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年約繳14萬的儲蓄險然而這筆費用要記在支出欄還是存款欄裡朋友說每一年要繳錢出去所以算年支出費用但也有朋友說那是算年存款,因為六年後錢還是回到自己的手中 所以也是你的資產 等於我每年存了14萬像醫療險 意外 防癌這種繳交出去不能領回的才是支出所以我不知道該把儲蓄險這費用算支出呢還是存款因為我在算我一年約能存多少錢又花了多少錢~
這點不難,只要將支出的保費先以支出計算,年終結算或保單當年期末再依據保單現金值(解約可拿回的金額,等於實質儲蓄金額)做結算就可以了...例如年收入50萬元,保費支出14萬,保單現金值10萬,他項支出20萬,則年度結餘為50萬-14萬+10萬-20萬=26萬...
大錯特錯!!試問那些建議把保費支出列為費用的朋友到時儲蓄險到期領到一筆錢,該用哪個科目入帳?在會計學原理上來講一筆支出的目的是在儲蓄,就該歸類在長期投資項目所以每年的保費支出時應該是:借:長期投資-儲蓄險 $$$$$貸:現金 $$$$$儲蓄險到期時:借:現金 $$$$$貸:長期投資-儲蓄險 $$$$$長期投資損益 $$$$$若有中途解約造成虧損時:借:現金 $$$$$長期投資損益 $$$$$貸:長期投資-儲蓄險 $$$$$
fortra7810 wrote:大錯特錯!!試問那些...(恕刪) 上面說的不錯,儲蓄險比較是屬於中期資產,提前解約造成的回收差額才有損失發生有點像零存整付的定存,算是現金變投資的資產移轉,只是附帶了保險功能若每年用支出計帳,最後收回那一年就變成一大筆收入以損益表的觀點是不太合理的(當年實際收入失真)在收回前幾年的資產上,也消失了這一塊(最後收回又突然出現)
雖然大學時修過會計,但我自己個人是這麼記帳的...錢付出去不在我口袋都算支出錢收回來進我口袋就算收入例如我爸媽託我買個東西先預付我500元,我會記在收入。東西買了給我爸媽,我會記在支出。這樣我手上的現金才會平衡,也不用刻意去記皮夾裡這張500元是我爸媽的,這張1000元是我的....所以儲蓄險在沒到期進我口袋裡,我都算支出。也許損益表上會看起來怪怪的,例如到期當年的年收入忽然暴增,不過個人看倒是沒差。會計那些科目對公司行號有用,但對個人記帳太複雜了。
Q拉拉 wrote:我一年約繳14萬的儲...(恕刪) 要列為投資性支出! 儲蓄險也是有風險啊!! 你繳到一半沒錢繳違約..不也是會賠錢嗎????最好再跟本國貨幣通膨做比較!!IRR高於通膨.算正收益..低..就看低多少啦!看你能不能接受!!.例如在中國.通膨就5%啦!!收益5%就成了比較水準...但是台灣通膨才3%,只要兩國貨幣匯率波動不大.你每年就會有正收益啦!!
Q拉拉 wrote:我一年約繳14萬的儲...(恕刪) 保險公司又不是保證不會倒(郵局賣的可能會好一點)那是政府拿錢擦屁股(國華人壽)那一天政府學美國那邊放給它倒(雷曼兄弟)清算之後~這筆錢就不見了~~~政策下一步怎麼走~~~誰知道呢?況且現在的儲蓄險利率低的可憐用利息持續滾入的定存~~~應該跟儲蓄險也差不多
老實說,小弟我真的沒有學過,也不懂會計學原理,但是在個人的資產負債表的記錄,的確是先將保費當作支出,而資產部份,則將每季保險公司所寄發的外幣保單保險給付項目參考價值通知函,依保單現金值(解約金)填入,雖然是到期領回,在每個月更新保單現金值之下,並不會有到期當年度收入暴增而產生不知道存多少花多少的情況。既然樓主是要計算每年自己存多少錢,花多少錢,就提供我個人目前所使用的記帳方法給樓主參考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