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會把中國經濟可能出狀況的點
連結到它的股市
例如
銀行壞帳
產業出走
外銷不振
....
甚至
人民幣匯率變化
對中國股市都沒有影響
所以
其實不用想那麼遠
先了解
中國股市內裡的結構比較實際
看那個市場
就跟
看台灣市場一樣
台股先看台積電
....
美國銀行股
看
高盛
民國七零年代
台灣人利用客廳即工廠的精神
轉取了大把的外匯(美金)
台幣對美金從常態的的40:1
升值到26:1
在國家資本外匯嚴格管制的年代
國家印大量的台幣來換取出口廠家的外匯
大量的台幣在島上流竄
所以才有 台灣錢淹腳目 的俚語
慢慢的
這些台灣錢開始匯集在房地產
(那時的論調是 台灣什麼都可以進口 土地不行)
有錢人的資金堆積在股市
生斗小民玩大家樂
社會上浮誇奢靡
小錢辛苦錢沒人彎得下腰
外匯管制鬆綁後
廠家外移(中國)
房市垮股市崩
這種模式
套在中國
還是可行的
另外
1990年代
日本東京都的總房價號稱可以買下全美國
聽說
中國現在的北上廣深的房價和也一樣
又
中國現在到處收購知名企業
讓我想起了
日本鼎盛時期
松下買環球
SONY買哥倫比亞
...............
中國現在的高本益比股市
還能撐多久
Tainaner wrote:
個人經驗感覺民國七零...(恕刪)
我認為大陸的經濟體應該跟美國等大國的發展過程相比較合理。
台灣與日本都是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家,勞動力是最大的資產,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誰能先形成足夠大的資本,誰的實力就更強大。大陸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加上其龐大的內需市場,結合資本與市場,大陸要崩潰真的很難,除非自己內部分裂。
大陸學者稱「文明型國家」的崛起,可以參考看看是否言之有物。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