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限理賠終身醫療險>

轉貼 今周刊 505期 撰文: 鄧麗萍

你知道一個人一輩子要花多少醫療費嗎?根據衛生署的資料,答案是二百三十四萬元。尤其是年老退休後,所需的醫療次數與金額更是難以估算;目前市面上紛傳,無上限給付醫療險保單即將停售,擔憂殘病生活沒有保障,一度造成搶購潮。

終其一身,一個人到底需要花多少醫療費?根據衛生署最新的統計資料,二○○四年台灣每天約有六萬四千人住院,平均住院天數約十天,每年有近六千億元的健保醫療花費。以當年度二千二百多萬人口來算,平均每一位國人每年的醫療費用支出為二萬九千多元。若以國人平均壽命概估,一生的醫療費將高達二百三十四萬餘元。

這些數字並非危言聳聽,而是指出一個事實:社會人口老化、人類壽命延長衍生出高昂的醫療成本,恐怕將成為未來每個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在人口老化、平均壽命延長、少子化等社會趨勢下,加上健保不給付項目漸增,面對龐大的醫療支出,許多民眾開始意識到,購買保險的目的不再只是考慮死後留給家人足夠的經濟照顧,更需要考量的是,自己生前為家人帶來的養老及醫療問題。因此近年來,無上限給付醫療險的買氣逐漸增溫。

不過,最近金管會祭出新規定,在九月一日上路的保險商品審查新制中,要求售賣各種無上限給付健康險保單的保險公司,必須設定理賠上限,或增訂保費調整機制,並在一年內完成修改。

由於無上限給付醫療險理賠率居高不下,加上金管會訂立新規定,以及國外再保公司頻頻催促國內保險公司停售這種理賠無上限的醫療險,造成多家保險公司傳出停售無上限給付醫療險保單的消息。有些業者則轉賣有理賠上限的「帳戶型」終身醫療險,降低高理賠率的風險。

市面上的終身醫療險可分為「無上限給付型」及「帳戶型」兩種。「無上限給付型」終身醫療險又稱為「非帳戶型」,提供醫療給付無上限的保障,理賠金額與次數沒有限額。「帳戶型」醫療險,則有理賠上限,像一個銀行帳戶,存多少用多少,如果保戶身故後,帳戶金額尚未給付完畢,可以指定受益人領取。不過,一旦帳戶內所有給付金額用罄,該契約隨即終止,即使保戶想要在用罄前增加額度,但限於病史關係,保險公司可能會予以拒絕。

相對的,無上限給付醫療險的保戶,如果身體健康、理賠金額與次數很少,多繳的保費也拿不回來。目前也有壽險公司推出還本型或保本型的終身醫療險,讓保戶在身故後,可由指定的受益人領回所有保費。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對照同樣保額的保單,還本型的年繳保費通常比較貴。

沒有人可以預知自己的死期,更無法料想自己會如何走到生命盡頭,尤其是年紀愈大,對醫療的需求與日俱增,所需的醫療次數與金額更是難以估算。許多保戶擔心晚年醫療帳戶額度可能不夠用,因此,無上限給付醫療險便成為許多消費者買來安心的定心丸。

選擇無上限給付醫療險的五大重點:

一、
找好的業務員量身訂造保單。最近,有業者透過電視購物頻道售賣醫療險保單,賣得「嚇嚇叫」。

二、
確保壽險公司的壽命比你長。除了找到好的保險業務員,民眾在購買無理賠上限終身醫療險保單時,也必須考量壽險公司的營運狀況。

三、
用不著的醫療保障。攤開無上限給付醫療險保單條款,洋洋灑灑羅列許多條文,加上一些定義難明或模糊不清的條文,可能連專業的壽險顧問都搞不清楚,一般人恐怕也難以理解。

四、
再保公司掛保證。保險公司為了分散營運風險,往往會向國際再保公司投保,以便將來公司的營運狀況出問題時,能夠保障保戶的權益不受影響。

五、
解釋條款載明手術項目。無上限給付醫療險的手術理賠,依照手術項目分成多種等級,給予不同倍數的給付金額。如果手術項目較為特殊,沒有列入保單契約中,保險公司可以不理賠。



2007-08-28 3:56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