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人民幣重貶,「比賭錢可怕」錯買TRF ,本錢賠光還不夠

9月7日上午,57歲、從事日本建築設備進口的中小企業主陳亮(化名),在台北市八德路住家接受本報訪問。看著文件上,從新台幣3,000萬到8,300萬元不等的預估損失,面色凝重地問了句:「為什麼金管會與中央銀行容許這種商品出來?」

陳亮的公司每年營收1億餘元,營業純益率5~7%,3,000萬到8,300萬元的損失,代表公司至少要五年不吃不喝才能償還債務。



民眾感嘆 比賭錢可怕

最可怕的是,這個名為美元對人民幣匯率選擇權衍生性金融商品(Target Forward with European KI,簡稱TRF),

銀行對客戶的獲利設有上限、損失卻是無限。

陳亮拿賭博作譬喻:「我拿錢去澳門賭,1,000萬賭完了也就算了,現在竟然1,000萬賭輸了還不行,還要我把所有資產丟進去。」

想避匯損 反跳入陷阱

2013年底,日圓對美元急貶,以日圓支付貨款、持有不少日圓的陳亮公司,出現匯兌損失。F銀行人員提議,人民幣長線看升、獲利可期,可承作美元對人民幣TRF來彌補日圓的匯損。

陳亮公司於是在2014年1月3日、2月10日,與F銀行分別締結名目本金每期100萬美元、50萬美元,為期二年的TRF契約。公司除了賺取六、七萬美元權利金收入,另就是若人民幣對美元升至近5.9元兌1美元,公司可有最多十幾萬美元的獲利。

如果人民幣不升反貶,貶至或貶破6.3元,陳亮公司會有損失,且須以名目本金的兩倍計算損失,如此等於公司每月財務曝險300萬美元,一年就是3,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1億元,已是營收的11倍。

陳亮說,公司2003年與F銀行往來時,銀行給的信用狀額度是30萬美元,
十幾年下來增至2億日圓、約160萬美元。

公司須提供不動產設定抵押權擔保、工程合約及現金設質等,才能取得信用狀額度;然而F銀行推銷TRF時,卻完全不要求這些東西、不管公司償債能力。

這兩組TRF合約已讓陳亮公司損失新台幣2,000多萬元。今年9月到明年合約結束,若人民幣均價在6.3元,公司還得損失近89萬美元、約新台幣3,000萬元;若均價在6.7元,損失將擴至252萬美元、約新台幣8,300萬元。

如果人民幣像外電報導,貶到7元或8元,陳亮說,他已不敢估算。








快醒來,雷聲隆隆.......恐怖哦












2015-09-19 13:5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本錢 TRF
為什麼公司做那麼大~

又有之前雷曼風暴引以為鑑~

還會沒搞懂商品內容就被騙??



玩這種都要簽 風險告知意向書...
這位老闆是有吃到甜頭...

美國結束QE的時候..就該災死..
日幣開始急貶=美元要大涨了..這是基本概念.
日美同盟 貨幣匯率最愛搞鬼..
日幣大貶=出口競爭力提升 海外產業美金計價匯回本國=大賺
日幣大貶 亞幣就準備貶值了..
亞幣競貶? 人民幣獨升?




ebola01 wrote:
9月7日上午,57...(恕刪)
ebola01 wrote:
9月7日上午,57歲、從事日本建築設備進口的中小企業主陳亮(化名),在台北市八德路住家接受本報訪問。看著文件上,從新台幣3,000萬到8,300萬元不等的預估損失,面色凝重地問了句:「為什麼金管會與中央銀行容許這種商品出來?」(恕刪)


這其實換湯不換藥, TRF換個名字而已,大家可能以為這很新,不過簡單來說Target Forward with European KI白話一點說就是"目標匯率遠期契約-歐式", 而歐式期指都是只能到期才能平倉決定你是盈或虧, 不像美式可以隨時平倉.

既然說的如此清楚, 想當然爾, 這種歐式選擇權契約會讓你平時在賺的時候放鬆戒心, 甚至你還願意加碼, 但殊不知匯率往往都是反轉直下或直上的, 平時賺的時候也許你還會投更多, 但是"總有一天"這個匯率要升或跌,而且非常之快.

跟契約目標匯率不同的時候, 金融機構知道你無法有更多收益投入的時候, 也就是他們收割的時候. 賠了錢還一直跟你簽契約不用拿錢出來的時候...那是因為你還沒被掏空, 等到你空了 自然也是破產的時候了.

用台灣的名稱理解的話很類似雙元貨幣選擇權~結構型產品的一種, 結構型商品2008年以前叫做連動債, 換個名字稍微改改內容再繼續賣, 金融機構用於轉嫁風險至投資人的一種工具, 簡單的說是你以一己之力跟銀行對賭甚至跟世界對賭, 贏的機率微乎其微。



不過問到那句為什麼金管會與中央銀行容許這種商品出來?有點好笑...賠了錢怪東怪西, 賺著錢的那些時候呢...

產品其實都是中性的, 沒有人逼著你買, 偌大企業, 竟無金融專才? 我想更多是貪念所致.

其實你賺的時候也就是銀行賠的時候, 只不過他們會想方設法讓他們賠的變成賺的, 而且他們的消息、籌碼、資訊都比你廣, 能更好的利用這些資訊及時間, 這樣他們才能反敗為勝. 在這眾多差距過大時, 加上他們有紀律, 而一個人更多的是貪念, 你怎麼贏?


