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台灣已經有健保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買一堆醫療險?

保險是為了保護家中的財務不會因為意外事件而有不可挽救的情況

在台灣已經有健保的情況下,我實在看不出來,那些有錢可以買貴森森的醫療險的人

會因為癌症而有重大的經濟損失 !


以定期壽險來說,這是號稱是所有保險公司最不賺錢的商品,以歐美的成熟市場而言

但是它的賠率也不會超過50%

台灣的保險市場就更不用說了,一定是低於30%的,那醫療險呢? 我猜可能是10%以下吧

所以買醫療險的目的,我看除了讓保險公司更賺錢以外,我還真不知道意義在哪裡

(保險公司賣你任何險,一定是有精算過,不會賠錢的)



以我個人粗淺的研究,除了健保和車險,一個成家的人最多只要買10~20倍年薪的定期壽險

用來確保家裡的房貸在意外之後,還能交得出來就可以了

再說一些什麼還本,利變型保險,我就更不懂了,你到底是在買保險,還是在買基金?

這種保險,我還沒聽說投資績效有比台灣50好的

難道這些保險(真基金,偽保險)的績效會比大盤高嗎?

況且還要扣那麼高的管理費

真是小學算術不及格才會去保這種保險
2014-03-08 9:4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台灣 醫療險
說的真好,雖然我也買了醫療險,

不過你的說法我覺得讚。

但是,晚一點這篇文可能會被保險員炮轟。
之前有發表過.您可以參考一下.並非專業人士我只是一個家庭主婦.您自己細讀一下.希望對您有幫助.另外醫療險並不是貴桑桑的東西.除非您是買到終身醫療險.其中又以終身還本型醫療險最貴.這種東西我也不是很推薦.就單純買個醫療實支實付險CP值高.保費頂多也幾千元而已.有興趣可以看一下下面網址.我之前發表的文章.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3708603


有聽過一句話嗎?不用錢的最貴嗎?我舉個還本型醫療險的例子給您聽.目前台灣還本型的終身醫療險據我所知都是帳戶型的.只有遠雄的有一張無上限理賠(但是這個不是還本型的醫療險,這張是不還本的)以1000日額來說.理賠上限通常是250-300萬.看各家保險公司的商品而定,不是永無止盡理賠哦!250-300萬醫療帳戶用完保單契約就終止了.

我是建議還是不要買終身型的.終身型保障低保費高.有人繳不到幾年就不想繳了.不想繳解約或者保額減半都會有所損失.而且錢是會通膨的現在的1500元.或許可以住到二人病床但是等到您小朋友年老時.錢都通膨剩不到1/3甚至更低.那有保終身跟沒保終身的意義在哪裡?住院還不是要自己貼錢.若有保終身型的錢是我我會拆成二筆.一個做定期險.一個想辦法自己存(任何方式都可以.買股票.買儲蓄險IRR高的)萬一需要用錢是還會比較靈活運用.終身還本型醫療險.其實也是用自己的錢理賠給您自己.舉一個例子來說.一年繳費8630元.20年總共繳172600元.如果從0歲活到70歲.其實172600元很容易就可以理賠完.若理賠完在身故後是一毛都不會還給受益人的.所以我才說是自己把錢存在保險公司(無息給保險公司去做投資)然後用自己的錢理賠給自己.這麼做是無任何意義的(172600/1500=115天/70年=1.64天)等於一年只要住院1.64天.小朋友0-3歲很容易生病住院的.隨便住院一次都7天以 上.我認為這115天很容易在20歲前就用完了.

若是我有3萬的預算要保終身型的.我會拿1萬來保定期險.另外2萬去找年報酬率高的.比如:股票.不過當然要慎選.選穩定配息的.年報酬率有5%以上的.假設以年報酬率5%的.一年存2萬.20年40萬.20後年報酬率5%滾下來接近70萬.這筆70萬就繼續滾至您小孩70歲.總共會滾出806萬.用這筆錢來做醫療障戶.這樣子是不是比您放在保險公司好太多了.終身險住院一天理賠1500元.806萬/1500=5373天/365天=14.72年

若是追求穩定可以考慮儲蓄險IRR高的假設IRR3%來計算(台幣目前有躉繳利變六年IRR2.3%.美金型躉繳利變IRR3.08%.所以IRR3%20年不難.以下是很保守計算)每年存2萬.20年存40萬.20年報酬率3%滾下來接近55.5萬.這筆錢就繼續滾至70歲.總共會滾出244萬.終身險住院一天理賠1500元.244萬/1500=1627天/365天=4.45年

二代健保實施後,除了每個月要繳的健保費和以前不一樣以外,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的改變,可能有的影響是住院天數變少、醫療自費項目/額度可能增加、許多以前需要住院的手術也可以在門診完成,那麼醫療險該怎麼買會比較適當呢?

