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報載台積電目標價已到150, 但有券商指出台積電將面臨很大危機。
轉貼【北美智權報】:2016決戰10奈米之巔:TSMC腹背受敵 2015恐失價格優勢
(圖表請點進原文看)
前期文章「十萬青年十萬肝 台積電夜鷹計畫救台灣」報導了台積電 (TSMC)的夜鷹計畫,國內一些著名媒體也相繼跟隨報導 ,然而,卻沒有對TSMC面臨的挑戰及砸重金成立夜鷹部隊的背後原因作深入分析。以晶圓製造產業來說,製程技術要跑得比競爭對手快,才能在市場上搶得先機,成功卡位,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為什麼是在10奈米的技術節點?為什麼以前在發展20奈米、16奈米的時候,TSMC就沒有這一股非贏不可的必殺決心?決戰10奈米的關鍵點是什麼?如果要探討這一場10奈米硬仗背後的主要成因,應該從年初時的2份市場報告說起。
Jefferies: Intel比TSMC具有更大的價格競爭優勢
在今年初1月24日的時候,investors.com網站首頁上出現了一段新聞標題:「Intel看起來比TSMC有更大的價格競爭優勢」(Intel Seen Gaining Huge Pricing Advantage Over TSMC)。這一則報導是源自於美國券商Jefferies在同一天發表的一份關於Intel經營狀況的研究報告。
Jefferies的分析師Mark Lipaci在報告中指出:「我們相信由於Intel投入比較多的研發預算、公司近年來把焦點放在行動電話及平板電腦的市場,再加上與其競爭對手TSMC相比,Intel有相對較多的研發支出,讓Intel可以在2014年第4季第一次生產出比TSMC成本更低的電晶體。我們相信Intel的價格優勢可以持續2年,到2016年之後。」
長久以來,Intel在晶片的電晶體密度都是落後於TSMC (與製程技術有關)的,因為Intel的主力市場一直是在低密度及高性能表現的桌上型電腦MPU,而非TSMC擅長的行動電話及平板電腦晶片,即高密度低功耗MPU。然而,Jefferies相信從Intel 2014年第2季採用14奈米Airmont製程的Atom晶片開始,Intel即可以生產出比TSMC更高密度的MPU。
Jefferies的報告以2張圖分別比較了Intel及TSMC在2015年及2016年時,以不同奈米製程產出的SoC晶片價格。 圖1是Intel 在2015年時14奈米製程時之晶片價格優勢,由於Intel在今年第3季量產14奈米時,TSMC仍是在20奈米的製程,因此Jefferies分析師Mark Lipaci以TSMC的20奈米製程晶片來與Intel的14奈米製程晶片來比較,預估到了2015年,Intel的晶片尺寸會比現在減少35%,而價格也會降低25%。如果與TSMC的20奈米ARM架構的系統單晶片 (SoC) 相比,估計單顆晶片可便宜5成。此外,由於電晶體密度較高,因此晶片體積較小,功耗較低,性能表現也較優。
圖2是Jefferies預估Intel 在2016年採用10奈米製程之晶片尺寸會比現在減少64%,而價格則是降低45%;如果與TSMC採用16奈米製程的ARM架構晶片相比,則估計單顆晶片可便宜66%。
不過,Intel的晶片之所以比TSMC具價格競爭力,主要不是因為他的製程比較先進,而是在於傳統IDM跟晶圓代工 (Wafer Foundry)的差別。首先從最初生產成本的地方,由於TSMC生產晶片採用ARM架構,因此還要付ARM授權金(不管是由晶片客戶付授權金還是由TSMC負責,這都是生產成本的一部分);反觀Intel在生產Atom處理器的時候,便省掉授權金的成本。
此外,晶圓代工與IDM營運模式最大的不同在於晶圓代工存在雙重利潤 (double margin)的問題,意思是指除了晶圓代工業者為IC設計公司代工時需要50%的利潤外,IC 設計公司把晶片出貨給系統業者時,同樣需要50%的利潤;但反觀IDM直接負責晶片的設計及生產,因此出貨給系統客戶時利潤需求也只是一重而已。
