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到一些中小企業棄守的新聞
對照105年鋼鐵業減產後
鋼價回升
經濟實際消息去哪看比較全面的分析 ??
m4a11 wrote:
下面是小弟個人看法 ...(恕刪)
我比較好奇 怎樣叫中國大贏?
中國市場的確大,但老美目前還是世界最大經濟體,另外兩邊貿易中國順差4000多億美金了,這也是川普不爽的點之一,你中國來美國爽賺,但美商要打中國市場卻處處受限,真的要打貿易戰誰會傷的比較重....中國要怎樣大贏
teddy0709 wrote:
我比較好奇 怎樣叫...(恕刪)
咳 ~ 美國公司的工廠大多在海外 , 所以表面上看來中美貿易逆差當然是蠻高的 ~
舉例來說 通用2016年在中國製造販賣387萬輛汽車喔 ! 這當然不會算在雙方逆差裡 .
當然 美國第二大車廠福特2016年在中國銷售成長更是高達13.6%哩 !!
事實上美國歷年在中國本土投資銷售金額太高啦 ! 你認為麥當勞 可口可樂 高通
奇異等這些跨國公司在中國銷售 , 會計入美中貿易逆差裡嗎 ??
當然 美國這些公司過去在中國投入及獲益那麼高 , 未來更是要靠中國市場來帶動
公司成長 . 你認為川普真的有可能亂搞壞了這些美國經濟支柱跨國公司多年布局 ??

vvvher wrote:
感覺大陸現在比資本...(恕刪)
最近看到一篇十六年前童振源教授的文章 , 與老兄您所說的簡直前後呼應 不謀而合呀 !!
唉 ... 看來中國又要崩潰很多年啦 ~~
中國的財政危機
童振源
自由時報 2001年4月20日
中國財政開銷日益擴大,收入卻無法增加,中央政府的赤字便迅速擴大,政府只好舉債度日。在1980年時,中央政府的預算赤字只不過14億人民幣,相當於GDP的0.3%;到1996年時,財政赤字為655億人民幣,相當於GDP的1%;到了2000年,政府赤字竄升到2598億人民幣,相當於GDP的2.9%。中國在2000年的預算赤字幾乎達到國際警戒程度 – GDP的3%。
事實上,官方數字嚴重低估中國財政問題的嚴重性。首先,世界銀行認為應該採用合併政府赤字(consolidated government deficit)作為判斷標準,也就是必須包括政府財政赤字及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借給金融體系去支付中央政府要求的國營企業之開銷。如此,在1986年至1994年期間,中央政府的合併政府赤字將高達GDP的4.9%到5.7%,超過1994年官方赤字1.5%的三倍。根據拉迪的估計,廣泛的公部門非金融赤字在1990年中期前的十年間已經達到GDP的10%。這麼高的赤字已經超過國際警戒程度甚多,是不可能持久的。
第二,官方的數據常會誤導,因為北京將舉債所得當作預算收入的一部份。發行的公債應該被視為借貸款項,而非收入。經此調整之後,中國的預算赤字在1998年可能高達4230億人民幣(GDP的5.3%),而不是官方所說的960億人民幣(GDP的1.2%)。
第三,中國目前的財政支出很大一部份是藉由舉債支應。根據卡內基基金會的學者裴敏欣,中央政府在1997年的開銷中,55.2%是舉債所得。拉迪則指出,這個數據在1999年已經是70%。
中國在1979年時,中央政府舉債額度為35億人民幣,或GDP的0.9%,1988年時上升到271億人民幣(GDP的1.8%)。從1994年起,中央政府再也不能從中央銀行借貸來支付預算赤字。因此,中央政府的債務從1994年的739億人民幣(GDP的2.1%),快速增加到1999年的4015億人民幣(GDP的4.9%)。中央政府的債務餘額也從1994年的2578億人民幣(GDP的5.5%)竄升到1999年的9965億人民幣(GDP的12.2%)。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