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四年以每年成長25%的成長股算高成長股嗎?
是該產業龍頭股,這樣本益比多少才合理呢?
我看過別的說法是,成長25%所以要將本益比打三折來看。是這樣嗎
本夢比是現在的股價應該反應的是今年,明年,後年,還是大後年的業績。
即然是夢,就是大家夢境不一致,有的作美夢到今年,有的到明年,後年。(有的還反而作惡夢)
但並不是所有的成長龍頭股都能享有本夢比,
台積電,今年賺大於9元,明年賺大於10元,年年有明顯成長,但並沒有本夢比,反而是害怕後年可能業績掉下來,還反而本益比被打折。
apple 本夢比也不明顯,也是怕後年動能消失。
阿里巴巴就有夢了,今年賺2 元,股價110,本益比 55,已經反應差不多到2017年的業績去了。到2017年,110元的股價,本益比才比較會回到合理的20左右。
成長龍頭股的本益比,沒有一個合理空間,都是看大家的夢境到那年,美夢還是惡夢。
作股票,一個不錯的方式,就是找成長股,去猜它的夢境,估一個未來可能的價值,提早(或及時)介入,等待股價去反應未來,彼得林區的價值投資法差不多就是這樣。買未來價值會比現在高的股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