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r1 wrote:
這麼看重技術分析,
報酬2x時為何沒賣出?...(恕刪)
我對小型股以基本面分析為主(其實任何股票長期投資,本來就是應該以基本面為主,但有其困難性,本文就是講這個),因為技術面易失真(易受主力操控,要線型嗎?爸爸做給你),反而是可以看大盤技術面決定是否短線調節,決定小型股短線進出反而要看籌碼面。我一開始設定以中長期波段投資為主,決定放棄30%以下的波動獲利(20160417, #52樓有針對此點修正),原因如下。
我去年投資另一檔當時基本面技術面都很好的汽車零組件小型股,為了一個30%的回檔,失去了更大的波段。平均約33買進漲到高點50.5,中間賣出買回調節幾次,最後回檔到45破線時全出,最後跌到39後快速拉升,最後漲到80(以上數字非實際數字,僅為比例)。當然我承認我對該股的基本面無法完全掌握,所以才抱不牢。你可以看我的文章記錄,我今年年中換車有對現有汽車引擎技術做了點買車研究,如果我是去年換車,我或許可能會對這檔個股的爆發力有不同的評估,抱得也會更牢,有投資汽車零組件的或許已經猜出是哪檔了。即使它今年從最高價崩了很久很多了,本週大盤回檔,它還在崩,但是週五收盤價還在我賣出價之上。這是什麼支撐力量?簡單講就是成長的力量。不過我非汽車業內,最多也只能在大家沒注意時抓到成長的初期(小型股特有的好處,中大型股每檔都有研究員在顧,除非內線,不然不太可能會讓散戶撿到這種遺珠),後續是否有持續至少不衰退的營收和獲利,不是我能力所及,所以我知道我只適合做確定成長期前半段,但就去年這檔股而言至少也要抱超過半年的時間才到最高點。我也知道我不可能做到大立光,因為沒有能力在市場多數人還沒發掘它之前,能知道它Q1~Q3會賺到89.5元。
今年這檔股,我買進的時間才剛半年,而且成長速度和爆發力和去年那檔不能相比,所以收割期也會更長,另外因為買的金額比去年那檔更多,所以財報也看得更仔細,今年這間公司的設備投資支出檢視收成的時間都還沒到,我只知道該股還在持續成長。就算中間會隨大盤大回檔,只要你確定公司還在成長,就不需要太擔心未來無法解套並獲利。若經過研究還是會擔心崩跌,可在大盤走空時期持股減碼,當有大回檔就有資金可以低接,而不用再投入新資金增加風險。在大環境不景氣時,不需要出清賣掉手上業績仍然在持續暢旺的生意,如果能確認它的業績確實在持續暢旺的過程。
確定營收和獲利會長期成長這點才是最難的,畢竟根據統計,中小企業存活率並不高,但若是成立,有太多股票幫你證明此點(合理年限內最終解套獲利),包括大股本的台積電,2330今年讓歷年買進並持有的股東都沒虧到本金。
至q大文中提到程式交易等其他方式,因為非以基本面為選股抱股依據,不是我個人投資股票會用的方法,就不特別回應討論了,若q大有用程式交易買進大立光並大幅獲利,也歡迎分享經驗。
PS1: 忘了另外一點,就是買進時獲利能合理支撐買進股價,我買進時機目前看來有符合這點,我買進的價位殖利率比電信股還高,本益比比電信股還低,而成長股可給予較高的本益比評價(原因不詳述,可自行google),晚我幾個月買的人就會套在高點,至今若都沒賣就套了2成。
PS2: 還有一點非常另類的選股方式,我投資的小型股都有用上,就是選定候選股後,用google搜尋看老闆的照片,然後評估面相是否端正,我雖然不懂面相細節,但用人的直覺看起來沒有覺得有點奸相不可信賴是最基本要求。如果能看出福相會更好,這點我就不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