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86

2409 友達 19 元可以追嗎 ?

36萬張融資,30億就吃得下,不用怕,群創買廠300億都能出了。


D983233 wrote:
P大你是故意說反話吧...(恕刪)
pqaf wrote:
市場和研調原以為Q1...(恕刪)


P大,講過很多次了,這個邏輯不對

現在根本還沒到減產的階段,現在先減產的人就掛了,面板廠要到現金成本才會減產,沒到現金成本,那不就是白白看對手把現金收走嗎?況且不是減產供需就會反轉咧,要看整體需求的狀況

BOE G10.5在去年底就敲鑼打鼓過了啦

今年的狀況比較特別啦,有3座新廠要開出,對新廠而言沒有所謂的減產,是看拉產能的速度,整個產能要到滿載會有很多點需要突破,怎麼可能還沒拉就減產,那這個廠就起不來了
auntesaunt wrote:
說實話
聽聞在鴻海工作的朋友曾說過
群創會從鴻海買較貴的原料


說實在,這個比較像鄉野傳說啦

鴻海是群創的下游,換句話說是客戶,是群創賣東西給鴻海,何來買較貴的原料
但是目前空群創風險也是頗大

畢竟融券之後才能賣 (所以融券整體價格會非常低,如果內資主力沒繼續大倒貨,會被... )

借券應該不好借(其他人借的頗滿)

且群創董事會五月才開,要是他意外性弄個現金減資,會更麻煩

所以還是要等反彈才能空


友達則是要觀察




D983233 wrote:
P大你是故意說反話...(恕刪)


兩年前的舊文...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 2015-05-06〕群創(3481)與鴻海(2317)在路竹6代LTPS廠投資上終於達成共識,群創守住底線,僅需提供無塵室廠房、技術與製造,機台設備約500~600億元將由鴻海買單,該廠預計8月裝機,明年第一季量產,據了解,產能維持2.4萬片不縮水,但整體投資金額受惠於日幣貶值,將低於原先規劃的800億元。

此外,群創也將另闢蹊徑,在8.5代線的產能擴充計畫上,另開8.6代或8.7代規格,群創董事長段行建說,目前8.5代線太多,群創在8.6代線或8.7代線上,將可產出50吋、58吋等差異化產品,也可生產一般8.5代線的產品,進可攻、退可守。

段行建昨在法說會上表示,雙方合作細節基於保密協定不便透露,但群創今年資本支出約350億元,除一般性環安、公安相關設備支出以及6代線的去瓶頸化之外,還包括8.6代線的擴產以及6代線的LTPS投資 合計大約200~250億元。

段行建並說,明年的資本支出會在下次法說會揭露,應該也在350億元之內。

==================================
面板業或半導體代工業,投資一座新廠,常常就超過母公司的資本額...友達當年資本額只有770億時,一口氣花了2千多億,蓋G7.5 和 G8.5. 台積電資本額2600億,一口氣在南科花了5000億蓋新廠.

一座要達到最基本經濟規模的LTPS廠可能至少要投資600億, 此次交易若真只是300億,就能買下這麼一座新廠,怎會這麼便宜?

廠房土地,無塵室和部分設備可能是由群創出資幾百億興建,鴻海每年付給群創幾億的租金.

群創已經很多年沒有蓋廠了,大部分老舊廠都已經完成折舊,只有前年400億蓋的月產能4.5萬片G8.6 小廠仍在折舊高峰期,每年為這座新廠可能只要攤提60億折舊費用,

友達要同時供養,太陽能部門,昆山廠和后里廠的折舊,全年折舊費用也只不過360億.結果群創去年財報還要折舊攤提335億,

有點懷疑路竹LTPS廠雖然號稱是鴻海出資800億,名義上是鴻海的,但群創在半推半就下,實際也許出資不少,造成群創去年折舊費用仍是居高不下.

鴻海當時興緻勃勃要一口氣蓋3座LTPS廠,路竹廠因為直接佔用群創路竹現在廠房,很快就裝機量產,大陸另外兩座好像已經開工動土,
看到apple和大陸業者轉往OLED後,鴻海對LTPS可能也不感興趣了.大陸那兩座LTPS廠可能半途而廢,建廠延宕中. 郭董轉而對OLED發生興趣,一直push 戴桑加快夏普OLED產線量產時程,戴桑似乎能拖就拖,不知是否已經可以量產.


前兩年,LTPS新產能一口氣暴增50% (實際能夠達到出貨水準的產能 雖沒有那麼多,但也不少) ,LTPS報價慘跌,報價逼近廉價的a-Si面板. 研調預估今年手機採用LTPS量8億片大幅成長,更廉價的a-Si 面板出貨量暴跌,只剩9億片.群創預告Q1 因客戶在消耗16:9 a-si手機面板的庫存,出貨量會下降.

