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教 wrote:
KELLY8116
熊市結束了嗎?我覺得太樂觀了
devine大應該是看媒體報導的吧?
媒體報導看看就好、還是要有自己的判斷
我的發言大都是哈拉而已,
如有得罪不要太在意。
2022年8月16日 週二 下午6:53
富邦金 (2881-TW) 旗下富邦產險前 7 月防疫險賠款高達 139.8 億元,重壓資本適足率 (RBC),董事會今 (16) 日通過增資案,增資金額 150 億元,預計於第三季前完成,屆時可挹注公司 RBC 增加超過 100% 以上。
面對先前大量湧入的防疫險理賠申請案件,富邦產險表示,為了儘速履行對於保戶的承諾,所有理賠人員不辭辛勞利用週末假日時間審理賠案外,也特別增聘工讀生協助整理賠案文件,希望早點將理賠金送到保戶手中,因此單 7 月理賠金額高達 91 億元,約 20.8 萬件,累計前 7 月防疫險賠款為 139.8 億元,約 33.3 萬件。
富邦產險 2022 年 7 月稅後虧損 12.2 億元,累計前 7 月稅後虧損 45.87 億元,主要就是受到防疫保險賠款影響,此外,對於已發生但尚未報案或未決的案件提存自留賠款準備餘額 83.7 億元 (若不考慮再保因素之直接賠款及準備則近 300 億元)。
正因為防疫保單理賠壓力沉重,富邦產險表示,公司上半年 RBC 為 225.8%,截至 7 月底 RBC 尚超過 200%,但為強化資本結構、確保公司履行保單契約的能力,富邦產險董事會今日通過增資案,增資金額 150 億元,預計於第三季前完成。
同時,富邦產險也啟用自動核賠輔助系統,持續加速理賠作業處理,以履行對保戶的承諾,保障全體保戶權益。富邦產險表示,對於因理賠案件大量湧入而無法如期收到理賠金之保戶,自申請文件齊全且公司受理收件後,若超過 15 日以上才核定給付時,便會以年息 10% 加計延滯利息,再次感謝保戶的耐心等候。
能無所謂的投資,才是真正的投資
gds88 wrote:
我在抓富邦金及國泰金第二季底的每股淨值習慣用第一季減幅再乘以二來計算:
富邦金:2022第1季每股淨值$64.3,去年底每股淨值$70.84,每股減少$6.54;第2季底推估$64.3-$6.54*2=$51.22
國泰金:2022第1季每股淨值$51.33,去年底每股淨值$61.35,每股減少$10.02;第2季底推估$51.33-$10.02*2=$31.29
以此標準來推估潤泰全及新的第二季底每股淨值真的有趣了~全只要等幅減少就變負值了~
報載富邦金第2季普通股每股淨值為44.98元,比我估計的還差,一下子退回4年前的水平~
這次,防疫險事件,對其信譽是一大損害,經營高層要深思啊~
明年的股利,有點好玩了~
今天我投資 wrote:
富邦金(2881)19日下午舉行第2季法人說明會,公布上半年稅後淨利694億元,年減21.3%,每股盈餘5.62元,稅後淨利及每股盈餘仍居業界第一。不過,淨值為6,268億元,普通股每股淨值為44.98元,較去年同期淨值達8,419億元、每股淨值75.01元明顯縮水。(恕刪)
去年同期是增資前股本,所以淨值計算基礎有差異。我比較有興趣看富邦金2022上半年是如何應對當前金融變動:
很明顯富邦在第一二季大力減碼台股(應該是為了實現獲利美化財報),而且反手加碼國內外債券,尤其是國外債券,很期望富邦七月起有回補台股,這就厲害了。另一個關鍵點是九月的FED升息,如果升息影響到債券殖利率衝更高,那淨值向下修正,極可能再度發生。
補充:
淨值減少到底會不會影響公司獲利?當然不會,除非像潤泰全、潤泰新玩槓桿過頭讓淨值變負數差點下市;但淨值減少卻代表這家公司有某項或某些資產在減損,如果很不幸的那項資產又減損到「低於成本」,那短期內公司就無法靠它來獲利與美化財報,結果也就間接影響到公司獲利了。

有神快拜 富壽股市海賺近545億
2022年8月20日 週六 上午4:10
富邦人壽穩坐壽險業股票投資王。上半年台股回檔逾18.6%,美股亦下跌15%~30%,富邦人壽前六月仍在股海之中,實現近545億元的資本利得,創同期新高紀錄,台股年化投報率高達21%,國外股票年化投報率亦近15%,讓富壽上半年稅後純益632億元,亦坐穩壽險獲利王。
富邦人壽上半年估計,處分的台股部位高達數百億元,到6月底止,其投資台股總市值降到4,233億元,占資金比重9.2%,是2020年第一季之後、即近九季以來的新低比重,國外股票則微降到2,654億元,占率則比第一季的5.6%微升到5.8%;富壽表示,已逢低加碼股利型股票,即便上半年實現大量台股資本利得,預估今年現金股利不降反增,比去年增加10%,約220億元。
