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主題重點請到第3頁25樓我有補充,謝
回不完,但是我一直都有在看,有問題我會回文的,感激!~
回6樓: [太多我直接回文]
回5樓cathyjerry_chen :抱歉因為我懂真是不多,但我知道任何回答都是對我有幫助的,你的回答太好了
回3.4樓OppoSKY : 我盡量記著,這包含了經驗和邏輯
回2樓七七三 :感激..晚上來看看
感激eddie56789私訊 , 滿滿的都是資訊
特別回大火快炒前輩的文章我認為很有價值,這種經驗買不到的 論點又能說服人又扼要 , 從小地方就能看出來一個人是不是個咖是真的
~~~~~~~~~~~~~~~~~~~~~~~~~~~~~~~~~~~~~~~~~~~~~~~~~~~~~~~~~~~~~~~~~~~~~~~~~~~~~~~~~~~~~~~~~~~~~~~~~~~
本文開始
舉例:
經濟最基本問題,民生基本如下
(商品-貨幣-商品)和(貨幣-商品-貨幣)
這兩種流通形態的主要不同在於,前者是為了換取商品而出賣已有的等價商品,後者則是為了得到增額的貨幣而進行商品買賣
前者商品本身的價值並沒有改變
但後者卻提高了商品的價格
於老闆賺得更多>因為賣給下游全民更貴賺差價
請問勞工薪水有因此等值變高嗎?
沒有
是否通貨膨脹?
從台鋼>*>*>*>*>*****>商品賣全民
或農場品>運轉賣>轉賣>****>全民
政府因應之對策是什麼?有辦法說重點嗎?
實全台各行各業都有此,如老闆不願意分享的更多讓多數人收支平衡,差距是否越來越大?
又如賺之後,資金出走投資國外,是否也膨脹?對嗎?
我知道還有很多點必須加入考量,而我現在就想知道所有點
至於本文現在單以這個環節提問
想請問有沒有相關的書籍「不要太複雜,最好能如我上面表達這樣讓人淺顯易懂明白」或者網路文章能夠讓我看看呢?
我有查網很多地方但都寫多廢話,且多謾罵,我非常的有心想學習這些,就算是英原文也可(我英文沒多好但我會多花點時間不要緊)
希望高人指點,
因我認為只要是經營者或是中高階主管這是必經之路
連這些點都沒想到,如何成功
我明白我的文章沒多少就要人分享這些很難,所請您第想到分享一個給我即可
因為這個企業應該怎麼做,應該調整哪些?
只有在企業裡成天摸爬滾打的人最有發言權,所以我對麥肯錫這類的所謂著名世界知名諮詢公司來到公司,呆三個月就出來一本書,教你怎麼改,我說誰要信這個基本上奔命去找死!
”對於如何使用諮詢公司,王健林的回答很簡單:“諮詢公司給我提意見提建議可以修改作出的報告,但用多少、怎麼用,這就是我們關上門自己研究決定,這個付他費用就完了,不會把它當成聖旨或經驗。”而王健林所云與觀致何干?
記得觀致首任老總郭謙先生向我介紹市場和銷售總監衛思梵時說,衛思梵先生原來是麥肯錫的,被我們挖過來的。我說,麥肯錫懂汽車嗎?
郭總說,衛思梵原來是做我們這個項目的,後來被我們挖過來了。
我說,我不看好他,因為麥肯錫關於汽車方面的諮詢報告我看過,報告說的都是對的,說的都是廢話。
他們的報告就這水平,他們的人不會更高,所以不看好衛思梵。衛思梵被免職很正常,但公司這個決定來得太晚了。
諮詢公司有自己一套嚴謹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因此他們看問題更加冷靜、客觀,有很強的邏輯性。
但是,諮詢公司的人往往是看著後視鏡開車的人,他們給出建議的依據都是歷史資料,甚至不懂得歷史數據產生的環境。
他們傾向於建立數學模型對未來加以分析,而數學模型建立的前提是,一些條件不許改變。但在實際市場發展中,哪有不變的條件?
企業經營一是必須向前看,必須善於解讀數據背後的影響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對未來的影響,而不是按照歷史數據畫延長線,據此作為決策依據。
二是事務是變化的,市場競爭中幾乎所有要素都是變量,因此沒有什麼模型能夠預知未來,如果說有什麼可知的話,那就是未來不可知。
麥肯錫是個著名的、優秀的公司,從麥肯錫走出了一大批精英人才,他們在很多企業管理中戰功卓著,但並不是所有從麥肯錫走出來的人都是精英。
atpsever1031 wrote:
舉例:經濟最基本問題...(恕刪)
看不太明白妳的問題,
應該是指貨幣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問題吧...??
簡單來說貨幣流通是商品流通的實現形式和表現形式,
而商品流通是貨幣流通的基礎和實質內容。
妳的問題在於這二者之間產生的價值膨脹問題,
也就是通貨膨脹。
商品轉化為貨幣和貨幣再轉化為商品是兩個不同的過程,
因此並不會產生通貨膨脹。
產生通貨膨脹的原因是太多的貨幣追求商品,
因此商品與貨幣流通之間出現差異。
正值的差異稱之為通貨膨脹,
負值的差異則為緊縮。
(以上探討可詳見貨幣學...)
