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有件事情很疑惑! 每當原物料上漲時 各種民生物品會跟著調漲 可是當原物料下跌時 卻不見民生物品調降
台幣之前很強時 也不見 東西調降多少 台幣貶值時 進口商就說經營不下去 要調漲
那按照這種情勢 那東西只會越來越貴 台幣貶或原物料漲 售價就漲 台幣生或原物料下跌 售價維持不動
(以上是指相對多數,當然有少數有做到調漲、調降)
真心請教 還是說...其實這一切不是那麼簡單,那上述這種情況算是正常還是不正常?
mike61550 wrote:
小弟有件事情很疑惑! 每當原物料上漲時 各種民生物品會跟著調漲 可是當原物料下跌時 卻不見民生物品調降
台幣之前很強時 也不見 東西調降多少 台幣貶值時 進口商就說經營不下去 要調漲
那按照這種情勢 那東西只會越來越貴 台幣貶或原物料漲 售價就漲 台幣生或原物料下跌 售價維持不動
(以上是指相對多數,當然有少數有做到調漲、調降)
真心請教 還是說...其實這一切不是那麼簡單,那上述這種情況算是正常還是不正常?
台灣大部分物資都是靠進口,台幣貶值5%,成本也最少成長5%。
另外好不容易能漲價,商家很難趁物資成本下降時也跟著降價,因為當成本下降時就是你的獲利空間增加。
再來另一個角度來看,當你直接做現今的降價後,未來要漲回去就很難,因為一漲價客人又跑光,寧可用物質上的活動也不輕易調降價格。
原物料到終端售價, 其實有一小段距離, 生產者庫存裏的貨料, 可能是幾個月前進的, 當時可能
還貴著, 所以這部分的料所做出的商品, 按理是仍然維持舊價不降來賣, 先不說良不良心, 正常
的商業邏輯就是這樣. 至於原物料降價後若有再進新的料, 那麼成本有下降的情況下, 自然有了
產品售價調降空間, 那這是籌碼, 但未必會馬上用.
台灣市場上向來忌諱 "喊敗市", 這也包括自砍價格在賣東西, 有在做生意的網友或許更能體會
到一點, 就是不怕很會賣的競爭者, 反而怕不會賣亂砍價的對手... 因為不會賣的人, 往往不
懂得控制價格, 輕易就往下喊價, 造成敗市 (市場行情往下跌). 所以生產方(包括通路)基本上
存在一個有趣的潛規則, 就是非到萬不得已, 大家都不會隨便往下喊, 因為一旦喊成消費者心理
預期長期下跌, 都在觀望不買, 那反而所有廠商一律受害.
消費者基本上是羊群, 數量多卻沒有威脅性, 所以才會有人搞起團購, 以量制價, 但再怎麼團
購, 通常也無法團到足以形成威脅性的獨買壟斷, 勉強算上一例是之前的滅頂計劃, 弄到廠商
確實不得不降價以對. 就聯合行為來看, 消費者遠不如上述的同行行業潛規則, 所以往往消費
者羊群要把價格往下拉拉不太動... 誰會怕一群羊呢?
1、對上游廠商來說一次來大量的單對他們的效益不高,所以想說用大數量的訂單來壓低不見得有效,上游廠商要的是長久且穩定的單,所以想便宜可以,先簽合約,等你叫到合約上的量時就給你折%數,再到另一個量時給你回扣(今年宏達電一次性認列損失就是在清這些合約,要重新處理零件的合約)
2、你賣什麼價格上游廠商會控管,尤其是越大的實體賣場或是越大的網路賣場,理由很簡單~~~他們不想因為你亂賣價格而破壞他們商品在市場的行情。如果他發現你價格降低或是亂賣的話,廠商要不是把你斷貨或是不給你活動優惠,不給活動優惠的話就是你叫多少數量就花多少錢買,沒有%數、沒有搭贈、甚至沒有貨給你。
3、拿進口來說,東西進到台灣時,商品原廠藥賺錢、代理商要賺錢、盤商要賺錢、零售商要賺錢,能夠給你的降價的幅度基本上縮水到趨近0,且代理商、盤商甚至零售商都會培養業務或是帶有業績獎金的工作,業務的獎金從哪裡來這就不用多說了。
綜合上面觀點,零售商肯定不敢隨意降價,除非被媒體盯上才有可能(還要猛盯),要回饋消費者的話用送贈品會比較有實際效益(例如買大送小、買大送大之類的),送你商品時是跟你說這個商品市價多少,但是實際送你時店家只會虧進貨價,另外一個好處是你把商品的量衝出來了,外來跟上游廠商叫貨的談判空間也變大。
kantinger wrote:
錢有不想多賺的嗎?
客人有奧客,下游零售商也有奧零售商。
舉例來說,假如你是iphone代理商,這時的iphone市價是26000元,你用批發價20000賣給零售商,結果其中一個零售商賣19999元來破壞市場行情。此時其他零售商不會跟上游的你抱怨嗎?然後這個亂砍價的零售商不會把你代理的商品價值大大破壞嗎?這時的破壞只有消費者得利,零售商到代理商全部都有損失。
kantinger wrote:
如果在國力強的地方
反壟斷 反傾銷 跟價格操縱 會不會早出動了?
用零售商角度來,當你的商品數量有限時,你會優先把商品賣給誰?我會優先賣給會定期大量購買此商品的客人,甚至為他保留直到他上門,寧可跟其他客人說此商品缺貨或是此商品被預訂了。
你只是針對幾個不乖的零售商讓他們拿不到貨、沒用明顯低於成本的價格出貨給零售商,這時反壟斷 反傾銷不會成立,至於價格操作任何一個國價的商家都會做。舉一個例子:當龍蝦產地的產量減少時,為什麼台灣廠商不容易拿到貨,中國廠商卻容易拿到貨?因為中國的廠商有能力大量且穩定的叫貨,他們就有優惠取貨的權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