路竹新廠的LTPS面板可能虧錢出貨,夏普日本自己就有LTPS廠,技術到位,通過apple認證,但產能始終都餵不飽,鴻海哪還有精神去照顧路竹這座還在學走路的合資廠, 鴻海既然沒有興趣了,又為了到美國設廠,正在四處籌錢,自然要脫手給合資的群創.

路竹這座廠運轉兩年多,是否真已經能夠滿產出貨? 良率是好是壞? 路竹L6廠據說員工在群創今年年終論功行賞分紅時,分的最少...
ligasy wrote:
面板廠要到現金成本才會減產,沒到現金成本,那不就是白白看對手把現金收走嗎?

現金成本在此的定義為BOM表(材料清單)產出的成本加上人工成本與間接費用。

總製造成本則為現金成本加折舊成本

總成本(損益平衡點)則為製造成本與營業費用(銷售與一般管理費用)。


當跌破總成本,代表營業利潤小於0, 在財報上就已經是虧損難看,股價通常會做下跌反應.公司經營者面對股東和法人就很難開口交代了.有些公司乾脆就取消開法說會,不想去面對投資人逼問了.

等到跌破現金成本,那在財報上,已經是大虧,收到的貨款,還不夠支付材料,人事費用和營業費用,公司現金水位開始下降,周轉開始有危險了,有貨款跳票的疑慮...這時公司股價大概已經跌很慘了.

----------------------------------------
1. 假設,面板廠現金成本800億,另外折舊費用150億和營業費用50億,合計總成本1000億,當報價下跌,造成營收只剩900億低於總成本時,財報上就已經發生虧損100億,經營者若是臉皮夠厚,暫時忘掉折舊攤提和財報虧損的問題, 本業營運還能拿到50億現金流入.手上自由現金水位尚能維持.

2. 假設減產20%,面板現金成本變成640億,賣出貨款收回720億,並扣除50億營業費用後,本業營運能拿到30億現金流入,但加計150億的折舊費用後,營業虧損會變大到120億.

低於總成本時就減產,會稍微減少現金流入,確實會讓自己虧損稍微擴大.

----------------------------------------
3. 假設 跌破現金成本,仍滿產出貨,現金成本800億,只收到700億貨款,並扣除50億營業費用後,本業營運造成現金流"出"150億.加計150億的折舊費用後,營業虧損會變大到300億.

4. 假設 跌破現金成本,減產20%,,現金成本640億,只收到560億貨款,並扣除50億營業費用後,本業營運造成現金流"出"130億.加計150億的折舊費用後,營業虧損會變小到280億.

5.(補充) 假設 跌破現金成本 完全停產,,現金成本0億,只收到 0億貨款,並扣除50億營業費用後,本業營運造成現金流"出"50億.加計150億的折舊費用後,營業虧損會變小到200億.


低於現金成本時減產,就能減少現金流出,也讓自己的虧損稍微縮小.
------------------------------------------
但如果長期處在低於 總成本 的經營,股東面對虧損怒氣日積月累, 且在財務上,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輩子,除非像台積電蓋廠都是使用自己的現金,沒有舉債還款的問題,否則遲早要面對銀行分期還款,現金流出減少的問題,現金水位終究會開始下降...

研調認為現在只跌破總成本價,還沒破現金成本價.其實新產能占比越高者,折舊越高,總成本越高,會比其他業者更先發生虧損.

若以2016年的現金成本來算,現在40~50吋,65吋的報價早就跌破當時的現金成本價, 但因為歷經兩年的材料costdown,10幾%,大陸和韓國平均工資大幅上漲,現在的現金成本也許會比2016年少個5~10%. 這5%的空間,以四月的跌幅2~5%來看,1~2個月內馬上會破現金成本價.

每家業者的良率和人事成本不同,現金成本應該有差,我猜有些業者已經逼近現金成本價,準備減產了.

現在先拒絕品牌廠無理砍價,寧可減產10%的人不會掛,營運現金仍是保持流入增加狀態.只是會計財報虧損稍微擴大一些,

當跌破 總成本價,為了出貨仍是接受客戶無理殺價,飲鴆止渴,寧可放任報價繼續下跌,就是不願減產....,等到跌到現金成本,才考慮減產,手上現金就已呈現流失狀態,那時虧損就真的虧很大.


======================================

跌破 總成本時,公司發生虧損,正常公司不可能傻到不會抓癢,無動於衷...一定會想盡設法阻止報價繼續下跌,讓虧損持續擴大,導致公司 進入最後跌破現金成本,現金短缺周轉不靈的失控階段.

各種尺寸的現金成本,總成本和報價下跌幅度不同,公司發生虧損時,選擇性的讓部分虧損較大或具代表性的產品線減產,拒絕客戶無理殺價,就是阻止報價下跌的手段之一.
其他同業若是同樣處於嚴重虧損階段的,應該不會刻意增產,故意讓報價繼續下跌,
除非有像三星DRAM 或大立光,技術和良率大幅領先同業,永遠處於獲利階段,或許就刻意增產,讓報價繼續下跌,對同業趕盡殺絕.

