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外逃危機加遽,據Investors.com報導,中國2015全年資本流出總額估計來到1兆美元之譜,凸顯中國景氣展望惡化,投資人瘋狂撤逃。
據報導,中國12月資本流出放大至1,587億美元,為當年度的次高,僅低於9月的1,943億美元。無獨有偶,離岸人民幣當月重貶2.22%,被認為是觸發資本外逃的直接原因。
進一步分析,離岸人民幣2014年貶值2.7%,當時中國資本流出1,343億美元,來到2015年,人民幣貶值幅度擴大至5.58%,而資本外逃規模也成長七倍多。
為了減緩人民幣貶值壓力,人行不惜動用數千億的外匯儲備進場護盤,使得去年年底數個月之內, 中國外匯儲備大減5,130億美元至3.33兆美元,今年在人民幣被看貶的狀況下,中國外匯儲備恐持續失血至3兆美元甚至更低。
=====================================================================
堅持不下車的陸股民,自己好自為之吧..........
其實中國幾年前就已經注意到外匯存底過高對於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囉 ~~
=====
http://202.119.108.161:93/modules/showContent.aspx?title=&Word=&DocGUID=884cc516924c49c69b15f9f5a51b1c03
一般而言,為了保證國際清償力和維持匯率的穩定,擁有適度的外匯儲備是必要的。但如果外匯儲備持續不斷地增長,就會給一國經濟體帶來負面影響。中國外匯儲備存量超過三萬億美元,已經給我國經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1、外匯儲備的收益率低,機會成本大
我國外匯儲備以購買外國國債和外國銀行存款為主,其投資回報率很低,過去幾年間一直徘徊在1%~6%的範圍內。如果用於對外投資的話,那麼收益率遠遠高於國債和銀行儲蓄,以投資利潤率比外匯儲備收益率高2%的保守估計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達到100多億美元,按三萬億美元計算,我國外匯儲備年損失將高達500億美元,機會成本巨大。同時,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優惠貸款,而且在必要時還必須對有國際收支困難的基金會員國提供幫助,此外,我國還要為每年引進的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提供大量的優惠政策,這些同樣潛藏著巨大的機會成本。
2、高漲的外匯儲備影響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外匯占款是中央銀行持有外匯儲備所對應的貨幣投放,是基礎貨幣的組成部分。央行為了維持匯率穩定,被動地吸納外匯資金,增加基礎貨幣發行,並通過貨幣乘數作用,引起貨幣供應量的成倍擴大。央行被動地適應外匯占款的波動,貨幣供給的內生性增強,縮小了央行貨幣政策的空間,影響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削弱了央行宏觀調控的效果,間接影響到宏觀經濟的穩定。
3、外匯儲備結構相對單一,面臨巨大的匯率和政治風險
目前,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所佔的比例較大,使得中國經濟發展成果承受著巨大的美元匯率風險。每當美元匯率下降或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而導致美元貶值時,中國外匯儲備都會隨之貶值,從而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另外,我國持有大量以美元表示的外匯資產,勢必會帶來一定的政治風險。假使中美交惡,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很可能會面臨被凍結的風險,使中國的外匯儲備遭受重大損失。
4、巨額外匯儲備給人民幣帶來巨大的升值壓力,加劇通貨膨脹
首先,持續擴大的國際收支順差使得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不斷增加,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增大;其次,美、日、歐等主要貿易夥伴以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作為主要依據,對人民幣升值施壓,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最後,外匯儲備的持續增加使得國際游資對人民幣匯率有上升的預期,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涌入中國,反過來又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中央銀行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必然在外匯市場拋出本幣購買外匯,導致外匯儲備和貨幣供給量增加,造成流動性過剩。在貨幣需求不變的條件下,過多的貨幣供給必然形成通貨膨脹壓力。這樣,國內物價上漲和人民幣升值會產生內外價格同時上行的壓力,使我國出口商品價格的國際競爭力下降,對貿易進出口、就業和經濟增長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