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ETF ..... 說來也真奇怪,近期常聽到的都是 ETF ......或許這就是一窩蜂吧.....
但個人決非看壞,看差,瞧不起...etc. 只是想說的是 "ETF 只是標的的一種",
而這類"指數股票型基金",最大的賣點應就是"流動性高,波動相對小,風險相對小,交易成本相較相對便宜...etc",
但投資者可能忽略了幾點,ETF 的特性,"ETF並非主動方式管理,基金經理人不會試圖挑選個別股票,或在逆
勢中採取防禦措施","ETF操作的重點不是在打敗指數、而是在追蹤指數".
查了一下資料,自 1993 年就開始有"標準普爾500指數ETF",
但在台灣 or 媒體 or 版面上呢 ?!?
或許個人孤陋寡聞,是近年來才大量看到台灣眾人爭相討論購買,而在 01 上,查到的是 2009 年吧.
Why ?! 媒體應是最大推手,各大討論區也是其一吧!
事實上,個人也認為對於一般投資者,在有限的資金下,買 ETF 相對於個股的確是不錯的選擇之一,
但很可惜的是,在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大都是"只能買多ETF" or 不能買"做空 ETF",
請不要誤解我就就是看空,而是應該說"一般投資者沒有避險管道" or "只能單方向投資"
自2009至今,NASDAQ 漲超過三倍,S&P 500 漲超過兩倍,科技股本益比大於 25 ...etc.
任何的投資皆應先考慮的是"風險"而非"報酬"
管理成本低,一般的基金每一年付給管理團隊的薪水跟紅利就吃掉獲利的一大塊,重點是,沒有賺錢時,薪水還是要照給,有多少人買基金會去看管理團隊吃掉多少錢嗎?
基金經理人的主觀意識,不是有個笑話說,一隻猴子拿飛鏢亂射得到的投資標的可以打敗多數經理人嗎? 你覺得基金經理人的管理最終目標是什麼? 是追求最大報酬吧! 我必須跟你說,非也,是追求規模,因為規模決定管理人的報酬,假如你是投資人,一檔基金賺太多時,你會不會落袋為安?跟同類基金相比,績效落後時,你會不會轉換?所以基金經理人常常花時間在避免你贖回基金,而不是在設法幫你賺更多錢,這是你所期望的嗎?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