的去年跌很多,今年反彈很快的個股,淨值78.8元,股價最高從450元跌到107.5元,合計下跌343元,跌幅76.22%,你有幾條命也不夠你賠,重點是穩懋淨值就是78.8元,近三年賺10.59~15.45元,今年僅賺4.21元,有趣的事是,第四季還賠了0.22元,穩懋一月上漲了55.5元,合計上漲40.66%,當你買到這樣的股票,你敢抱嗎?如果你不敢抱當股價下跌一陣子後,股票又回到主力或外資群手上,他們又開始拉抬了,當你買到股價距離淨值很遠的公司,你注定就會成為一個韭菜,這種公司在1月時反彈的很兇猛,當2022年第四季財報出來是虧損0.22元,我是不相信你敢抱,淨值才78.8元,股價還有172.5元,這種股票你要怎麼和主力及外資群硬剛,你在這樣的股票中投資,最終跪下來的,百分之一百是你,如果你不跪,外資群就拼命賣,畢竟淨值也才78.8元,股價還有172.5元,2022年第四季還賠錢,這種公司外資群到台股中隨便也找到一大堆。
1月份代工廠的營收剩和碩沒有開出,剩下都開出來了,各代工廠1月營收如下
廣達1月營收達 900.71 億元,失守千億元大關,月減 15.3%、年減 10.6%,為近八個月低點,出貨方面,1 月筆電出貨達 310 萬台,月減 27.91%、年減 48.33%。
仁寶 1 月營收則達 627.23 億元,月減 13.5%、年減 24.1%,為近九個月低點,1 月筆電出貨達 210 萬台,月減 16%、年減 41.67%。
緯創今1月合併營收約新台幣549.67億元,月減43%、年減17.91%。
英業達1月合併營收約372.45億元,月減7.64%、年減6.04%。
鴻海1月合併營收6,604億元,不受農曆年假期工作天數銳減影響,逆勢月增逾4.9%,為歷年最旺的元月,並較去年同期大增逾48.1%
鴻海在所有代工廠中表現是最好的,年增48.1%,比廣達的年減10.6%,仁寶的年減24.1%,緯創的年減17.91%,英業達的年減6.04%都好,結果鴻海今年以來只上漲了1.1%,廣達上漲了7.19%,仁寶上漲了2.17%,緯創上漲8.16%,英業達下跌1.76%,鴻海在基本面表現的算最好,結果股價卻最不給力,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外資群看錯了,打死不認錯,再這樣下去,外資群就會形成很搞笑的局勢,基本面表現很好,他們不買,結果基本面不好,他們在那拼命買,在鴻海中大家可以看到外資群的操作手法,外資群之所以在鴻海中動不了投資者分毫,原因很好懂,就是鴻海已經在價值區了,外資群不買的話就是阿呆,他們賤價拿手上的持股出來賣的話,也會顯的愚蠢,最重要的一點是,時間是站在作多這邊,鴻海每一個月,每一季,每一年會持續賺錢,所以外資群愈是撐,他們就愈是找死罷了。
網友Hao說:A大辛苦了,讀了A大文章3個月了,台股這段時間漲一波,對三個多月前來的我來說,因該會追這追那,然後這裡被割割,那裡被割割韭菜。這段時間鴻海不漲反跌,反而讓我覺得更安心及更興奮的分批佈局鴻海的機會,這就是從A大身上學習到的理財心態素質,有價值有願景的公司,能買在淨值以下只能說是投資理財禮物。對於鴻海就是長線佈局,有錢買沒錢抱著領股息,現在每天擔心的只是夠不夠資金買。雞腿變肉片,咖啡變開水,米飯變麵包,3餐變一餐,省電,省水的存錢。環保,減低身體負擔,又能投資未來的好公司與退休金。加油鴻海,謝謝A大,現在越來越懂得現在將不必要的支出佈局在對的投資,才是未來的財富自由的第一步。鴻海300。
A大回答:我以前也是常常都是把所有的錢都放到股市中投資,常常也都是月光,後面財富自由後,才會留比較多錢在身邊。
網友Ivy說:我現在就是省的錢通通都去買鴻海、昨天自己還在想說、我這樣會不會太over,不過,我看見A大也這樣說、我突然放心了我自己的行為、想想若需要錢還能馬上賣掉股票、不像保險無法快速轉現。
