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回到智能手機上。作為無線充電的開山之作,Palm Pre的“點金石”基於電磁感應技術,用戶在充電時需要給手機套上無線充電外殼,再放到基座上充電。充電過程不僅復雜,而且位置很固定。經過多年發展,Lumia 920等手機已經實現了無線充電組件與機身一體化,擺放位置也更自由。不過,這種Qi標准的充電方式依然沒有徹底解決發熱和充電速度慢等問題。
如今,無線充電依然離不開充電板,也就是隻能在近距離使用。用戶隻能把手機安靜的放在底座上,依然擺脫不了束縛。蘋果首席營銷官菲爾·席勒曾表示,iPhone之所以沒有採用無線充電技術,是因為它就像把插在插座上的東西從有線充電器變成了無線充電基座,“毫無便利性可言”。顯然,在實際使用中,如果連著充電線還可以拿著手機玩會兒游戲或者接個電話,可要是把手機放在充電板上,這就不會那麼容易實現了。更何況,這種無線充電的效率並不高,可充的設備數量也有限。
此外,現階段具有無線充電技術的手機通常都會有一個單獨出售的配套外殼,售價幾十美元。同時,由於要加入感應線圈,所以手機的厚度也會有一定的犧牲。多花幾十美元,換來了手機厚度,隻為讓它在充電板上多躺一會兒,用戶的嘗鮮欲望無法形成持續購買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