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電信股] 行動網路電話效應開始醱酵

  引用中華電信的7月獲利公告中的一段話做為開場白。「行動通信方面,雖然客戶成長致使行動加值營收成長23.6%,但行動通信營收仍較去年同期減少3.6%。」

  先講一下我使用VoIP的歷史,最早我是用 Win98 內建的 NetMeeting 和同事通話,當時台灣的寬頻尚未起步,起先是在數據機上使用,效果差強人意但尚屬堪用,後來沒過多久 Netmeeting 連微軟自己都不再用了。接下來2003年起,以Skype為首的VoIP開始逐漸在電腦族的PC/NB上出現,用這個節省長途/國際電話的通話費用,雖然曾短暫出現SkypeIn(可配發門號)的服務,但後來又消失,還是以取代市話撥出以及電腦族間彼此通話使用為主。

  在2007~2011年,我家人(經營網路生意)嚐試教育網路客人用Skype來節省雙方交談時的電話費,但阻力非常大,原因是要另外安裝註冊Skype,一般人光第一步下載安裝就覺得很麻煩,更不用提後面還要設定麥克風等等步驟,所以還是放棄,一旦對方放棄,變成我們打給對方也只能用市話/手機打,結果Skype通話還是小眾。

  直到去年起,Line/WeChat等等可以方便通話的工具陸續普遍,年輕人很快在手機上大量使用這些工具。Google想盡辦法推動它的社交軟體Google+以及通話軟體Google Hangouts(前身是Google Talk和Google Voice),然後今年(2/28)起,Facebook Messenger 開始有通話功能,挾著Facebook強大的滲透力,很快在年輕人當中傳染開來(還記得開心農場和Candy Crush藉Facebook的傳染力嗎?)。

  這個月,原本打死不裝Facebook的我開始妥協,在手機上裝Facebook Messenger,主要是為了和家人網路通話,因為家人們高度黏著在Facebook上,變成我配合他們使用Facebook Messenger。並且今年起,我家和網路客人之間,很自然地使用起Facebook Messenger來通話,而且完全沒有遇到阻力,因為大家都有FB帳號,然後在手機上裝Facebook Messenger並開始使用是個極度容易達成的事,大概小學三年級就可以了(完全不誇張,因為最早是我家小學三年級的女兒開始使用)。

  我認為 Facebook Messenger網路電話的穿透力明顯不是Skype可比,除了使用者基礎非常大之外,我自己用的結果是它的通話效果比同條件下的手機版Skype好太多了,在一般應用場合用來通話多數情況OK,通話品質不佳時再重撥一次也多能改善,所以我們家人現在彼此間已經以幾乎沒在撥手機號碼來通話,而是使用Facebook Messenger,等手上的約滿了,大概門號都會換成台哥大的輕量上網(主要是養門號讓其他人撥進來,偶爾撥出),簡單講就是什麼月租費多少送網內熱線門號幾線變得多餘,為了有熱線而一定要全家用同一家電信商變得沒必要,(很多人對VoIP需要的頻寬有多低沒什麼概念,如我前面所說古董級的數據機都能用Netmeeting了,主要問題在網路電話的普及率/滲透率),這些使用網路電話的族群過幾年會成為出社會的一群(有的早已是了),然後漸漸地引影年紀比他們大的人。如果你是電信股的投資者,目前語音營收仍然普遍是各大電信商的主力營收而且是利潤最高的一塊,若是你還沒用過這類軟體,不妨先使用看看,再來重新評估你投資,記得一件事,超過一定年齡,人會變得比較抗拒改變,但世界並未因任何人而停止改變。

PS1: 在這一篇的 #1352 樓,我有計算過使用VoIP來講話的通話成本,沒看過者可參考。

PS2: 寫完這篇我自己恍然大悟手機版Skype語音通話效果不佳的可能原因,會不會是弄太好會打到它自己的Skypeout點數的營收?這種怕打到自己主力營收而不敢力推新服務的現象實在太普遍了,我在PS1之中的其他樓有提過,就不再重覆了,有興趣者請自行爬文。

PS3: 另一篇類似新聞片段講得更清楚,有提到是VoIP造成的影響,如下:「行動通信方面,中華電7月行動語音業務因VoIP取代及市場競爭相關營收減少13.7%,另手機銷貨收入減少12
.3%,故雖行動上網客戶持續成長,使行動加值營收成長23.6%,行動通信營收較102年同期減少3.6%。」
2014-08-17 17:43 發佈
pineman wrote:
  引用中華電信的7...(恕刪)