富邦金19日舉行第二季法說會,富壽上半年因為資本利得表現極佳,加上新台幣貶值,避險成本改善,前六個月不僅未付出避險成本,反而有避險利益,因此避險成本是正數52個基本點(1基本點等於0.01百分點)上半年避險後投資報酬率為5.94%。
今年上半年因為升息,債券殖利率大反彈,債券價格重挫,富壽淨值項下未實現部位,由去年底有未實現獲利1,832億元,6月底急轉為未實現損失1,513億元,其中有394億元是已實現獲利,另外還有現金股利及配息後影響928億元,市價評價影響1,883億元,一來一往,上半年淨值下未實現部位少3,345億元,若加上獲利,淨值減少應在2,800億元左右。富邦金強調,至6月底富壽淨值比仍逾6.5%,是六大壽險第一高,RBC逾300%,且7月淨值已有明顯回升。
富壽強調,目前淨值下未實現損失主要是債券評價造成,股票部位至今都是有未實現獲利,且7月及8月資本市場回穩,7月淨值回升逾600億元,8月續升。
同時今年利率上揚,富壽新錢投資在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可拿到4.5%的利率,因國外投資還有10%的額度,可有效加碼海外、拉高投報率,避險前經常收益率比去年增加20個基本點;至於新契約保費上半年衰退5%,全年目標為力拚成長10%
能無所謂的投資,才是真正的投資
國泰金前7月獲利516億 產險難擺脫防疫保單拖累
2022/08/10 19:45:38
國泰金受到防疫保單理賠拖累,7月單月獲利新台幣26.3億元,年減77.6%,國泰產險並連續第3個月單月虧損。國泰金前7月獲利516.9億元,累計每股盈餘(EPS)為3.61元,續居金控亞軍。
國泰金今天公告自結盈餘,7月稅後盈餘26.3億元,年減77.6%,累計稅後盈餘516.9億元,年減49.9%。國泰金指出,單月獲利主要反映防疫保單影響,子公司核心業務動能及整體獲利仍維持穩健,國泰世華銀行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淨利續創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7月稅後淨利19.3億元,累計稅後淨利達422.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1.1%。國泰金財務長陳晏如告訴中央社記者,主要是去年投資收益基期較高所致,今年以來投資操作平穩,整體財務表現維持良好。
陳晏如表示,股債市從7月中旬起迎來反彈,國壽持續調整資產配置,7月單月國內外股利收入挹注約60億元,另外,新台幣7月兌美元貶0.7%,累計至7月底仍為避險利得,國壽準備金單月增提22億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累積餘額達到352億元的歷史新高水準。
資本方面,7月國壽淨值回升逾800億元,資本適足率(RBC)達到近340%水準,強健的資本水準及財務實力,將是面對不確定性的有力後盾。
國泰世華銀行7月稅後盈餘25.1億元,累計稅後淨利159.7億元,年成長11.4%。陳晏如指出,累計淨利息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19%,累計淨手收也維持穩定。截至今年7月底逾放比率為0.09%,備抵呆帳覆蓋率為1789%,資產品質維持穩健。
受到保單理賠影響,國泰產險7月稅後淨損18.8億元,前7月稅後淨損41.8億元,是今年連續第3個月單月虧損。
陳晏如表示,今年以來到7月底防疫保單累計已賠付理賠金額為61.7億元,7月單月理賠件數11.5萬件、單月理賠金額約40.7億元,不過自留部分沒有到那麼多,對於未報或已報未決案件,仍依衛福部公告累計確診人數而預先估列賠款準備38.4億元。
陳晏如指出,隨著疫情發展趨緩,防疫保單賠款的影響也將逐漸緩和。不過,排除防疫保單影響,簽單保費仍有雙位數成長,保險業務獲利穩定。
國泰證券7月稅後淨利1億元,累計前7月稅後淨利為8.5億元,年減4成,主因受市場交易量萎縮影響;國泰投信7月稅後淨利1.4億元,累計前7月稅後淨利9.7億元,年成長約1成。
能無所謂的投資,才是真正的投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