1. 住院天數變少,可以適當的減少醫療險日額額度規劃:
目前平均的住院天數已經下降到大約為13天,如果你的醫療險只有規劃日額的部份,能拿到的理賠金額可能會越來越少。
所以可以適當的調整住院日額的規劃,將保費支出移至可以轉嫁醫療花費的大宗–雜費開支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根據收據所載的支出補貼損失。

2. 自費項目變多,可以提高實支實付醫療險去因應:
二代健保實施後,由病患自己負擔的自費/額度都可能項目變多,另外,醫療方式不斷進步,很多新型態的醫療方式不斷出現,病患可能需要自費才能使用新的治療方式。通常這些自費就是醫療費用負擔的大宗,所以應該為自己規劃實支實付醫療險來幫忙。
(根據健保局的統計,住院醫療花費裡,病房費佔26%、手術費佔9%、其他雜費佔了64%)

3. 檢查目前的日額/實支實付醫療險是否理賠門診手術?
許多過去可能要住院才能完成的手術,現在都可以在門診完成了,所以保戶們要注意自己購買的日額或實支實付醫療險有沒有明確寫出會給付門診手術?要注意的地方包括a.若不在手術表內的門診手術,保險公司怎麼賠? b.實支實付醫療險的門診手術,是賠門診手術的手術費本身?還是也包括門診手術衍伸的雜費?

4. 利用一次性給付的重大疾病險或新式型癌症險轉嫁龐大醫藥花費:
重大疾病險以及新式癌症險的理賠方式是在事故發生時,理賠一筆理賠金,讓病人可以較靈活的運用、提高醫療品質。現在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罹癌,罹癌率之高以及罹癌後龐大的醫藥花費,真的值得在健康時花點時間研究瞭解,幫自己做好癌症保障,至少在不幸罹癌時可以讓自己的充裕的資金抗癌,也不至於讓龐大的花費拖垮家人的生活。


您要想想何種狀況下會造成您的負擔如以下.我覺得死不可怕.怕是殘廢.而造成家人的壓力.買保險是備而不用.沒有用到代表您很健康.就把錢捐給需要用的人.這個是社會保險的意義.若需要用到也可以自己自救,不求人,有聽過一句話?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買保險的.也可以選擇風險自負

殘廢的風險不能輕忽,因為一旦殘廢,有可能會失去工作賺錢的能力,如果你是家中經濟支柱,影響的就是整個家庭。因為殘廢後生活還是要過,甚至如果還要負擔看護費用的話,更是很龐大的支出,很多家庭就因為這樣而破碎。
另外,如果嚴重到需要有人照顧,卻無力負擔看護費用的話,雖然也許可以讓家人來照顧,可是對家庭照顧者來說,除了金錢是沉重的負擔外,家庭照顧者所承擔的精神壓力也很重.

-----------------------------------------------------------------------------
另外講到壽險部份之前也有探討過.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壽險的.
15歲以下的小孩子不需要壽險.所以您的小孩若很小這方面就不要規劃了(最多就是為了買附約的定期險,而一定需要附加個主約,終身壽險通常是10萬,但是也有保險公司有專案可以代1萬或是3萬).因為就算保了15歲以下也不會理賠壽險.只會加計一點點利息還給您.若沒有發生什麼狀況.15歲以下只是無息的給保險公司拿去投資.所以若有保壽險這方面的預算.是我我會改用別的方式存下來.

如果是大人要投保就要看以下.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壽險的需求
另外什麼種人需要保壽險.這個要看個人需求哦:理賠重點為身故/全殘,有三個條件需要壽險:A.家庭經濟支柱 B.有債務的人 C.家中有殘疾人士須扶養。如果符合前述三個條件之一,會需要一定額度的定期壽險(非終身),用便宜的保費拉起高額的身故保障保障家人.