現在電信商最大營收早就不是voice部分,是data部分...
VOIP是趨勢~不論是行動4G的或是走固網voice服務商
但是重點就是會偏向"使用者付費"概念,以及分級區別QOS。
簡單來講,就是都要用錢買啦
你錢少等級就差,錢多等級就高
但是這一切都建築在IP世界,IP掛掉你電話就不用打
所以CS還是有存在之必要
例如台灣之星,沒2G系統
通常3.4G架站都在一起,兩台都死的話,沒話講~不用說上網~連電話都不用打
2G交換機系統相較於3.4G,穩太多了
菊花台 wrote:
現在電信商最大營收早就不是voice部分,是data部分......(恕刪)


  你這個「早就」似乎有點過早,引用年初新聞片段如下「蔡力行指出,今年將是我國大步邁向數位匯流的關鍵年,中華電信將大力打造寬頻匯流網路、推出匯流服務,因為是匯流服務可以帶動新應用服務成長的商機,因此也預估中華電信今年非語音占營收比重將超過51%,將是首度超過語音營收的一年。」。

  連中華電這種有Hinet、MOD的公司,都要到今年非語音才首度超過語音,不知道你的「早就」是哪裏來的資訊?


但是這一切都建築在IP世界,IP掛掉你電話就不用打
所以CS還是有存在之必要
例如台灣之星,沒2G系統
通常3.4G架站都在一起,兩台都死的話,沒話講~不用說上網~連電話都不用打
2G交換機系統相較於3.4G,穩太多了

  全球化時代的公司,網路掛掉比起CS掛掉還要嚴重,難不成收發跨國資料要改用國際電話傳真?
pineman wrote:
你這個「早就」似...(恕刪)


菊花台大指的早就應該是遠傳和台哥大

中華電因為有市話(住宅客戶加非住宅客戶約1150萬戶)

所以語音營收部分佔整體營收比率

比另外兩家佔比較高

未來行動通訊的語音部分會朝免費的方向

就像買飯送湯買菜送蔥一樣

屬於上網費用的附贈品

物聯網的應用和雲端的儲存管理等等

電信業者的龐大商機與未來才剛開始

劍神路亞 wrote:
菊花台大指的早就應該是遠傳和台哥大...(恕刪)


102年台哥大的「行動數據佔電信服務營收比重年底來到39%」
http://corp.taiwanmobile.com/ir_annaulreport/2014/pdf/report.pdf

101年「遠傳電信在行動非語音營收貢獻比重逐漸增加,2月佔比達27.9%再創新高」
http://www.fetnet.net/cs/Satellite/Corporate/coNewsReleases?aid=3000004017375


物聯網的應用和雲端的儲存管理等等
電信業者的龐大商機與未來才剛開始

  聽起來有點像新藥股的美夢。我只能說夢是殘酷的,物聯網的資料傳輸量很低,數據機等級就夠了,主要是卡在家電多半還沒有物聯網能力,另外IPv4限制物聯網物件數量,要到IPv6才解決,你家換IPv6了嗎?

  而且物聯網多半使用固網(最多加上家用無線IP分享器家裏面走無線),這已經成熟了。總之物聯網絕對不是以電信業為主的夢,是IC設計、電子製造業、軟體業和家電廠商的夢。

  雲端也是一樣,使用時是以固網(這是固定月租費,頂多傳輸速度升級月租費升高)為主,行動上網主要還是聽聽音樂、看看電影。行動上網真會有這些需求的,多半已經是現有吃到飽的客戶。雲端和大多數其他應用一樣,就是速度和費率不合理就難以普及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2G時行動上網幾乎推不動,因為以前GPRS費率貴到爆,速度又慢,現在台哥大把GPRS拿來變輕量上網,最低平均月租50可用512MB,中華電則做為4G吃到飽傳輸量到了之後的降級128Kbps之用,夠有趣吧?)。

