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的法定貨幣價值目前幾乎都是沒擔保的
或是採用所謂的美國信用(美債)來持續發行新貨幣
造成貨幣供給量增加
當貨幣數量增加而商品總值(國家生產力)不變就等於是貨幣貶值了
因此貨幣供給增加的一段時間延遲之後會造成物價上漲
這是一個邪惡的過程
因為先拿到錢的人(往往是財團跟政府)在花的時候物價還未上漲
等到錢到中產階級或生產國的時候,貨幣已經貶值了
看過一個說法是新台幣從1962年到現在發行流通量增加了389倍
算起來貨幣供給年增率12%以上,高過許多投資項目
60年代的新台幣1元購買力很高,應該有等同現在新台幣100元左右吧
但是如果放在銀行要平均利率10%左右,1元經過50年複利才會上百
2008年次貸風暴和QE之後增加的美金數量,據說超過過去100年累積的量
中國的量化寬鬆的貨幣供給也讓M2增加了一倍,印得比美國更兇
日本也一直量化寬鬆
目的都是要讓貨幣貶值避免通縮
但是增加貨幣供給的行為本身,會降低已存在貨幣的價值不是嗎?
所以錢的購買力下降變薄了
受到傷害的是手上本來就有儲蓄的人
(美國儲蓄率低所以不在乎?)
和領同樣薪水的人,能買的東西也變少了
在各國都印鈔貶值的情況下,要維持匯率央行就得跟著印台幣換外匯
台灣目前外匯存底持續創新高,代表的是台灣貨幣供給量也持續推高
2008年底外匯存底約2917億美金 M2(廣義貨幣供給量)26.68兆台幣
2014年初歷史新高的4169億美金 M2變成35.75兆台幣
M2/GDP~238%
美國QE優先購買國債,讓錢流向銀行準備金和政府延後進入市場的時間
過去幾年一直看央行在賣可轉讓定存單(NCD)回收游資,目前好像有7兆的規模
或許就是要拉住一部分錢不進入市場造成物價飛漲和資產泡沫?
但是實際上已經推升了房價
如果過一段時間原料和商品生產國(者)覺得貨幣貶值讓他受到損失
會不會造成未來物價競漲呢
然後美國再印更多鈔票來買???還是全球性的金融風暴
到底貨幣的價值何在
es4241 wrote:
如果通膨後才去購買財產,
待貨幣供給反轉價格回降時將遭受雙重損失.
(用比較貴的價錢買,而且買了又跌價)
甚麼叫通膨後???
通膨一次之後就永遠不會再通膨???
通膨根本不會停止吧
物價上漲就會一直往上漲
就算通縮也只是短期現象
就像商品打折也有設期限
政府剝削人民
資方剝削勞方
贏家剝削輸家
有資產者剝削有貨幣者
富人的財富絕大部分是
土地房屋股票黃金
窮人的財富絕大部分是
鈔票現金
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