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中國外資銀行大鬆綁 震撼金融業

過去扁政府的策略是入WTO(國家與國家), 利用其他國家與中國談判, 台灣再利用WTO會員國身份比照來享受優惠, 馬政府則想利用ECFA(地區與地區), 以中國地區(海西特區)的身份, 取得優於WTO的優惠, 一直強調要先[顧肚子再顧佛祖], 即使有犧牲主權的疑慮, 也在所不辭, 如今中國對WTO會員國的開放程度, 竟然比ECFA談的還優惠, 不知馬政府當初堅持簽ECFA, 有沒有做過評估, 如今白忙一場, 為何沒有看到任何財金官員出面解釋?

==============================================================================
陸外資銀大鬆綁 震撼金融業
2014-12-21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大陸國務院昨(20)日發布修改後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適當放寬外資銀行准入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條件;同時也取消設立分行的營運資金,以及人民幣業務准入中對開業年限和盈利能力的要求,顯示大陸逐步放鬆對外資銀行進入大陸市場的限制,且對外資銀行管理施行國民待遇。
中國政府網昨日公布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1月27日簽署這項國務院令,並訂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

修改後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顯示,原先規定要求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在大陸境內設立的分行,應當由其總行無償撥給不少於人民幣1億元,或等值的自由兌換貨幣的營運資金;新規定刪除1億元的要求。

另外,對擬設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的外方唯一或控股股東,原來規定都有在大陸境內設立代表處二年以上的要求,但新規都刪除這些硬性規定。初次設立分行的,也不再要求在境內設立代表處二年以上。

取消此一條件後,外國銀行在大陸設立營業機構,將可以自主選擇是否先行設立代表處。不僅放鬆各類新設及准入,在外資經營人民幣業務的監管方面,新規也予以放鬆。原規定對經營相關人民幣業務,有開業三年以上、提出申請前兩年連續盈利的要求。但新規定將開業年限縮減為一年,並且刪除盈利的要求。

新規也明確規定,外國銀行的一家分行已經依照條例規定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該銀行的其他分行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將沒有開業時間的要求。

路透引述北京一位券商分析師認為,現在外資銀行就是國民待遇了。

大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這一修改是給予外資銀行與陸資銀行「同等的國民待遇」,無論中資還是外資,國有還是民營,在政策、法規上都應該一視同仁,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

大陸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說,外資銀行進入大陸以來,發展較為緩慢,市場比重有減無增,受資本的約束是主因,如今刪除1億元營運資金的要求,可說是為外資銀鬆綁。
2014-12-22 22:31 發佈


Brodylin wrote:
過去扁政府的策略是入...(恕刪)



有些人一直說ECFA犧牲主權 ,

但到底是哪裡犧牲主權 , 這幾年過去了 , 還是一直說不出所以然來 ~

Brodylin wrote:
如今中國對WTO會員國的開放程度, 竟然比ECFA談的還優惠, 不知馬政府當初堅持簽ECFA, 有沒有做過評估, 如今白忙一場, 為何沒有看到任何財金官員出面解釋?(恕刪)


解釋?

是要解釋啥?

是要解釋當初這些財金官員為什麼沒有預知未來的超能力是嗎?



至少ECFA讓台灣比日韓等金融業提早很多年進入大陸市場
像上海、香港,到處都看到台灣的富邦銀行的招牌,親身路過招牌備感親切
現在大陸金融更開放,把餅做更大,先去大陸開行的銀行當然更快擴點
像富邦銀行大陸子行加計併購前計算,在大陸在地化發展快20年,又有百萬台商當基礎,大勝現在才要發展大陸市場的外資銀行

168iwbfmm wrote:
至少ECFA讓台灣比...(恕刪)
目前登陸的台資銀行,獲利均以自有資金做同業拆放,這種營運模式,就是經營壹百年也毫無競爭力。倒是富邦虧大了,寶成應該有內線,知道外資銀行即將開放,趕緊將華一銀行高價賣給富邦,富邦(包括福建富邦)溢價人民幣壹百多億買富邦,恐怕二十年都賺不回來,富邦與馬政府都被耍了。

Brodylin wrote:
目前登陸的台資銀行,...(恕刪)


樓主想太多了 ~

目前中國是給已開放設點的國家地區銀行鬆綁 .

至於那些沒有開放的國家地區 , 還是照樣只能乾瞪眼等特許囉 ~
piwu0531 wrote:
樓主想太多了 ~目前...(恕刪)
互相設點的權利是國際慣例,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時,即有承諾在2006年對所有WTO會員國開放金融業,現在開放是慢了但是是預期中的事,事實上我曾經經手過華一銀行的兜售案,當時即有疑慮,認為開放在即,何必超高價買入?而且資產快速膨脹,有美化財報的嫌疑,說服主管拒絕交易,但是無法反應到執意要簽ECFA的政府高層,果然不幸言中了,富邦入主後,逾放率如預期的上升。



當時併購PB是2.15,且併購後淨值提升快4成,所以這個併購案算是很成功。
另併購金額為才60幾億RMB,溢價沒那麼多。

=======================================================
,「現在亞洲併購,PB沒有喊出2倍以上,根本沒有椅子可以坐,即使有了椅子可以坐,程序還要夠快」。
2014年1月12日
國銀發展區域銀行 葉銀華:問題不在公公併

記者蔡怡杼/台北報導

為發展區域性銀行,財政部指定兆豐金主導進行公公併評估,對此,前金管會委員暨交通大學財金所教授葉銀華強調,財政部提出公公併不是重點,公股亞洲發展的重點是要讓公股在用人有更大的彈性、更有效果的經營團隊,否則貿然推動公公併只會讓印刷業以及壓克力產業蓬勃發展。

葉銀華表示,國銀要成為地區性活躍銀行,併購是一項必要的措施,尤其,控制股東要先放棄牢牢控制的主控權的意念,因為股東若想要控制金融機構,就不會想增資,因為增資會稀釋投票權。

他說,控制股東應該逐漸累積購併資本,逐漸降低控制權的期望,「與其把一家金融機構視為自己家的,不如將其推向國際化的舞台,這樣的使命會比把一家金融機構傳給後代更好」。

同時,葉銀華也強調,財政部提出的公公併不是重點。他以台北富邦銀行銀併購華一銀行為例指出,由於華一銀的大股東非金融業,因此,為大陸地區少數可以賣出的銀行之一,且華一銀也不是國際大銀行,但即使公股若有興趣併購,不但不可能付出2.6倍的PB(股價淨值比),且現有的制度也限制公股海外併購。

他表示,「現在亞洲併購,PB沒有喊出2倍以上,根本沒有椅子可以坐,即使有了椅子可以坐,程序還要夠快」。

葉銀華認為,國銀亞洲布局必須擁有足夠資本、優秀跨境銀行業務的經營人才、治理體系與資訊系統,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right model。






Brodylin wrote:
目前登陸的台資銀行,...(恕刪)


1. 請教兄台富邦及其他台資銀行在當時大陸法規下還能以何種模式經營?
2. 台資銀行以自有資金借貸模式營運在新規出台後能否改變?
3. 何種模式是兄台認為金融業在大陸理想的經營方案?



Brodylin wrote:
過去扁政府的策略是入...(恕刪)

金融業的後續談判都卡在服貿,ECFA只是兩岸協議的架構.約都還沒簽完,拖到現在有甚麼辦法.另外2006和2014足足差了8年,這麼長時間的風險變化我到不覺得是"開放在即"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