並且我不認為銀行有錯

ebola01 wrote:
2013年底,日圓對美元急貶,以日圓支付貨款、持有不少日圓的陳亮公司,出現匯兌損失。F銀行人員提議,人民幣長線看升、獲利可期,可承作美元對人民幣TRF來彌補日圓的匯損。

陳亮公司於是在2014年1月3日、2月10日,與F銀行分別締結名目本金每期100萬美元、50萬美元,為期二年的TRF契約。公司除了賺取六、七萬美元權利金收入,另就是若人民幣對美元升至近5.9元兌1美元,公司可有最多十幾萬美元的獲利。

如果人民幣不升反貶,貶至或貶破6.3元,陳亮公司會有損失,且須以名目本金的兩倍計算損失,如此等於公司每月財務曝險300萬美元,一年就是3,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1億元,已是營收的11倍(恕刪)


在那個時間點來看 人民幣確實是長線看升 大家可以回想前幾年人民幣無論是定存, 保單, 債劵, 反正所有與人民幣計價的東西確實是很夯, 並且股市緩步升起甚至一飛衝天, 在四月時達到頂點, 在這樣的時間及趨勢下又有多少人是清醒的.

至於為什麼用人民幣做, 那是給你在當時看起來更容易贏的一個貨幣去彌補虧損. (不過我相信金融機構的紀律一定知道市場將會在很快的時間反轉, 所以訂制了兩年契約), 他們在客製化我想早已想到這兩年的時間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 果不其然一年半的時間客戶就輸了, 並且對銀行來說客戶曝險太高,相對銀行也要考慮這情況 在最適當時機時才要收割, 否則客戶若有更多的財力, 一定又可以繼續簽約讓你凹回來的.

目前美金對人民幣是6.3675, 而訂契約的那時2014.1.3號是6.0412, 2.10號是6.0534, 反而對客戶更有利一些. 因為升至5.9就能多賺, 往上到貶破6.3才會損失, 用這兩次匯率及成本加上他所收入的權利金我幫他算了一下買在是6.04523的匯率 往下算了一下只要再升0.14523就會賺, 再貶0.25477才會虧.

不過輸時兩倍名目本金這條才是致命傷...給你一些匯率空間無所謂, 在兩倍這點上 才是未來要吃你的地方. 但是他依舊賭了 怨不得人.

而且大家可以再看看這張美金對人民幣的兩年圖



也許大家看後來趨勢對投資者不利, 權利金逐步被侵食, 但是正如我前面所提到 "至於為什麼用人民幣做, 那是給你在當時看起來更容易贏的一個貨幣去彌補虧損."

用五年圖看的話的確是對客戶也許最好的時機點. 所有東西都是之後才會揭曉, 所以在這也不得不佩服金融機構訂的點位...並且準備要收割了,似乎客戶沒有太多的財力訂定契約,否則也許再過一兩年...又是客戶贏了.



市場就是那麼的微妙......當市場一片樂觀時你要開始見龍在田萬分忍耐,當市場稍轉時,你要潛龍勿用等待時機,才能飛龍在天離高點不遠,乃至於亢龍有悔居在最高點時時醒思注意自己的行為,如此循環不息.

該老闆這時跌破虧損了 才出來講話...同時也相對應到了這一段的走勢. 也推敲出了他的心理走勢.

雖然前面差一點破6.3最高落在6.27的位置,但沒有破, 2014以來還讓他穩穩的賺了權利金 至少也沒虧, 這到今年8.7號才破,不過因為那時經濟狀況惡化到一個極致, 加上全球無論真消息假消息, 一片悲觀, 市場必需要有一個釋放, 這時匯率才出現了後來的狀況, 這時才跳出來喊救命...我不以為然. 前面那段沒賠錢的一年半哪去了?

不要以為投資人一直就是值得同情可憐的. 沒有一個投資人是值得同情的, 因為當初的決定都是他自己的決定. 哪有賺錢笑呵呵, 賠錢裝可憐的道理, 若是這樣我也只能呵呵了. 反而銀行一直執行著他們的任務,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只為盈利, 即使虧了因為這些錢不是它們的所有 可以保持平常心. 可是客戶, 也許那些錢是他的所有, 所以特別關注失去平常心, 但歸根到底他起初是為了什麼? 可以反思。
前面9次贏到

1次給你說 bye bye

該如何解套 ??

呵呵 銀行會幫你損失的金額

客製化一個商品 看你要不要再續凹

明年假設有碰到觸碰點 就可以損益兩平了

EX:人民幣認賠殺出 改玩台幣兌美元

假設明年9/19日 台幣兌美元 有碰到34.5元

你就可以賺回來 要不要凹?
自己貪心賠了錢還怪別人,只要比台幣定存利息高的投資都有風險!
銀行推的產品不要買,但銀行股..........買.
金融股少碰 銀行在海外曝險的金額多少 散戶不知道..
簡單舉個例 前陣子大陸有間公司赴美風光上市的公司.股價破百..
現在跌破承銷價..
股價破百的時候 那銀行投資 算不算在財報裡?
現在跌破承銷價.那要不要認列虧損?
當然股價起起伏伏.一時價跌不算甚麼..萬一腰斬?
那賠的可不是幾千幾百萬的 那可是 億來億去的...

還有前幾年 房地產飆漲 金控資產也是倍翻..但此時房地產不好..資產重估.那也不會比較好看..


做日幣生意,卻跑去玩人民幣TRF,連和本業對沖避險的機會都沒有,而且身為老闆,簽文件都不研究一下,這和雷曼債時一堆小老百姓有本質上巨大差異,真的很難讓人同情。

pineman wrote:
做日幣生意,卻跑去...(恕刪)


人在逆境時往往會做一些末明其妙的決定容易受騙的...不要太苛責被害者..忘記原兇首惡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