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有買月配息債券的快去查帳戶,近一年可能虧損兩成了,壽險員都嚇到不敢說

國壽等壽險公司前年開始推高配息的壽險保單,而且熱賣
業務員用每月都可領利年利率7%利息的話術吸引了超多保守投資人來購買
但去年債市重挫,很多人雖然每月有利息流入,但本金卻已重挫一到兩成還不知道
若親朋好友有購買相關產品,快請他們去查查自己的淨值!

月配息保單的陷阱,這期今周刊有相關資訊
大家可以去GOOGLE參考一下(有些地方可免費閱讀完整版)

壽險員賣保險我是很感激,畢竟給了很多保障
但開放他們賣理專等有風險的產品實在很不好
雖然壽險公司都會在保單簽約後打電話來很告知風險(快速潦草的告知)
但壽險員進入家門拜訪所用的話術卻沒有受到監督
很多長輩對理專很有戒心,但對壽險員卻不會
因為他們不覺得壽險員會損害到自己的權益
金管會與業者應該要好好檢討才對!

雷曼出事前一兩年連動債熱賣
債市崩盤前一兩年壽險公司的高配息保單熱賣
這也太詭異了吧!

2014-02-17 12:41 發佈
奇怪,我買的高收益債劵怎麼多是正的居多呢??
買基金就買基金,買壽險就買壽險,不知道壽險內扣很嚴重嗎??
Without being trusted, no one can do anything.
基金是基金,保險是保險,在保險公司買基金先扣掉保險,接下來才是你投資的錢,基金自己去銀行開戶就好了

money2958 wrote:
國壽等壽險公司前年開...(恕刪)
可能一個講的是基金,一個講的是債券吧。

money2958 wrote:
國壽等壽險公司前年開始推高配息的壽險保單,而且熱賣
業務員用每月都可領利年利率7%利息的話術吸引了超多保守投資人來購買
但去年債市重挫,很多人雖然每月有利息流入,但本金卻已重挫一到兩成還不知道
若親朋好友有購買相關產品,快請他們去查查自己的淨值!...(恕刪)



應該是被騙去買投資型保單.被內扣吸血
如果是自己去跟銀行買的債基近一年虧損兩成.以目前來看應該是不太可能
版大說的這個.我之前也有聽說.聽說很熱賣.版上好像也有人買.但是深入了解後就不會考慮去買.既然是投資型的.投資就一定有風險.基金有賺有賠.要買任何商品一定要搞清楚風險承受度.要扣什麼成本.利潤有多少.保險公司可不是吃素的.都有請精算師.保險人員也不是吃素的.都嘛想要賺高佣金.沒有利潤的東西哪有可能強力推薦您買.所以一般保險員推薦的我都不大會去碰.我要買的東西我都會自己做功課.

我想當時保險人員一定沒有很深入說明這種月配息的風險在哪裡.只是一直說有年配息4%-6%很好很好之類的話術.所以千萬不要被這些包裝的很精美的話術矇騙.自己一定要搞清楚買的究竟是什麼?不懂得東西就別碰.免得連本金都虧損了.

這種保險是連結高收益債券基金.年配息率大概4-6%.採月配息.但是保戶需自己承擔投資風險的1.高配息但是配息率需依市場情況而定2.不保本不保息.保單到期投資本金可能縮水3.高收益債券價格下跌.發行公司違約.將造成本金的損失4.有匯兌的風險.

money2958 wrote:
國壽等壽險公司前年開...(恕刪)
沒錯啊,許多高手過去靠著高收益債的基金吃香喝辣好幾年了
我指的是沒有太多理財慾望的民眾,被壽險員推薦才買了相關產品
高收益債的基金跟高收益債的保單是不一樣的
高收益債基金行之已久
而高收益債保單卻是這兩年才開賣的
很多人是被騙下去買,連現在虧損也不知道
還以為自己每月都有利息很高興

EricChen0710 wrote:
奇怪,我買的高收益債...(恕刪)
大部分債基都沒事啊
你虧錢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你那是投資型保單
保那個不管你投資甚麼標的
幾年內都是虧損
把保單名字寫出來吧
銀行連動債 讓投資人死很慘時
保險公司也有保單連結連動債
但因為金管會限制
保險公司只能賣保本保息的連動債
所以保戶都沒有受到什麼波及
你若是講投資型保單
光是150%附加費用,投資什麼都難挽回
只有被保險人英年早逝才會大賺
不想筆戰只想說出我會想買月配商品的原因

只是覺得又要配息又不敢承擔投資風險幹嘛還要買月配息商品~

小弟雖然是年輕人躉了一筆資金,投資標的自選,每個月固定配息,近一年多來配了快四萬,比我去放銀行郵局定存還高。

雖然保單的內容手續費4%,之前在銀行2%,過去銀行理專很愛約我喝咖啡一直報名牌似的轉了不知道幾檔基金去了,遠遠大過於買投資型保險手續費,獲利虧損難免只是礙於自己有自己的工作,全權委託保險公司幫我做投資的動作,月配保單不是不好,時間長短問題有自動停利機制何必在乎那第一年含危險保費20%的虧損,既然是保險了也換來萬一面臨無常對家人生活的保障。

投資不是沒風險,虧了我手頭上有多餘資金還會定額趁勝追擊,逢低分批買進觀望國際市場動盪預設停利機制這才獲利了結!!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