舉一個比較實在的例子,相信大家會比較容易明白:像Qualcomm及聯發科是TSMC的客戶,HTC是Qualcomm及聯發科的客戶;假設TSMC平均一顆晶片成本是5塊美金,當賣給Qualcomm時加50%的利潤,售價即等如7.5塊美金,待Qualcomm把晶片賣給HTC時再加50%利潤,則售價便來到11.25美金了。但另一方面,華碩的 ZenFone 5用的是Intel Atom處理器,假設Intel的一顆晶片成本同為5塊美金,在加了50%利潤之後賣給華碩,售價也只是7.5塊而已,比起TSMC晶片到系統設備商手上的價格便宜了5成,這就是圖1所要呈現的。
至於圖2要表達的,是在製程越先進的情況下,晶片的密度提升,晶片的尺寸變小;如果同為一片12吋晶圓,製程良率又一樣的話,那在Intel採用10奈米製程,TSMC採用16奈米製程的情況下,Intel的一片晶圓產出的晶片(以良品算)一定比TSMC多,換句話說,平均每顆成本也會比TSMC便宜。在生產成本更低廉加上沒有雙重利潤的問題下,價格即比競爭對手低66%。
從圖3主要晶圓廠的製程技術藍圖可見,TSMC在2014年以前,製程技術一直都是處於領先的地位,尤其是他的20奈米製程率先開出,技術領先同業整整一個世代;但自2014年開始,TSMC便開始面臨嚴峻的挑戰,因為除了Intel的14奈米上半年試產、下半年開始量產外,Samsung與Global Foundries合作的14奈米也預計在今年下半年試產,如果TSMC是以20奈米來對抗10奈米,那在價格性能比上,當然是沒有什麼競爭力了。
不過,如果以選擇晶圓代工業者的角度考量,價格可能不是唯一。前文提到今年初1月24日的時候investors.com網站首頁上出現了一段新聞標題:「Intel看起來比TSMC有更大的價格競爭優勢」,但過了3天之後,網站即出現了一則相對應的標題:「TSMC:作為晶圓代工夥伴,我們比Samsung及Intel優秀許多」 (TSMC: We’re “Far Superior” to Intel and Samsung as a Partner Fab)。身為專業晶圓代工廠多年,TSMC和其客戶已經建立很深厚及穩固的互信關係,Intel在這一方面有沒有辦法勝過TSMC,是很大的疑問。
前陣子fb還當掉
像591售屋網app看照片快速滑動,螢幕會閃屏........
要不是看在5吋只3990元的便宜價錢上,早去退了。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88&t=3881623&p=1
宅爸一直不懂一個邏輯
若你的同學
高中基測輸了,喊一句 "不念基測了,先準備大學學測"
又輸 & 越輸越慘
換喊 "研究所先一步報名了","六年後的博士班已在規畫了"
這種對手 值得擔心嗎 ?
GF, Samsung 這些公司
N20,N28 拼輸了, 就放話 skip N20,14 FINFET on the way
跳,跳,跳 會贏 ? 道理在哪 ?
Regarding Intel
十年前 IBM 不也挾技術優勢 要切入晶圓代工 ? bla,bla,bla
一切聽我的 IBM 讓客戶幹到不行, 從期望變失望
Those IDM big names never learn the Low profile of foundry service.
畢節望族後裔
其實是互蒙其利 ARM還要靠台積電 , 而付錢的是委託台積電的客戶,
而不是台積電只是成本已經算在裡面
http://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frm=1&source=web&cd=5&ved=0CDsQFjAE&url=http%3A%2F%2Fnccur.lib.nccu.edu.tw%2Fbitstream%2F140.119%2F36917%2F8%2F900908.pdf&ei=oVy2U8yAKs6hkwXUnYDICQ&usg=AFQjCNHogc_U8XS6s_Xz1_twz8ZEHHsbKw
這篇介紹台積電的 研究論文 寫的還不錯 ,
看完整篇 你就知道 老外寫的文章錯誤百出.
莉卡555 wrote:
昨天報載台積電目標價...(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