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問PEG(本益成長比)算法

PEG=本益比除以EPS年增率

用這方式來估算股價合理性,但是如果我要算的個股有某一年他的EPS比去年衰退,那該年度的PEG就會變成負值

這樣除非排除掉那一年,否則就很難找出目前該個股的PEG是否屬於歷史篇低水位

我目前的PEG算法是

預估今年的本益比/((預估今年的EPS-去年EPS)/去年EPS)

不知道我這總PEG算法是否合理?

也請版上的大大可以對PEG提供一點經驗之談

謝謝
2015-09-17 19:58 發佈
這個理論是由英國投資大師Jim Slater提出的
由公式來看,有三個前提之下才成立
(1)不能是負的本益比,(2)EPS是正成長的,(3)EPS應該是未來預估數字

likedog wrote:
PEG=本益比除以EPS...(恕刪)

likedog wrote:
PEG=本益比除以EPS年增率

用這方式來估算股價合理性,但是如果我要算的個股有某一年他的EPS比去年衰退,那該年度的PEG就會變成負值

這樣除非排除掉那一年,否則就很難找出目前該個股的PEG是否屬於歷史篇低水位

個人看法是 這段文字上的含義
是指目前PEG 與歷史PEG的"比較"

請注意"比較"2字
如果樓主是以歷史PEG
作為EPS或股價起伏的判斷工具
像是該公司在大盤大跌,公司遇到某某危機 的風險分析
是可以透過比較來探究 PEG變負值的年份
公司遇上哪些外部狀況 會有不利影響

但如果是 直接 以歷史PEG做股價評價
以及對穩定成長的標的 用歷史PEG推估未來PEG
那就不應該是排除掉負值年
而是直接排除掉這個標的
亦及 歷史PEG推估未來PEG
應該是在認同該公司 未來一年會如過去一樣穩定成長

畢竟PEG本身的目的
就是要找出成長的標的 而非有衰退可能性的
否則世界上每個標的 都排除掉衰退的部分
那通通都會是成長標的 沒這個道理



likedog wrote:
預估今年的本益比/((預估今年的EPS-去年EPS)/去年EPS)

如果分母是指 EPS的年增率
以這個理論 似乎可以視為合理
不過最難的地方 還是預估內

個人想提出一個問題
就是PEG要多低 才是(台股?)的低估區間

這個指標 在西方有不少人使用
創始人在英國 喜好的PEG是0.66
在美國有不少投資人 喜好的PEG是1
印象中 彼得林區的著作認為是1.8

也就是說 不同的市場適合的PEG似乎不會一樣
(若是你的標的是台股) 樓主自身喜好的PEG
也該試著做修正 並且驗證是否合理

像是美股績優股的歷史PEG 與成功投資人的喜好PEG下緣
對比標的市場的績優股的PEG 並思考自身喜好的PEG下緣為何
peg 我認為應該解讀成PE除以未來平均成長率比較能反應未來的真實狀況
如一家公司PE是20,而平均成長率是8%, 那PEG= 20/8=2.5

彼得林區的選股策略,記得標準訂得蠻窄的,PEG要小2, 1 最好。
以現況來看,這標準太嚴了,勢必要放寬,數字多少,可能要自行衡量.
我的經驗之談就是不要預測未來
明天股價是漲是跌-不知道
不知明天狀況如何預估今年狀況?
預估今年EPS準確率有多少,10%,50%,90%
如果能準確預估就知目前股價是否合理
不需費神推算到PEG.....
至道無難,惟嫌揀擇。
再複雜的公式都是學術殿堂的推理。
若僅是學理的推究,很好,很學問。
若是運用到實際股市中,仍屬揀擇。

likedog wrote:
PEG=本益比除以EPS...(恕刪)

這是一個很好的公式!!! 但是實際上.用在實戰上有盲點...畢竟是由學者提出來的!!..

如退休大所提的重點:"能準確預測今年的EPS".光這點就已經打敗N多的操盤人了

這樣講還很難理解>
簡單的講,我們再經營台灣的企業(不含承包工程產業).通常訂單能見度都只有一個月..能超過三個月的!在行業中都有排上名了

換成數字,APPLE如果一年銷售一億支手機,鴻海代工費100元/支=100億台幣, 這點獲利數字怎麼可能養的起兆元的鴻海帝國....所以實戰上郭董不能單單只賺代工費.....這就是PEG的盲點!

世界上最有名例子的就是中國崩潰論!! 出來10幾年了! 所有崩潰理論都是對的!數字也都是對的
但實際上...中國頭好壯壯.又活過了10幾年...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一個人人都知道的指標
用處不會太大...

股海神經 wrote:
peg 我認為應該解...(恕刪)


謝謝您提供的分享

我就是想要用來比較,因未當選股的時候,會碰上兩個不同產業的兩隻個股,這兩隻個股都有成長性,所以想用PEG來篩選,但是就會遇上她是不同產業,就算我用了PEG,也可能不適用。因為不同產業個股的PEG大小都會不同。

PEG只能和自己歷史來比,或是和同類型的股票來比,但是不同產業的兩隻個股,若都有成長性,那該如何取捨?

這是我目前煩惱的問題

不知道您是否有這方面的經驗可以分享?
likedog wrote:
謝謝您提供的分享我...(恕刪)



建議你買這本書,請注意書名,其他林區的書我看了沒心得,就這本最有用
pe 或peg , 只是一個條件,其他還有很多因素要一起考量,然後再擇股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