  廠商都知道,你只能在合理範圍內讓家庭支出增加,真正大賺的是支出項目移轉,所以當智慧手機上網爆發時,PC/NB的買氣就大幅下滑,剩下新購和故障汰換為主。同樣的,物聯網和雲端都牽涉到支出項目移轉(你要買新家電,換新分享器等等),如果你電信月租費還要漲,要普及真的要慢慢等。通常是像數據機轉寬頻,上網支出下降(以前數據機上網每天2小時就超過寬頻月租費了),家庭上網就普及了。所以物聯網雲端這些商機要普及,很可能又會有力人士出來哭說固網和行動上網費率過高,妨礙普及推動等等。

PS: 20140902補充說明,由於各家4G竟然先後推出合約內不降速吃到飽(有些是中價位費率,有些則是高價位費率),所以以上基於4G無法吃到飽所做的物聯網、雲端會以固網為主推論將有待觀察,但4G吃到飽若是常態,反而會侵蝕固網部分營收,所以問題更加複雜,很難預測,只能持續觀察。
pineman wrote:
102年台哥大的「行...(恕刪)


這樣的話

把早就改成快要

就沒問題了
  低價智慧手機出現(不少人已買空機,不綁約了,因為比高價機綁約的手機費還便宜,買空機不用受限費率方案及綁約),會有一段上網支出增加但語音營收減少較慢的甜蜜期,主因是許多語音綁約還在年限內(這也是3大在2~3年內不推VoLTE的原因)。等語音合約慢慢到期,就看用戶在這2~3年內受到行動網路電話的影響如何,決定了他們未來如何決定費用支出,這是最大的變因,所以我說還沒用像Line/WeChat/Facebook Messenger/Google Hangouts等但又投資電信股的人應該要使用(建議直接選Line或Facebook Messenger這是影響台灣較大的,WeChat是和在大陸的人聯絡才比較會去使用,因為其他廠商多被防火牆阻擋),隨時了解潛在威脅敵人的進步狀況。

PS: 網支出增加但語音營收減少較慢的甜蜜期的另一個原因是智慧手機的網路電話app在去年起才逐漸出現,即使今年連facebook都出現了,但在普及之前,語音通話多半還是要走傳統撥號方式,所以會有過渡期。我個人是覺得facebook出現是影響力最大的,而且最近fb還開始強迫手機使用者的訊息傳送一定要轉移到fb messenger,這就很容易連帶造成使用者會去使用messenger的網路語音通話,我家就是這樣,才用不到1個月就全面改用messenger來取代傳統撥號了。
Line的語音通話音質不好且會Lag,我只有出國時才會用
平常還是用手機,反正現在網內互打都不要錢
但是我同意即使是Voip能取代傳統電話,將來上網費還是比現在的語音還要貴
所以消費者並不會佔到便宜
lbb507 wrote:
Line的語音通話音質不好且會Lag,我只有出國時才會用

  也可以試試facebook messenger,現在不只是網路電話和傳統撥號競爭,不同app之間也在競爭。當然個人對品質要求不同,這是正常的。我家實際市場調查況是之前推動客戶使用PC/NB的skype,非常非常困難。現在改用facebook messenger非常容易,我只能說這些客人都不是窮人,但都能接受用facebook messenger。


但是我同意即使是Voip能取代傳統電話,將來上網費還是比現在的語音還要貴...(恕刪)


  後半句是盲點,電信公司的營收增加向來是從「數量少x高價」轉向「數量大x低價」,總體營收不見得減少。對已經在用的人,價格通常是降低的。除非是根本沒在檢視新方案計算費用支出,一直延用繳先前的方案費率,或是綁約買新潮手機。

  真的上網講電話,1GB流量夠你講很久了,我第一篇的PS1有大約計算過VoIP的用戶成本,不妨去看看。

PS1: 客人能接受facebook messenger的原因並不是為了自己省錢,而是客人都知道他們只對我們,而我們面對許多客人,所以我們要節費。品質若OK安裝使用也不麻煩時(事實上和PC/NB Skype相比是非常不麻煩),他們也願意配合接聽使用,至於撥給我們要用傳統撥號或messenger,反正不是我們付錢,由他們決定都OK。但在我們這一方節費的過程中,就等於在幫助普及了。
lbb507 wrote:
但是我同意即使是Voip能取代傳統電話,將來上網費還是比現在的語音還要貴
所以消費者並不會佔到便宜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也沒有免費提供的服務

不管是語音費或上網費

消費者還是必須選擇一種買單

畢竟生活與科技無法回頭(用飛鴿傳書嗎?)

這也是投資人可以安心長期持有電信股的原因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