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的看法,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假如你有一千萬,買了興櫃股票,等上櫃後,一年內賣出要課15%的稅
我以漢翔為例,漢翔當初競標價格在24元,扣掉今年除息0.92,今天股價收在39.15,還原股價是40元左右
40/24=1.66,因此漢翔的獲利大概是660萬
假如你獲利660萬,那要繳99萬的稅給政府
於是你想等IPO一年後賣,這樣證所稅就可以少一半,繳稅金額會變成49.5萬
因此這一年內這一千萬就不會創造成交量
以漢翔一擋來看,當初ipo大概吸收100億
這100億可能會有一半就是50億選擇一年內不賣出
因此市場上就少了50億的金額來產生交易量
當越來越多的資金被ipo卡住,成交量自然下降
成交量一下降,股價自然不會漲,因為沒錢追價
久而久之就變成目前台股這種低成交量的現象
除了ipo之外,因為買賣興櫃股票也要證所稅
所以興櫃也是卡住一大堆資金
大家發現興櫃資金很難抽出之後(買賣都要報證所稅,一般人不知道怎樣報證所稅,而且也很麻煩)
大家就不願意買興櫃股票,你可以從目前興櫃交易額看到,成交量真的很慘
因此興櫃股票價格不好
因此興櫃公司也不願轉上櫃,因為ipo募集的金額變少
後來想興櫃的公司看到興櫃沒成交量價格又不好
於是就不願意興櫃了
沒人要興櫃上櫃,資本市場的籌資功能死掉了
接下來,就是工總的那句話,企業告別台灣
以上是目前證所稅所已經影響到的狀況
未來的趨勢會是
台灣企業會選擇到其他國家(特別是大陸)掛牌,台灣資本市場萎縮,證卷業大概會再有一批人失業
年輕人會選擇到國外就業或創業,年輕人國外就業造成台灣稅收更少
年輕人國外創業(拿好點子去大陸創業,因為那邊市場大,創業資金容易取得),你應該會知道的就是台灣失業變多,薪資減少
情況大概是這樣子。
只要稅負是會有 "持有一年以下獲利15&的稅,持有一到三年獲利變成7.5%的稅,持有三年以上稅負變成3.75%"
教課書上寫著一定會影響到交易人的買賣意願,一定會減少成交量.
就像新定的房屋交易所得稅,持有六年以上有400萬的免稅額,一般人都會希望持有6年以上,來獲取法定的減稅額
所以證所稅是會減少台股的交易量的,那些官員其實都很清楚這件事情.
資本主義下能賺錢的就是出口那回事,
國家沒了稅收,公務員再高級也只能一邊涼快去。
希臘化就是這一回事。
而股票比其它國家跌幅重對於散戶來說當然是搶反彈的機會,
但基本面的改變,你搶的反彈幅度也會縮水,價差變小,區間改變。
爽一小小的時間,一被套到就可能天荒地老;
因為搶反彈與拉高出貨的人也變少了。
Adfn wrote:
假如你有一千萬,買了興櫃股票,等上櫃後,一年內賣出要課15%的稅
我以漢翔為例,漢翔當初競標價格在24元,扣掉今年除息0.92,今天股價收在39.15,還原股價是40元左右
只要稅負是會有 "持有一年以下獲利15&的稅,持有一到三年獲利變成7.5%的稅,持有三年以上稅負變成3.75%"
教課書上寫著一定會影響到交易人的買賣意願,一定會減少成交量....(恕刪)
對我來說 完全沒影響
到目標價位就會賣
獲利的7.5% 才多少?
值得你在到達目標價位後 繼續持有股票? 增加風險?
更別說後面的 獲利的3.75%了
就你的例子
1000萬可以買416張 24元的漢翔
40元賣出 可以獲利 (40-24)x1000x416=665.6萬
要繳的證所稅是 665.6萬x15%=99.84萬
持有一年以上 減免 99.84x0.5= 49.92萬
不過你看一下 40元的翰翔跌到38元
-2x1000x416=83.2萬
跌個半隻停板 就快跌掉你的證所稅了
你還在乎什麼減免???
不過說這麼多... 都是白講
有些人會找方法避掉這些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