A大回答:我是分好幾階段,一開始我還是小嫩嫩時,也是把所有的錢都拿到股市中玩短線,說穿了就是把工作存到所有的錢都拿到股市中送別人,那時自認天下無敵,覺得自己很聰明,怎麼可能輸給股市中大部份的人,最終事實就是前七年破產兩三次,不過因為起步的早,我從研究所打工時就開始進股市,第一次破產也沒多少錢,就買到地雷股勁永,吃了幾十根跌停,充其量就是兩萬四,不過在學生時代時,兩萬四算是很多的,那時去打工一小時也才110元,所以那次破產兩萬四,對我的衝擊也算是很大,不過那時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休養了一陣子後又一樣的開始投入股市,一開始出社會工作,薪資也才四萬二,付掉了房租,助學貸款,生活費,剩下的也都投入股市,最終在三十歲又破產了一次,不過總共也才賠70多萬,玩法也是很簡單,就是現股,融資,最後權證,在現股玩輸後,覺得融資可以放大,融資又輸後,跑去玩權證,最終就吃了歸零糕,這樣的故事在一般討論區中,應該是很常見到,這就是正常的散戶,後面痛定思痛,開始學股市常識及知識,每一周都會選一天去圖書館泡一整天,有空就去閱讀一些熱門書,經典書,後面就開始未嚐一敗的旅程,有一些散戶常常聽到我在那說新手,菜鳥,小嫩嫩,阿廢,傻蛋,他們覺得聽了不開心,我只能說,如果你沒有經過任何股市訓練,你就是這些人,你如果不接受你一開始真的是弱,你就無法進步,自然就不可能達到所向無敵的境界,所有厲害的人都有嫩的時候,但你要知道自己弱,我的文章之所以能寫進大部份人的心坎裡,道理也很好懂,因為我真的經歷過,而且我也克服了,當你聽到我近十幾年未嚐一敗覺得好臭屁時,你應該也要知道我應該會有經歷過常常失敗的過程,這也沒啥好奇怪的,不論是股市或是任何專業,如果你沒有經過任何訓練,一定就是弱者,我舉個例,你到足球場看到有人在踢球,你啥都不會就進去找人踢,那些人都是踢很久的專家,不論你找多少人比賽,你會失敗的機率一定是很大,當你經過幾年下來的訓練,了解所有足球的規則,也把自身的能力進化到極致,這時你去找別人踢球,你當然很容易一直勝利,這有啥好奇怪的,一個厲害的人,當然可以一直贏下去,這應該是很正常的吧?唯有半調子才會忽贏忽輸,表現的不穩定,當我確定我可以持續贏的時候,我當然就是會把所有的錢都投入,記得一件事,財富自由三要素,知識,資金,時間,一開始我為了獲取知識,花了不少的時間及資金在股市中,後面好不容易取得了知識,這時資金及時間就比別人少一些了,當然就是要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常常就是投入到僅剩當月的生活費,手上的錢只可以撐到下一個月薪資進來就行了,後面有很多網友熱心的提供金融負債的知識,例如個人信貸,股票質借,理財型房貸,這些方式就是提供取得資金的管道,以前我是不懂這一些知識的,也是後面才學習到的,我深信我可以在股市中穩贏,這時金融負債就提供了我增加報酬率的管道,這也是為什麼之前我在玩短線時,報酬率雖然有28%,32%,68%,9%,32%,60%…等,但比不上我現在報酬率5~10%,這就是資產愈來愈大的效果,之前操作短線時需要花費比較多的心力,這樣可以取得很高的報酬率,現在資產變大了,再善用一些金融負債,現在只要買進並持有,光靠穩贏的5~10%,就能屌打以前那些高額的報酬率,我說過,短線投機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是勾心鬥角,那時我透過了策略打敗裡面的人取得較高的報酬,但也不保證能一直贏下去,畢竟人都是會進化的,而且股市是淘汰賽,我打敗的人就會出局,打敗別人的王者會留下來,之後我的對手就會是裡面的勝者,也難保我在短線哪天就會落敗,但後面資金變大後,我轉變了投資策略,就是開始進行穩贏的中長線價值型投資,透過金融負債放大報酬率,在穩贏的基礎上加槓桿,這就保證了我這一輩子永遠都不會被打敗的基礎了,記得一件事,中長線價值投資中,人人都是贏家,但缺點就是報酬率介於5~10%之間,你想要提高這報酬率,就是多投入,不然就是使用金融負債,也可以單純用時間的複利去滾大,就看你自己怎麼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