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不懂投資的困擾

誒...怕被認出來
新申請了一個帳號想問問大家意見
因為我完全不懂投資....
最近在煩惱著是否該試著買些股票,基金,還是房子呢
是這樣的~~
我目前年薪170k美金
只買了一間房,還有房貸
想留著慢慢繳,至少報稅時可以抵些收入
現在每個月稅後所有帳單繳完還剩4千多美金左右
老婆那裡不計
請問大家...我該再買間房子來出租用嗎?
還是試著買點股票或是基金呢?
一直以來多餘的錢就存到銀行裡
最近覺得這樣好像不太適當~~
請大家給我點意見,謝謝!
2015-04-14 7:4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困擾
nrx wrote:
誒...怕被認出來
...(恕刪)


樓主你的命格就是賺本業

年薪17萬鎂
應該不是老板吧

投資就要有點老板的性質
樓主有想過自己創業嗎
沒的話真的建議專心守本業就好了
風險最低的投資
為什麼怕被認出來???如果你不想買房可以拿個三萬元先試試買股。感受一下跌跌漲漲的感覺....
我剛開買看一下漲一下跌超緊張,現在不會了。如果賠錢不要太難過...
記取教訓就會越來越好....
買了就會努力想懂,因為你不想賠錢。
我遇過一個人很想買股票,也看很多書,但從沒真的買。但又很想賺錢,怕賠錢,這樣是沒有意義的...煩惱


我在剛入股市前請教幾位在股市賺很多錢的長輩朋友,他們給我幾個原則,我當時也完全不懂,現在稍好點。但報酬還不錯。
在此轉送給你
第一,只能用現金與閒錢
第二,若賺差價到了設定點一定要賣,不能貪心。別人賺多少是他家的事
第三,存股票領股息,有股子股孫,崩盤也不用怕
第四,需要用錢才能賣股票
第五,要有耐心,他們有這麼多股票也是一張一張累積出來的,不是一下子就有這麼多的
當時買的中鋼,雖然它給的股息很少,但這些年下來直到我換股票,還是沒賠的...

nocar wrote:
樓主你的命格就是賺本...(恕刪)


感謝回覆!
我不是老闆,只是領死薪水的上班族
總覺得領這樣的薪水是餓不死也賺不了大錢
身旁的同事們大多買了兩間房以上
我承認並沒有冒險犯難的精神
原本也是視股市基金為洪水猛獸
所有想來請問大家意見
長期下來,是買房子好呢
還是穩定購買股票基金呢
再謝謝了

sicin wrote:
我在剛入股市前請教幾...(恕刪)


哇~是非常中肯而且很棒的建議!
謝謝sicin!!
nrx wrote:
長期下來,是買房子好呢 還是穩定購買股票基金呢...(恕刪)

1.房子,最好。
2.以領股息為目的的買股票,次好。
3.小部份閒錢,以賺差價為目的的買股票,算是娛樂休閒。
4.基金是金融機構的 聯合勸募。若善心大發也可買,算是促進就業,作功德!
5.投資型保單就是買基金。同上。
nrx wrote:
所有想來請問大家意見
長期下來,是買房子好呢...(恕刪)

你有房貸,要怎麼用貸款買房子來收租當投資,就要規劃好
蠻多區域的第二間房以上都有貸款額度限制,不見得能貸到充裕資金買第二房
加上買房收租本身也有投資風險,就跟現在買現金股利殖利率高的股票一樣
指數已漲高,也有可能為了每年領個幾%的現金股利,股票價格卻賠掉幾十%
房市也是挺高點,不見得不會漲,但也是有可能跌
房市前一波循環高點下來(199X~2000年前後),就算台北市也是歷經20多年才重返高點
我以前公司財務長就是在199X年台北買房,感嘆套牢20年(2008年金融風暴後台北才年年大漲)
還好是自住房貸負擔得了...投資有辦法忍嗎(還要持續繳房貸)
投資另一個重點,就是出現虧損擴大時如何處理
投對標的,死抱也許幾年還有機會回來,但絕對不是好方法
因為等不到價格回來,抱到賠掉70~90%的也有(著明的例子 宏達電、F-TPK...)
最大的輸家總是出現在指數或市價極高點時,要慎之
nrx wrote:
誒...怕被認出來..我目前年薪170k美金.(恕刪)

打工一年賺500多萬台幣......要考慮的是如何節稅....

而不是在這做白日夢........
打工一年能賺500多萬的人! 不可能是這種思考模式....

我認真了!!!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不懂投資有什麼好困擾的,薪水不多才困擾吧!以樓主賺薪水的能力,全台灣9成以上的人都該覺得有賺錢的困擾吧。

理財投資是先理財後投資,尤其是高資產族群,由於資產總額高,而且每年的現金流入也高,不需要追求以小博大的"押注"式做法,譬如假如你另發一篇說要在現在買幾千萬的股票的話,那一定百分之99的人都會勸你不要,等大跌再一次押下去...等等這樣的建議,這種等大跌在一次性的投入,就是所謂的押注式做法,你不需要這樣,因為你的資產與收入夠多。

高資產者應該追求的是平衡,也就是資產配置,用配置來降低波動的風險(有的漲有的跌,加加減減就維持不變),也用配置來創造穩定的現金流(有時多有時少,加起來就差不多),至於要怎樣配置,這是你自己該做的功課,因為理財是很個人的事情,每個人的家庭情形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收入支出也不一樣,所以適合我的不會適合你,以你的聰明才智,搞懂這些只是一塊蛋糕而已。

台灣常見的理財性資產有房地產、股票、債券、保險、海外基金等等,你要先瞭解各種資產的性質,是徹底的理解,不是半調子的一知半解,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只要肯花時間就可以辦到,當然前提是你要有意願,畢竟你可能會認為與其花這些時間去學習理財,倒不如在職場上打拼多賺錢比較有用,這就是個人的選擇了,我是選擇前者啦,所以我現在已經離開職場,不需要為賺錢而去工作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