當部分尺寸因減產,供需反轉,報價上揚時,就會引發連鎖效應,市場需求會轉移到其他尺寸,帶動其他尺寸報價跟隨上揚.
個人比較擔心的是,大陸不斷的擴大產能,可能打算玩的是焦土戰術,把別人玩死了,自己就是贏家,至於口袋深度,反正有國家隊支持,接下來幾年還有許多產能要開出,總不可能建廠完成就擺著。

券賣的九十幾萬張,在熬了一年多之後,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nomorerainyday wrote:
個人比較擔心的是,...接下來幾年還有許多產能要開出,總不可能建廠完成就擺著。


如果現在每年全球新增產能是 10%, 但市場新增需求是 -10%時,這就是真的到達 嚴重共過於求的地步.就算有人自願關掉3座廠,報價也是無法挽救了.

現在每年全球的新增產能 是4%~10%, 而市場的新增需求是 6%~8%.供需狀況是有時鬆有時緊,

新興國家對LCD的新增續求持續增加,已開發國家對大尺寸需求也持續增加,如果大陸不繼續蓋新廠,新增產能不再增加.就會發生類似被動元件或Nor flash共需失控,整機廠拿著現金到處追貨,面板廠就算加班趕貨,也無法滿足客戶, 這時面板廠真的就躺著數鈔票了.

所以大陸每年持續蓋新廠是合情合理的, 不用擔心大陸新產能開出,但如何調控新增產能的速度,不要超過市場增長的速度,就有點難度了.要看大陸業者的智慧了.要讓大家有飯吃,並不需要禁止大陸新廠產能停擺不要學習爬坡,只要適度調控新產能釋出的速度.

友達Q1法說會,官方預測今年新增產能 是6%~8%, 而市場的新增需求也是 6%~8%.

這時若有某家業者突然停掉一座G7.5大廠,就會導致今年的新增產能從原本的6%~8%,大降到3%~5%,低於市場新增需求,供貨轉為吃緊.

若是沒有人願意犧牲關廠,那幾家成本較高,虧損較大的業者,稍微減產10%,這樣也是有機會讓今年的新增產能從原本的6%~8%,大降到3%~5%,

除非將來有一天.大陸幾家業者技術和良率已經自認領先台韓,總成本低於台韓,且願意忍受一年虧損幾千億,擺明就是要搞焦土政策,對台韓業者趕盡殺絕,這就真的沒辦法了.台韓業者只能徹底投降了.

現階段大陸不斷蓋新廠,就算政府給予債款部分豁免,(京東方花240億人民幣蓋福州廠,政府豁免其中的63億,剩下的 75%還是要靠京東方本身獲利去攤提折舊,大陸政府應該是不可能把240億完全豁免,免費送給京東方),大陸業者的折舊費用仍是遠遠高於台韓,短期幾年內,折舊無法攤提完成,大陸業者的總成本勢必高於台韓. 此時若要玩焦土戰時,大陸業者受傷會很慘重.


京東方今年舉債可能超過1千億人民幣,可以養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中國國防預算一年1兆人民幣,大陸政府再慷慨,也不可能裁減軍備預算,來豁免京東方這1千多億的債務.此例一開,其他半導體,面板,鋼鐵..業者的幾千億人民幣債務也要比照辦理.

重磅再度来袭!惠科240亿第8.6代液晶面板项目在绵阳落地

项目投资规模240 亿元人民币。据了解,该生产线主要生产IPS 液晶面板,产品既适用于手机、智能穿戴、车载等小尺寸市场,也适用于曲面无边框液晶电视机等大尺寸市场。

项目力争2018年第二季度开工建设,2019年第三季度正式投产



何謂獨立董事?基本上獨董應以全體股東權益為判斷依歸,且在決策時不受管理階層影響。

就投資人保護中心所提發行公司財報不實之團體訴訟案件,因獨立董事亦為公司法規定之公司負責人,故依證交法第20條之1之規定,獨立董事亦與執行業務董事同負推定過失責任。在訴訟過程中,有獨立董事曾提出其已於董事會對公司財報提出質疑或反對意見,甚至向主管機關檢舉等證據,嘗試證明其執行職務已盡相當之注意義務,而獨立董事實質上該如何執行職務以證明其已善盡職責,即值討論。

==================================

不知群創的獨董對於這筆300億的投資案是否有提出質疑......

在面板這種大資本的世界,往往錯誤的投資決策比報價下跌還要可怕,除了比技術,也比資金的運用效率。東省西省,每年costdown,結果一出手就是割掉一座城池,當初守的住的原因,除了段老脖子夠硬,能秉持專業堅持外,當時群創財務不夠好也是原因之一。看來有錢就會作怪的不只男人,公司也是如此。

  • 3386
內文搜尋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8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