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
在01淺水多年,最近有些投資理財的問題想跟大家請益:
目前手上可動用資金
台幣:25萬
美金:4萬
我不知道該如何配置資產,而理專建議:
1.台幣購入澳幣23.9-24.3之間,轉為澳幣三年期保單
2.購買以美金計價的基金,如能源、原物料
3.購買以美金計價的中國基金
4.美金六年期保單2.77%
5.台幣保單6年儲蓄險,年息2.25%
想問大家有沒有什麼建議或經驗可以分享呢?
Yumi由美可 wrote:
理專建議:
1.台幣購入澳幣23.9-24.3之間,轉為澳幣三年期保單
2.購買以美金計價的基金,如能源、原物料
3.購買以美金計價的中國基金
4.美金六年期保單2.77%
5.台幣保單6年儲蓄險,年息2.25% ...(恕刪)
1、4、5,不要。2、3,保留(不確定)。
A.對資金少的散戶而言,基本上,匯率的錢不賺也罷。
一則匯率走勢變數太多,再則匯率的錢是本金很大的人賺的。(本大利小利不小)
B.保險就把它當保險,別想用保險來賺錢。
理專,就像賣西瓜的老王,會說西瓜不甜嗎?不會吧!
Yumi由美可 wrote:
嗨大家好,大學時期...(恕刪)
風險1:提前解約→損失本金
儲蓄險還沒到期前選擇解約,會有損失本金的風險,所以資金的流動性絕對要納入考量,在六年期甚至是長達十幾二十年期中,要確定自己不會使用到這筆錢,才不會有本金損失的風險。
風險2:萬一升息→損失利息
在計算利率時,要注意單利及複利的差別。實際上,儲蓄險的投資報酬率可能略高於「目前」的定存利率,選擇長年期儲蓄險雖能鎖利,但並不表示市場利率就沒有走高的可能,因此未來利率變化也是要考慮的風險之一。
風險3:發生意外→保障過低
儲蓄險所投入的保費多用於儲蓄,保障方面較低。在投保儲蓄險之前,建議大家可以把銀行定存加上定期壽險做另一個思考方向!
835小編提醒,在自身保障做足的前提下,手邊有閒錢長期不會動用,且當儲蓄險利率高於銀行定存許多,欲做強迫儲蓄之用途時,儲蓄險是個可以考慮的方式。但建議短年期且轉帳有折扣優惠的儲蓄險,以減少提前解約及利率變動等風險。不過,若是基本保障若尚未做足,那麼你的優先考量應是基本保障的險種,而並非低保障的儲蓄險。
================================================
儲蓄險是保險的概念 ,如上面所敘~ ! 所領的利息未必比定存高
依般若波羅密多,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