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前陣子低點的55塊有神人買入嗎?
我是從60塊買入後,每天都掙扎要不要賣,賣了就有3000-4000塊便當錢,持續到今天81.2很高興的我還留著!期望破100。沒想到我能從這張股票賺點錢!
原文
2016年05月26日16:35
導言:你還不知道VR嗎?這個最近大熱的詞挑起了無數人的神經。足不出戶就可以體驗世界風情,玩遊戲時可以感受浴血奮戰的滋味,看小電影時(想什麼呢)就像身臨其境。如果可以配上漂亮簡單的設計,豈不是太完美了,是不是該期待Apple明年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呢?等等,但是Apple真的會這麼快跟上潮流嗎?
讓我們來聽聽Quartz的資深科技記者麥克・墨菲(Mike Murphy)是怎麼想的吧!
“就是這麼管用。”
在史蒂夫・喬布斯(Steven Jobs)二度執掌Apple期間的許多新聞發佈會上,這句不可一世的話都是他的堅強後盾。這句話表達出的,是他對於Apple創造出簡單易懂產品的渴望。10年前Apple推出了“I'm a PC, I'm a Mac”系列廣告,旨在說服PC用戶相信Mac電腦更易用便捷。在這略顯矯情的廣告背後正是這一承諾。
Apple現在卻有些止步不前。iPhone、Mac和iPad的銷量一蹶不振,並且新推出的Apple Watch也沒有像其他Apple產品那樣讓人拍案叫絕。Apple需要一個新產品來維持它日漸龐大的生態系統。
從Apple近期在研發上投入的金錢上來看,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它在做某個大項目。有各路消息稱,Apple已經在探索,甚至已經可能在實驗某種與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相關的體驗設備。但是Apple經常會在不賺錢的項目上進行探索(比如汽車),並且如果以現在市場上的VR設備為參照的話,Apple很可能不會在近期發佈VR系統。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試用VR眼鏡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試用VR眼鏡
現在來看,虛擬現實實在是一團混亂。
就算問題只出在Apple最近的軟件設計和反響平平的Apple Watch上,這家公司也絕不會讓用戶按照當前的要求去使用VR功能。原因就是:
組裝太複雜
我們辦公室最近收到了一部HTC Vive用來測評。我過去一週的業餘時間幾乎全搭在組裝這玩意上面了。說實話,雖然每一次擺弄都不超過幾個小時。但你上一次買智能家用設備還需要花好幾個小時組裝都是什麼時候了?
首先,你需要把兩個動態追蹤裝置安裝在離地面大約2米高的牆上,而且需要鑽孔,非常精確的鑽孔。除了音響設備或平板電視,要用到電鑽可絕不是一個新設備的加分項,而且在這兩者上,用電鑽更多是個人選擇,而非必要步驟。
Apple每年研發投入
Apple每年研發投入
然後,你需要把家裡的所有插孔都占上。傳感器,兩個;耳機,一個;手柄,兩個,全都需要供電。
假如你還連接了PC和電腦顯示屏,那一個Vive就占了七個插孔。
除此之外,這貨還有一個宜家風格的使用手冊,用來解釋它的大小部件。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冒失鬼,拿到手就開始組裝它們,那麼當你把Vive軟件裝到電腦上時,你很快會發現你需要把它們全部拆下來,然後按照HTC的說明重新組裝。
我聽說其他主流VR系統―Facebook的Oculus Rift―的安裝程式要簡單些,即便如此,它們都逃不過下面的問題:
安裝太可怕
用Vive的時候,你需要多次重啟,重啟到最後你都覺得它就是個廢品。Quartz這有一台全新的PC,配置足夠運行Rift和Vive,但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感到肯定是買錯電腦了――為什麼不買一台配置更高的?當我最後終於開始運行從HTC和Stream上下載的軟件,連接好所有Vive部件的時候,VR終於工作了。
不幸的是,我不知道加載畫面後面還有什麼東西和我一起深陷於午夜的藍色世界,只有遙遠的一個地球影像作伴,這地球還是HTC的商標以及懸浮在空中的“THIS IS REAL”(意思為“這是真實的”)這行字。