---------------------------------------------------------------------------

保險的規劃有一個大原則,就是「保大不保小」,換個角度來說,就是以「低保費、高保障」的險種為優先。什麼是低保費、高保障呢?就是用很少的保費,就能換取到很高倍數的保障。

意外險就是當中的最佳代表。以職業等級一、壽險公司的意外險來說,100萬的意外保障,一年的保費只要一千初頭,接近是1000倍的保障倍數(保障倍數=保額÷保費)。如果是產險公司的意外險,相同保障可能只要六、七百元就能買到了!
以產險公司的來計算大概相當於(100萬/650元=1538倍)
以壽險公司的來計算大概當當於(100萬/1000元=1000倍)

定期壽險也是如此,雖然保費會隨著年紀增加而越來越高,但反過來說,在年輕時比較沒有錢的時候,靠少少的錢就能獲得很大的保障。以一年一約的定期壽險來說,30歲男性、一百萬的壽險保障,年繳保費大概只要2000元左右,相當於是500倍的保障倍數。

這裡也許你會有疑惑,為什麼要優先考慮高保障倍數的保單呢?比起醫療險,這些事情的發生機率不是比較低嗎?

正是因為發生的機率低,所以少少的保費就能換到很大的保障。如果發生的機率高,保障就會很低,其實就比較沒必要投保.

低保費、高保障的險種,通常也代表了發生事故時,造成的金錢損失不少。就因為用少少的保費就能買到大大的保障,才能夠兼顧生活品質和足夠的保障。至於賠不多的保險,其實就比較沒必要投保了.這部份就可以考慮風險自負.

所以,根據「保大不保小」的原則,你也可以很容易的判斷應該先規劃哪些險種。個人認為應該規劃的險種順序:

一、殘廢險
二、壽險
三、實支實付醫療 或 定期重大疾病險
-------------------------------------------------------------------------------
什麼是風險管理
什麼是保險
基本觀念是什麼

風險管理~~
主要是 風險評估 依評估結果 來決定以何種策略執行
風險評估 依照家庭背景 資產負債 健康狀況 經濟能力 未來遠景
...等等 納入要件.分析可能會面臨的風險 討論執行何種策略 降低可能的損失
風險管理,就是替自己做好風險的管理,
例如,財務風險、保障風險~~~~等等
意外無所不在,保險就是預防萬一風險來臨時,
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若意外住院,那些醫療費,還有看護費、病房費等等,
甚至薪水,都可因為保險來做補償。
像我自己本身也是因為出了車禍才意視到保險的重要性,
若我有保險,我所有的醫藥費等等,都可以申請保險。
還有也是以防因意外而造成無法工作,
給家人負擔,不止沒有收入,還必須支出。
所以可以從平常就替自己做準備。
保險除了保障之外,還提供了財務規劃,
像替自己退休金、子女教育基金、購屋計劃、旅行金等等
把小錢變大錢,用時間+複利,來自己致富。

買保險 只是策略之一
例如 一位身價10多億的大地主 有需要買保險嗎?
答案是 : 不需要 因為其資產 無論是 醫療 或退休 都不愁
可以選擇 風險自留 風險自留也是策略之一 因自身可承擔
例如: 一位家庭成員5個 經濟來源是從事鐵工月收入4萬多的父親
就需要 以保險來分擔風險 其中又以意外險種為主要
------------------------------------------------------------------------
再說一些什麼還本,利變型保險,我就更不懂了,你到底是在買保險,還是在買基金?

另外再講講儲蓄險.我也不建議買什麼還本型的.還本型的通常IRR都不好.買儲蓄險請學會算IRR不然有可能會買到比定存更差的商品.更慘的是有可能繳費期間都是負報酬.通常只要三年內是負報酬.這種商品也不用再算IRR.直接踢除.因為IRR肯定不好看.也不用浪費時間去算.

投資型保單這種又跟傳統型儲蓄險還有利變型保單不同.這類型的我也建議不要買因為前置費用扣很重.通常都是扣150%.又有行政管理費.危險成本.想要從投資型保單賺到錢.很難.建議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除非這張投資型保單有足以吸引我的原因去購買.不然這類型的也請不要考慮.

利變型保險.這類型的很不錯.附加費用又少.附加費用最低我看過0.2%.好商品保險員是不會推薦給您的.因為佣金少.保險員沒肉可以啃自然不推.這種類型的得自己做做功課才能買的到.老話一句還是得算IRR.目前利變型保單台幣型IRR六年約在2-2.3%.美金約在2.6-3.08%.所以我都主買這類型.比定存好太多了.又沒有什麼風險.

