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關於股價靠股息變零成本

最近看到"老農夫"的定存股法~對於依靠股價降低持股成本有點疑問

雖然作者強調定期定額方式持續買進~

但對於作習慣價差的人(我就是...) 會頃向於平時定期定額累積銀彈,待大盤&股價相對低點時購買

因為我一直是價差派,對於股利比較沒概念,有錯誤請糾正....

-----------------

傳產績優股

假設:亞泥於2005年(10年前)進場,進場價格大概是20元,於這10年來的配息我算過總共是22.1元
也就是當初買100萬(50張),期間共配100萬回來,今年停止買進=享有零成本,已後每年持續配2元股息(10萬/年)

失去的機會成本:2007年神準賣到55元~作價差大概也是用100萬賺100萬(包含2年間的配息)



-------------

電子股

假設:日月光於2005年(10年前)進場,進場價格大概是20元,於這10年來的配息我算過總共是14.11元
也就是當初買100萬(50張),期間共配70萬回來,年平均配2元算,估計要再等4年=享有零成本,已後每年持續配2元股息(10萬/年)

失去的機會成本:2007年神準賣到48元~作價差大概也是用100萬賺52萬(包含2年間的配息)

---------------

結果是:
一個是等1X年投入資金回本,往後就持續領股息幾年~
一個幾年內賺幾十%甚至上百%,享有高報酬率~

-------------

雖說作價差也是有賠錢的機率就是了.....
股息派,不知怎麼老一輩都不建議這麼作,可能我自己在這10年內經歷過2次海嘯2次近萬點行情~股齡30年的人可能看法不同?

但不知板上投入資金在數百萬或上千萬買股的前輩,是用價差還是股利作法在操控股市呢?

我個人是覺得自己27歲,採用50%:50%或許可行....

等到50歲那年如果還在股市存活~ 就開始布局90%↑股息股了...?
2014-11-02 18:27 發佈
事後看,人人是股神!
只是當時,有誰這麼神?有誰這麼準?

推推熊 wrote:
失去的機會成本:2007年神準賣到55元~作價差大概也是用100萬賺100萬(包含2年間的配息)
推推熊 wrote:最近看到"老農夫"的定存股法~對於依靠股...(恕刪)


配股息最差就沒配息而已,不過當初就不應該買入
價差有正的也有負的,風險及要求的技術會比較高
舉持股中之中,6189好了
觀察許久
運氣好剛好碰到金融海嘯
平均買入成本16.多
配了3年成本9塊多
不管大盤急跌急漲
也是不痛不癢
不再天天盯盤
反而做了許多更有意義的事
價差 萬一買到的是九暘 賠價差到哭還每沒股息能攤
但30買四維航 雖然目前是虧 但每年都有股息 另一各觀點看就是類似放定存 雖然是2-10之間
我老婆 廣達買在300多 現在看虧到爆 但每年有股息 至今至少是賺
股息根分紅,大概是"股東制度中"唯一真實的東西,如果只是期待"漲跌、炒作",其實有點不切實際....

話說,"投資"以5~10年的眼光看是很正常的,就比方你開一家公司,你會在5年內放棄嗎?或者期待2年回本?

而且回到"大航海時代400年前"股票剛開始的時候,一筆投資是以4~10年計算(中西方往返)。


不過如果你是賺價差的神,那就壓身家吧

推推熊 wrote:
最近看到"老農夫"的...(恕刪)


機會成本就是讓自己懊悔用的,

為什麼當初不買xxxx如果買了現在翻十倍,

存股就是保守點看看碗內的就好,

如果還是很在意機會成本,算來都會心癢癢的,

那還是做價差就好了





其實買定存股,也不是死抱不賣,平時領股息,等到設定的價差就可賣出,是進可攻退可守。
作差價作到50歲
再改用定存股方式
是比較合理的分配
没基本面功夫,天天談定存股只是空談
還記得一個美國老太太(瑞葛麗絲·葛洛納)投資的故事嗎 ....

http://www.newsancai.com/big5/life/125-enlightenment/22746-180700-.html

只要買對長期穩定獲利的績優股,長期而言的確會有豐厚的利潤,不單單只是成本降至零而已!! ^^

其實,這才是比較貼切的投資行為,只是股市充次賺價差的短期利益,比較少人會注意這一塊 ....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