看樣子這台機器無法加載除了這個藍色世界以外的遊戲或者配置程式了。我瀏覽了網上論壇,我一開始懷疑我是不是系統設置錯誤,線纜插錯孔了之類的。我擺弄了一會HDMI線,四處移動USB線,還重啟了電腦。這個過程中,電腦經常以為Vive是第二個顯示屏,於是我不得不戴著頭盔按半天鍵,把電腦顯示屏重新設置為主顯示屏。解決這個問題之後,我又不停地收到Steam的警告,說什麼“合成器”無法加載,所以我什麼也加載不了,搞得我我一頭霧水。
我感覺這可能是顯卡的問題,VR系統可能需要單獨配一塊比一般電腦上那種更強的顯卡。我在NVidia網站上瀏覽了一連串故障選項(我以前用的顯卡就是他們出的),並且把電腦上所有的程式都用NVidia的顯卡跑了一遍。這下似乎解決了所有問題,在嚐試了好幾天之後,我終於可以打開Vive玩了,體驗確實不錯。遊戲很好玩,有的時候甚至真實得嚇人,我根本停不下來。
安裝HTC Vive需要打孔、安裝螺絲
安裝HTC Vive需要打孔、安裝螺絲
然而第二天一切又都沒法用了,我啟動電腦,把Vive裝進去,遊戲卻加載到了電腦顯示屏上,而不是Vive上。我放棄了。
在電郵並嚐試與公司售後團隊在線交流後(雖然他們一個字都沒回覆我),我給HTC的宣傳部門發了一條信息請求幫助。他們正好有一個客服在紐約,他來了我們辦公室來看我哪裡做錯了。最後,他告訴我說我能夠啟動Vive簡直是“僥倖”――電腦顯示屏和Vive都需要直接查到NVidia顯卡上。但這張卡只有一個HDMI插槽,所以我把顯示器的線插進了電腦的常規HDMI端口裡。電腦顯然無法識別這一做法,因為它不知道到底是應該用內部顯卡還是用高性能的N卡。
這位客服和我解釋說“合成器”和顯卡沒有任何關係,這僅僅是HTC公司給我看見的那個藍色世界起的名字。就好像黑客帝國裡面那個白色房間一樣,它本質上是一個Vive把遊戲加載進去的等候間――當它無法和合成器連接的時候,就無法加載出任何東西。
我在瀏覽過的任何文件里都沒有發現這個解釋,Steam在它的程式里也沒有任何回答。
(應當指出的是,Rift和Vive都是最新的初代產品,現在都還在滿足預訂訂單的階段。VR產品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好――而且很可能會非常快。而且一旦安裝完成,這兩個產品就會給你帶來無窮歡樂。不過我們對於新科技功能的期望似乎一直在上升。)
第三方生態
Oculus和HTC二者都使用Stream作為自己的遊戲平台。這個程式對於用戶不是很友好。就界面佈置和設計而言,它看上去就像Napster(譯者註:一款2000年左右的音樂下載軟件)那會兒的老古董。Apple通常更傾向於自己做商店和內容資源――想想iTunes或者App store――而不是依靠其他公司的平台。
在VR中玩遊戲需要隨時運行頭盔的程式和Steam,而且兩者間需要交互。Apple不太可能把用戶體驗這麼重要的環節交給別人,尤其是對方的用戶界面做得還很糟糕的情況下。
但問題就在於,幾乎每一個重要的獨立開發者都在Steam上經營他們的遊戲。除非Apple準備跟所有已經跟Steam簽了協議的發行商重新談判,否則Steam仍然是最方便的遊戲線上購買平台。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
Apple以前在大型遊戲方面成果寥寥。它在九十年代中期曾經和一群授權商試圖推出The Pippin遊戲機。在任天堂、Sony和Windows電腦的遊戲光芒下,這台遊戲機基本被遺忘了。Apple的Mac App Store里有一些遊戲,但是這些遊戲都是在其他平台上推出很久之後才出現在Mac App Store里的。Apple曾經允許流行遊戲的山寨版進駐Apple Store。此外,去年有人爭論說,新產品Apple TV的遙控器有任天堂Wii手柄的風格,可能會成為“遊戲機殺手”。不過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Apple可能會發售iPhone配件一類的東西,就像Samsung推出的售價100美元的Gear VR設備。但是Samsung的設備僅僅依賴智能手機的處理能力,只能運行簡單的遊戲,這些遊戲交互不多,很容易玩膩。現在看來,Apple不太可能發售硬件體驗不完善的iPhone配件,特別是在Apple Watch的窘境之後。
對Apple來說,推出一個平庸的頭盔,或者更新電腦產品線以支持Vive和Rift這樣強大的頭盔,都不在考慮選項之內。同樣,Apple現在也不可能製造出比競爭對手簡單很多的頭盔,VR和Mac早期廣告里的PC一樣複雜繁瑣且對用戶不友好。
當然了,現在回過頭來看奔邁手機和摩托羅拉刀鋒,肯定會有人言之鑿鑿地說它們正是Apple在2006年手機市場中的一大機遇。Apple曾經為技術行業帶來過躍升式發展,再創造一次也不無可能。但是鑒於VR現今的發展狀態,近期內這一可能性偏低。
再說一遍,做VR最起碼很可能比造車簡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