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866 wrote:來做個研究吧! 不要整天喇低賽 各國指數還原除息意思就是把除息消失的指數再加回去!台灣 沒有香港 沒有上証 有美S&P500 有美道瓊 有德國 有日本 有有沒有高手可以指出錯誤?感恩! 我不知道我的 想法 對不對 耶 現在的 加權指數 的 本身就是 所謂 加回去 的 指數報酬指數 的話,只是用 美式方法 講出 這個 數字 而已 我不是講哪邊錯誤、哪邊沒有錯誤我講的是不一定 非得要用 美式方法 講出這個數字
eric866 wrote:水云 wrote:我不知道我的 想法...(恕刪) 台灣加權指數是沒還原的指數報酬指數是證交所編制的 我的話裡面,包含很深的含意 我這樣說好了那些「被扣除的點數」不論是 發 股票 給 大家、還是 發 錢 給大家 發完後,創不創造 經濟活動 如果 創造 的話表現 還是 不表現 在 證交所編制的 台灣加權指數 上 很多人以為說,不要啦,用 美國 那種 方式 不管怎樣,不要 扣除 就好了啊 就好像說,假設 存 銀行 一萬,利息 100 元,拿 100 元去花,銀行 本子上 還是寫 10100 一樣
通常編列的指數有分為"價格指數"與"報酬指數",前者就是只依據成分股的股價加權而得到, 後者則是把所有股息再投入計算,這跟哪一國無關, 一般所說的SP500本身是價格指數, 它另外有個報酬指數(Total return)的版本不過不管怎樣, 指數本身採取何種方式編列, 跟你的盈虧無關,不要認為價格指數就如何影響你的權益,到現在還搞不懂為何除息要從股價中扣除的投資人(本版多的是), 甚至認為這不合理的, 乾脆收一收別玩了
各國股市的指數在面臨除息的時候都是不做另外調整,任其自行回落所謂股價指數其實是指市值 / 基值(某一個時間點的市值) 的比例指數化 (簡單說*100)除息的時候因為參考股價會扣掉息值,往下調整所以市值會變小道瓊也好,s&p500,恆生,上證 這些指數都是沒有把除息的影響加回去的把息值加回去,自high的效果大於實際效果不然為什麼證交所不用還原指數來代替加權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