每個人追求的報酬不同.風險自然不同.高風險即高報酬.股票也沒有一定保本.雖然有些有配股.配息.但儲蓄險卻是保本的商品.所以二種商品您不能放在一起做比較.若要比較也要用儲蓄險跟定存做比較.股票跟基金之類做比較.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保險是為了保護家中的...(恕刪)
我也買保險,自己老婆小孩全包了
光一年大約10幾萬吧
也是繳的哀哀叫
其實
我買保險的本意是如果發生意外或傷害,
病房一天給付額可以足夠請看護和單人房.
至少不會麻煩到家裡其他人.
而且健保很多東西不給付.
前一陣子有動了一些手術.
自負額還是要20幾萬.
小小螺絲也是要自己買單.
血流太多,凝血劑,抱歉自負.
傷口不易縫合,抱歉,要用什麼膠的,自負.
意外發生時有一筆小金額可以堪用一陣子
至少不會瞬間愁雲慘霧,有時間可以沉澱一下.

醫療險我想還是需要保的
家父數年前因小癌症開刀住院一個月
住頭等病房 用最高級的藥 請了24小時本土看護
出院以後還賺三萬元
不保的話
同等級的大概要了40萬
may5488 wrote:之前有發表過.您可以參考一下.並非專業人

支持。
覺得保險是轉嫁風險的好工具和幫手。
要保險可以賺錢達到致富人生。目前設計。好像沒預期的優。
可是保險也有他的好處。當遇到重大的危機損害狀況時,保的好可以小賠大來分擔損失的生活衝擊。
雖然有健保。當有重大疾病。突然患有急慢性疾病,需頻繁住院和就診。會衍伸許多沒想到的自費額。再加上健保常常調整自費內容。部分負擔內容項目。
長期需要治療的時候,才會感到吃力。
一般短期幾天幾週。感受上比較沒那麼大。
大致上覺得保險還是有它的存在的意義在。
我個人覺得終身醫療還是可以購買的,但不要買多,青少年買個日額1000就夠了,但實支實付一定要購買,

DRGs實施後,這類的醫療附約是最實用的

但千萬不要去買終身手術險,想一想,開刀拿自己的錢賠給自己有意義嗎?

不如買個有手術給付的醫療附約還比較實際

我自己保險做一年多了,我真的建議保險買保障就好了,例如長期照護險、意外險、醫療險這類的

因為這類的事故如果發生,通常需要的資金都會比較龐大

而儲蓄險就算了,除非強迫儲蓄,不然錢存在保險公司一點利也沒有,

那種保單只會讓業務人員改來改去而已
我買是因為我家族有癌症高血壓心臟病病史
萬一真的生病我不想拖累別人
但我也不想跟別人share一間病房沒有尊嚴 我也需要看護來照顧我
這些都是要"捨得花"才有的

我有買台灣50
但不代表我生病以後我本人捨得把我的資產拿出來住單人房 因為我生病時不會有收入
何況 生病時我可能無法自理 我的家人是否捨得把我的資產拿出來讓我舒服一點可是未知數
醫療險不一樣 不管是我或是我的家人都會有"不花白不花"的心理而且不會拖累其他人(我住院一天有6K的補助,不含實支實付及重大疾病險的理賠)
某個程度可以保障我在不爽的時候還是可以爽一咪咪

另外我有終身壽險及定期壽險
終身壽險是15歲就有的(我35歲了) 已經繳清 本金基本上已經拿回 現在每年還要返還5萬元到我身故為止
定期壽險保到60歲左右
我反而不買儲蓄險 利率太差
我從2008年開始買進人民幣定存 只要有紀律收益絕對比儲蓄險好太多
有巷子內的人提到了四個字"分散風險",人生中有許多風險,為了分散這些風險
,所以出現各種保險產品,看每個人認為自己需要保險公司幫你分攤哪類的風險
,儲蓄險預防自己不儲蓄,醫療險預防自己生病,其他有很多各式各樣的保險,意
思其實差不多,其他細部直接找個保險專員來問比較快,如果認為健保就夠了,
那就不用再買醫療險,認為不夠再買,如此而已,沒人會逼你買.
健保不是給"不繳健保費"的華僑用的嗎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