這其中影響差異的因素有很多,
並不是簡單說是資本大賺黑心差異價值。
而個人經濟與社會總體經濟也不能一概而論,
只能說政府扮演的財富資源再分配角色很重要,
這就是租稅的根本目的。
然而如今卻因為政府的短視近利,
造成如今極度扭曲的現狀,
資本出逃、弱勢絕望、政府支持度下滑,
這是三輸的局面。
如今看來,
大概需要一場革命,
活著的人才會有希望吧...??
atpsever1031 wrote:
舉例:經濟最基本問...(恕刪)
舉例:
經濟最基本問題,民生基本如下
(商品-貨幣-商品)和(貨幣-商品-貨幣)
這兩種流通形態的主要不同在於,前者是為了換取商品而出賣已有的等價商品,後者則是為了得到增額的貨幣而進行商品買賣
前者商品本身的價值並沒有改變
但後者卻提高了商品的價格
於老闆賺得更多>因為賣給下游全民更貴賺差價
請問勞工薪水有因此等值變高嗎?
沒有
是否通貨膨脹?
從台鋼>*>*>*>*>*****>商品賣全民
或農場品>運轉賣>轉賣>****>全民
政府因應之對策是什麼?有辦法說重點嗎?
實全台各行各業都有此,如老闆不願意分享的更多讓多數人收支平衡,差距是否越來越大?
又如賺之後,資金出走投資國外,是否也膨脹?對嗎?
我知道還有很多點必須加入考量,而我現在就想知道所有點
至於本文現在單以這個環節提問
想請問有沒有相關的書籍「不要太複雜,最好能如我上面表達這樣讓人淺顯易懂明白」或者網路文章能夠讓我看看呢?
我有查網很多地方但都寫多廢話,且多謾罵,我非常的有心想學習這些,就算是英原文也可(我英文沒多好但我會多花點時間不要緊)
cathyjerry_chen wrote:
看不太明白妳的問題,...(恕刪)
看不明白你的問題+1
偶不會經濟學但覺得你的命題並不正確---【(商品-貨幣-商品)和(貨幣-商品-貨幣)】
這兩個的意義其實是一樣的:商品-貨幣-商品=把商品出售換取貨幣再買入相同商品或其他商品存倉
貨幣-商品-貨幣=用貨幣買入商品再出售換取貨幣放在口袋或存銀行
只要有貨幣介入作為媒介,轉手之間就會有價差產生
如果依你的題意,第一個式子應該是【商品-商品-商品】
也就是以貨易貨,但以貨易貨在轉手之間即使沒有價差產生也會有數量、品質上的差異。
想請問有沒有相關的書籍
「不要太複雜,最好能如我上面表達這樣讓人淺顯易懂明白」
沒有「不要太複雜的」!
最簡單的、去菜市場去請教賣菜的、賣豬、魚的阿桑吧!
真要研究就去選修相關科系的學科好了
經濟學與下面這個圖也很有關係:

atpsever1031 wrote:
(商品-貨幣-商品)和(貨幣-商品-貨幣)
這兩種流通形態的主要不同在於,前者是為了換取商品而出賣已有的等價商品,後者則是為了得到增額的貨幣而進行商品買賣
前者商品本身的價值並沒有改變
但後者卻提高了商品的價格...(恕刪)
看起來你的意思是
(商品-貨幣-商品):製造商,投入成本生產商品,加點利潤賣去賺錢,再投入製造,是經濟動力
(貨幣-商品-貨幣):經銷商或盤商,用錢購買商品加價轉售去賺到錢,再作購買,沒經濟助益
當然,這東西以農漁產品等更明顯,大中小盤商層層轉銷獲利,加很多價才到菜市場零售手上
而大中小盤商,似乎就是靠錢去獲利,沒投入附加價值
最辛苦的農漁民,投入最多成本和勞力,獲利可能卻相對少
花最多錢買的是終端消費者...
---------
試著解釋完了,大家繼續討論

atpsever1031 wrote:
舉例:經濟最基本問...(恕刪)
不要浪費生命在無意義的嘴砲經濟理論上.....更不要指望政府能幹啥事:那只是個大型米蟲組織!!!!
18年前...在對岸開員工批鬥大會.就有一堆員工指著我罵.剝削.壓榨.奴役....資本家是奸商!!...
機會是你們給我的!我們是互利的!!!我不來工資低的地方設廠...你們還在田裡挖番薯..賺那每月90元的收入...有人願意回田裡挖番薯的請舉手!我送你車票回家!!!!..沒人願意.....
資本市場.講的是效率..為什麼這位工程師月薪8000元...你月薪才350元!!!...你有沒有問問看自己為什麼????...
現在是我站在這講話!!我希望以後是你站在這講話.......而不是只能每天抱怨薪資低!!!!
鑽石一克拉50萬!! 對於狗來說:它還不如一跟骨頭.......那你能說出:為什麼有人願意花50萬去買一顆連骨頭都比不上的鑽石!!!
幾十萬一瓶的紅酒呢???環遊世界的旅行呢?奢侈品呢?性交易呢???............
不是綠優秀!!是藍太弱...所以西瓜效應就出現了!!!!!!
現在你還會覺得.浪費生命在嘴砲經濟理論.........有意義嗎?????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