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收入-支出、有餘額再拿去存款可是今天看到的卻是收入-存款、才能用來支出來源http://cr-google.blogspot.tw/2015/01/533.htmlhttp://www.cmoney.tw/learn/course/cmoney/topic/1709若考慮到通膨、及收入不足請問後者的用意是什麼?生吃都不夠了,還曬干?
這個問題我來說說唄.富爸爸窮爸爸裡面有說到這個問題.一般人就是認為收入先扣掉支出之後再支付自己(有閒錢可以去存或是玩樂)但是書裡面說的是收入要先支付自己之後再來支出.說到這邊總會有人疑惑著說,那錢不夠該怎麼辦?沒錯!!就是要這樣,但是為什麼呢!?因為人很容易習慣安逸的生活,所以一旦收入減掉支出剩餘的錢,即使不多的話.大部分的人就會想說省點花直到下一次領薪水的時候.一旦收入先扣掉支付自己的金額後,剩下的錢不夠支出時該怎麼辦?對!!就是該怎麼辦~ 人不會自找麻煩,問題一來就只好解決了.沒錢就想辦法籌錢出來,這就是觀念的轉變.有個例子就是現在環境不好所以很多人不敢生小孩,有個人擔心現在的薪水不夠用.遲遲不敢生小孩,有個朋友跟他說:只要小孩一下來錢就會跑出來了.這個意思不是說小孩一出生不夠用就去搶還是錢會自己跑出來.是說小孩一出生當發現錢慢慢變得不夠用時,以前不願意加班的會去加班了.即便沒有班可以加的話,也會想辦法去打工獲得足夠的金錢來解決.就是人沒走到那個位子是不會激發出人的淺能的.安穩的吃別人的頭路工作著跟沒事辛苦的去創業感覺很類似.
nekonizero wrote: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收入-支出、有餘額再拿去存款可是今天看到的卻是收入-存款、才能用來支出 對有高度自制力的人而言 其實沒什麼區別但對消費習慣無法自律的人來說,強制先儲蓄 他才有辦法把錢存下來就像信用卡一樣,有人會刷到爆 但是有人就不會PS>當然如果今天你的收入已經不夠你支出那就不用談什麼儲蓄了....
nekonizero wrote:收入-存款、才能用來支出...(恕刪) 收入-存款、才能用來支出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不用想得那麼複雜,意思就是要強迫儲蓄~如果您是個月光族,那麼您先試試看每月薪資一進來就轉3000元存零存整付一年下來就存到36000元+利息這樣一年下來,會不會覺得很苦呢?1個月少花3000元會不會覺得日子很難過?如果不會,隔年就增加每月存5000元,不知不覺錢就這樣存起來了耶!而且會愈存愈有成就感,不知不覺就會想存錢,而減少無謂的開銷如果相反 收入-支出 剩下的再存款這樣可能就存不了錢,因為人的克制能力很薄弱想說還有錢可以花,就不會想到要存錢...這就是月光族的由來~
好吧!來說說我以前沒生孩子時~收入-存款!!一年下來~~可以存到12萬!有了孩子後~~收入-存款=不夠用所以變成~收入-支出=存款!有時候可能月月光大人可以省~小孩的吃喝拉撒 難省!不過孩子大一點 似乎會好一點!
這 常去的BLOG 有看到一篇文章寫的文章內容是說 每個月的支出 是可估算出來的要理財 一定要懂得 "規劃預算"當支出無法減少時那 收入-儲蓄 =支出 的公式 就爆掉了不然就算可以達到 也稱不久因為這樣的生活會很痛苦的 當然也要看這 剩下的支出是多少!!SO 這公式 我想 比較是適合 平常花費就比較多的 或是 極端 想省錢的不管哪一個公式 最主要的是說 要存錢!!!捷錄常看到很多文章 DM 說 收入-儲蓄 = 支出甚至有得更大膽的 會說 收入 - 儲蓄 - 投資 = 支出會這樣說 也沒錯 有他一的道理在 只是 板豬覺得他的優點不太符合板豬的想法這時後 這公式就會多追加個 這支出 要檢視 想辦法省 想辦法減少 <----這公式的優點在板豬的想法中 要理財 是由規劃開始 每個月都已經規劃出 支出了然後要在這支出中 再去省 這..... 或許對阪豬來說 有點難度拉因為板豬 希望快快樂樂的理財 而不是 嘞緊褲腰帶理財而且當支出 估計後 要再去省 就是要犧牲了 如少聚餐 少出去玩而這犧牲 不是一個月兩個月 而是每個月!!除非你只想要短短的幾個月這樣理財是長久的!!! 短暫的想達到目的 可以另外規劃公式 哪個在前面 後面 執行面 大不同目的不同 想法也不同 沒有哪個公式 是一定的
THS99 wrote:這 常去的BLOG...(恕刪) 講到投資本來也想逼自己每個月存個三五千元買基金但是在國外,都是交給專業經理人去處理一般人只需要安心買基金就好不用下去什麼放空、買股票(對我這種外行人來說,投資術語根本就天書,聽不懂在幹嘛)但是台灣就算買低風險、穩健型好了漲的時候沒有高獲利有力跌的時候卻一樣慘這樣叫人怎麼安心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