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走的路子跟1990時代的日本差不多,同樣海島型、無天然資源、出口導向。


2015資料統計至 2015 八月底,今年至8月底"新增"人口只達去年的一半強......
這次恐怕不是只有人口紅利消失這麼簡單而已,台灣目前的地位,可有當年日本的強盛?
可悲的是,這兩時期的主政者作為卻差不多。
Did nothing, or did something irrelavant............
台灣經歷了接近連續50年的GDP成長(扣除1973第一次石油危機,2002、2008金融危機,循環週期越來越短)

如今要面臨人口紅利消失,超高齡社會,與不可能負擔的起的財政結構(政客支票、錯誤的政策、貪汙腐敗)。
台灣經歷了接近連續50年的經濟擴張,如今要轉向了。
這是過去這三代人都沒遇過的事情,誰說每次一定都一樣?
誠然,我們還有機會,只是狀況真的不樂觀。
經濟體的萎縮,週轉的下降就是必然,我們是出口型國家,所以沒辦法像瑞士一樣小而美,我們內需佔GDP比重很高,所以人變少->需求減少也一定會受到影響。
(想想過去幾年GDP成長有多少是因為不動產炒作的財務美化?)
我們被政治、商團、媒體操弄,所以我們連自己內部都統一不起來,怎麼去對外擴張?
政治與經濟密不可分,政治是為了完善社會的運作,社會的運作就是經濟的循環,目前的經濟的循環架構就是為了要擴張。
我們需要轉型,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
我們還有機會在經濟萎縮的狀況下,安穩地度過這個轉折期。
我們仍有轉機,卻不是在目前這樣的制度上
資料來源 ,台灣主計處。Trading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