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來自大陸《期貨日報》的報道
眼下,期權業務人員培訓及投資者教育已成為期貨公司備戰期權的「重頭戲」之一。在業內日益密集的期權培訓活動中,來自境外尤其是我國台灣的期權講師成為一道惹人注目的風景。這些人都是期貨公司花重金引進來的。
據了解,在新湖期貨的期權研究團隊中,就有一半人員具有海外教育背景。「期權教育方面,海外教育基礎可能更紮實些,我們主要從英國引入了一些相關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新湖期貨投資咨詢部經理祝捷說,這些畢業生理論基礎紮實,但實際投資經驗還需要積累。
與新湖期貨注重紮實的期權理論基礎不同,不少期貨公司希望從境外引進的期權人才,入職后就能馬上開展工作。
在國內期貨公司大舉引入境外期權人才的過程中,我國台灣是一個重要的人才輸出地。
台灣勝元期信息科技(上海)公司產品總監王鼎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他身邊從事期權交易的朋友,被大陸期貨公司聘用後主要有兩個工作方向:一是做理論及實操培訓,二是直接做交易。
「從台灣聘來的期權人才,優勢很突出。」長江期貨期權研究員李富說,雖然台灣期權市場歷史不長,但是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其市場發育過程和風格也與大陸很相似。大陸市場期權推出初期,可能會出現和台灣期權市場發展初期類似的投資機會,這些人員可以更好地把握住這些投資機會。另外,如果到時做市商制度不能同步推出,那麼市場規律導致的不合理報價情況就會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出現「撿錢」機會,有投資經驗的人能更快更好地把握住這些機會。
在王鼎看來,台灣期權人才紛紛湧入大陸,一是看好大陸期貨市場未來的機會,二是台灣期權人才之間的競爭激烈,到大陸可能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王鼎介紹,勝元期信息科技(上海)公司作為台灣元大寶來期貨的獨資技術公司,其發展戰略就是在大陸的金融期貨期權、商品期貨期權交易系統領域做「專精深」,以分享大陸期權市場的發展紅利。目前,該公司已與大陸80多家期貨公司達成合作,正在為合作公司安裝相關軟體。
「台灣期權人才湧入大陸,除了當地人才之間的競爭激烈外,還和大陸機構客戶對交易型人才的青睞不無關係。」瑞達期貨客服部經理曹冬祥說,這可能是大陸期貨公司不惜重金聘請台灣期權人才的主要原因。
「從期貨公司的角度講,在招攬客戶過程中,有海外背景的團隊會更具有吸引力。」李富說,不過從海外招聘人才的成本較高,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接受。
「我們招聘的海歸人員成本與國內相差不大,整體上浮10%。」祝捷說,有實戰經驗的人才成本會高出更多。
一位從台灣過來的、目前就職於國內某大型期貨公司的資深期權人士稱,公司開出的豐厚薪資是吸引他「背井離鄉」的一個重要原因。
西進大陸的金融人才,都有一席之地,可見台灣金融業優於大陸,但是服貿不過,台灣人才搶進大陸市場只能進入大陸金融企業,但大陸並未予以「搶本地人工作機會」「台灣人入我金融業恐威脅金融安全」「台灣人就職陸金融機構恐竊情資」等等言論或者報道,本人無意挑起爭辯,這個報道,相信台灣朋友可以反思台灣金融業優勢,其次想想兩岸交流中媒體的危言聳聽,製造混亂。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