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董確實是一個有魄力的企業家
在現在日元資產不斷貶值的預期下,出手豪買夏普
說明了鴻海對品牌和技術的渴望
鴻海有一流的生產成本控制經驗,市場營銷渠道全通
就剩品牌和技術的切入了
郭董加油啊
但賣掉夏普意味著日本退出液晶顯示,只剩下苦苦掙扎的索尼了。
嘿嘿
京東方2015年12月在合肥開工10.5代線
夏普擁有全球唯一一條10代線,2012年投產時公布的投資額是48億美元
但現在的優勢已經漸漸失去
此外還擁有4代線、6代線和8代線。
夏普的產能在業內排第六、第七名
比起產線,專利應該是鴻海更看重的。
鴻海在大尺寸液晶上沒有技術和人員儲備,夏普進來之後能接到更多訂單
這次郭董要的是控股權
這對夏普來說應該難以接受吧
嘿嘿
日本人一貫把好東西自己留著,連合資都很少見,何況賣給外國人?
夏普擁有的核心技術和液晶相關產業鏈必須留在日本國內
這也是夏普一直對郭台銘說不出來的原因
但這種狹隘的看法
必然導致日本核心技術產業的逐漸沒落
夏普現在已經虧了2223億日元
2015年再度虧損
2015年夏普裁員超過3000人
把墨西哥彩電工廠賣給了海信
並且從兩家銀行拿到了2000億日元貸款,但這些還不夠
夏普已經撤出了在歐洲和北美的業務,並且在其業務最大的中國市場地位也被邊緣化
如果沒有鴻海,這個品牌被分拆消失,是肯定的了
錯過鴻海
夏普的未來就不值60億美元了
因為只有鴻海+夏普,他才值這個價格
家電業被中國企業收購是大勢所趨
海爾收購美國GE家電業務
海信收購夏普美洲業務
長虹收購三洋
創維收購東芝以及德國老牌電視品牌
透過這一大批中國家電企業的"掃貨海外家電品牌"舉措
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產業鏈
中國系家電圈
成本優勢明顯
市場反饋及時
用戶體驗一流
全球市占率持續擴大
可以發現全球家電產業發展的兩大趨勢:
第一,就是海外市場成為中國家電業未來的戰略高地
第二,就是中國家電海外經營模式正在經歷一輪全面的變軌加速
接下來包括美的、格力、長虹,創維、TCL、海爾等等中國品牌家電企業
未來增長和可持續擴張的最大動力
一定是大範圍的資本併購
如果夏普能夠進入這個圈子
鴻海只要搭上這台順風車的紅利
未來鴻海的產業升級將有一個很長的增長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